
提供第十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当晚演出现场
北京10月12日电(中国新闻网)11日晚,中国作曲家陈其刚的作品和法国作曲家圣桑的两部小提琴作品在同一场音乐会上上演。第24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以"大师与纪念"为主题,开启了北京国际音乐节以中外对话形式纪念众多作曲家大师的系列计划的前奏。
音乐会以陈其刚著名的《京剧时刻》拉开帷幕。虽然他在2000年创作的钢琴曲以"京剧"命名,但它完全超出了观众对中国传统艺术京剧的内在印象。陈启刚在京剧中发展了个人的动机和声音模式,用非常个人化的色彩和表达方式诠释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意境。2014年,作曲家改编的《京剧时刻》从传统剧场乐队和交响乐团使用的打击乐器,演绎了交响曲的前奏,巨大的交响乐质感大大丰富了原作的表现力,给观众带来了多层次的聆听体验。
"像戏剧一样的生活"作为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出现。这部作品用一种非常现代的音乐语言来表达生活中的戏剧性,浓缩了作曲家的个人生活经验和哲学。在活泼的节奏中,对生活的感知和短暂的音乐动机一个接一个地爆发出来。作为国内一流的作曲家,陈其刚在这部作品中展现出极为精湛的创作技巧,以浓密交错的音乐质感和作品编排的丰富变化,强弱乐章的对比与和谐,创造了音乐力量和色彩的不断积累,表达了深刻的音乐哲学。
"这部作品中有5个音色,7个小节,已经重复了139次,一次又一次,但是在重复中却有变化,真的像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指挥家景欢解释道,"所以这是'像戏剧生活',他想表达生活而不是戏剧。"
小提琴家徐伟玲(右)和刘明(左)北京国际音乐节
在两部中国作品的中间,广州交响乐团与小提琴家徐伟玲、刘明共同演绎了圣桑的《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和《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与更不受欢迎的后者相比,独奏家徐伟玲被演奏。这首由圣三年轻时创作的作品直到2012年才首次在中国演出,当时演奏它的独奏家是徐伟玲。11日晚,徐伟凌展现出惊人的技巧,尤其是第三乐章的表演技巧段落,舒适而充满张力。
2021年,随着斯特拉文斯基、马勒、圣桑等作曲家迎来生死之年,北京国际音乐节推出"大师与纪念"的主题,以中西对话的独特方式纪念作曲家,为东西方音乐交流创造新空间, 为中国理念赋予新的内涵。今年,法国作曲家圣桑庆祝他逝世100周年。北京国际音乐节拉开了这场"如戏剧人生"圣桑、陈其刚交响乐音乐会的序幕。
圣桑是法国浪漫主义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在众多观众的印象中,法国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旋律深情而甜美,具有法兰西民族独有的美学诗意,而圣桑是这种音乐风格最伟大的诠释者。他的创作方向非常丰富,在交响曲中,包括管风琴在内的《第三交响曲》在全世界都很有名。动物嘉年华在室内乐作品中有趣而生动。在歌剧创作领域,《参孙与达利拉》仍然是法国歌剧作品最多的作品之一。在创作协奏曲时,圣桑的三首小提琴协奏曲受到独奏家的喜爱。
作为一位开始与圣桑对话的中国作曲家,陈其刚在法国音乐中也有着深厚的根基。陈启刚曾就读于法国,师从作曲家弥赛安作曲。陈启刚在音乐创作中将西方作曲技巧与中国音乐美学深度结合。当晚的音乐会上,陈其刚和两部圣桑作品,充分展现了两位作曲家不同的音乐风格,全景呈现出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中浪漫与诗歌的美妙回声。(完整)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