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何言:厚望如山 奋楫争先——写在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

作者:大河网

何何

见证历史的省人民大会堂,即将迎来河南发展进程中又一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共十一大代表大会在河南省成功开幕。一幅政治沟通和人民的美好图景,在澎湃的活力氛围中涌动,呈现出灿烂的美好未来。

千年,襄阳黄河在炎黄儿女心中流淌,杨少彩云继续书写"繁花似锦的中国"文化传说,见证了这片厚厚的土地的沧桑和巨变;跨越百年,初心长久,焦雨路精神、红旗运河精神、大别山精神等丰富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党的大创始精神熠熠生辉,谱写了中原儿女的历史赞颂;就在今天,河南以一个地区的壮志,立足于"两个全局",以"国家大国"为核心,谱写了一部铿锵锵有力的英雄奋斗史诗。

"实现'两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中原更加辉煌""努力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第一人,谱写新时期中原更加辉煌的篇章""人民就是江山, 共产党打江山,守卫江山,保住人民的心,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亲自访河南,多次发表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并委托我省"争创先贤",为现代河南建设提供总纲领、总纪念和总指导。

寄予厚望如山,力争成为第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每一句话的教学都变成了中原争做第一的时代步伐;习近平总书记与人民交流互动的场景,与1亿人追逐梦想的壮丽画面联系在一起。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实现"两个保障",继续贯彻"四个努力"、"四张牌"等重大要求,锚定"两个保证",全面贯彻"十大战略"......中原儿女只有奋斗,继续奋斗,大步迈向新时代。

太阳、月亮、星星都反映了省内的理想,也是世间的烟花。梦想与现实交织在黄河岸边,责任与责任在宋山麓激荡。

这是一次牢记领导指示、自觉带着梦想前进的会议,是一次坚持原著使命、激发锐意进取的大会,是一次以奋斗为目标、肩负起时代重任的会议。

当时间到来时,潜力也随之而来。在建党100周年、"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河南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开疆之年,要洞察河南发展的时代和趋势,把握河南所处的历史方向和发展坐标, 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积蓄动力强势。

放眼时代潮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正在重塑经济版图,但创新能力不强一直是河南的"阿喀琉斯之踵"。河南如果不以极大的胆识和超常的措施加大创新投入,就不会失去战略机遇,陷入长期被动,又如何才能做到大而优、大又新、又大又强、又高又快,又上又高又上?

放眼竞争形势,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是一种重塑、机会主义、竞争性的变化,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标兵逐渐渐行渐远,追兵越来越近,如果不保持清醒警惕,在提高标杆的过程中争取领先地位, 在施压和开拓的过程中开辟了新的局面,如何保证我们进入游戏而不是出局?

从发展趋势看,河南产业结构偏粗、偏低,人均可产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果不加快优势重构、自我超越,努力实现直线冲刺、弯道超车、变道引领,如何成为国内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高端,中原亿的儿女如何与全国人民共同繁荣?

观察情况的人是明智的,控制情况的人获胜。

集思广益,首先是带动科教兴。

历史上,河南在创新轨道上一路领先,天文历法、冶炼铸造陶瓷、建筑用纺织品等都处于巅峰时期,"四大发明"离不开河南。全球科技创新进入了高强度和高活力的时期,我们不能让新轨道上最需要的要素成为进步的最大制约因素。

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省份,河南缺乏高端平台"孵化器",欠下普惠人力资本投资的"催化剂",缺少点燃创新激情的火。

河南,何必呢?创新不难,务实不难,拼搏不难!勇于攀登科研高峰,最慢的步伐不是踏步,而是徘徊;最快的一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只有以30年的眼光和战略思维规划大局,拿出"牺牲我是谁,敢为先"的勇气和胆识,坚决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华山路"。

雄伟的宋山下,在浩瀚的黄河旁,开始了科研转型。松山实验室揭开了中原科技新高度的面纱,神农种子产业实验室和黄河实验室紧随其后。短短100天,全新的省级雁实验室高飞,展现了河南新时代创新发展的独特气质。

大力推进正大、和达"双一流"建设,打造河南高等教育"双航母",明确7所高校打造"二梯队";河南大学郑州校区已投入使用,郑州中原龙子湖智慧岛揭幕;规划了省科学院的振兴和重建以及中原科技城的融合发展,并加快了正开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创新者有更大的"突破"勇气,更强的"抢"意识,更强的"战斗"动力,更强的"战斗"勇气。

"松山"、"神农"、"黄河"是寄托在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的热切期望之上的。深化科研改革、鼓励创新等信号,必将引发连锁反应,激活一滩泉水。

起步动力,重点是为王的项目发展。

项目是工作的把握,是发展的载体,是转型的"生命线"。一个重量级项目可以振兴一个经济,一个标志性项目可以改变一个城市,一个大项目可以促进大发展,一个好的项目可以促进大转型。

"三批"提供动能。国庆节放假后第一天上班,省二期"三批"活动如期举行,机器进场,破土动工;产品下线,项目投产。连续两届"三批"活动勾勒出以"六新"为背景的河南产业发展新趋势,彰显"变道"转型创新"引领"的决心和信心。以项目建设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出发点,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引领新兴产业,在传统产业中高水平嫁接,"最强项目动员秩序"转化为无穷无尽的强大发展势头,为现代河南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支撑。

"万人助力万企"增加潜力能源。省级领导率先走进车间,走进施工现场,帮助关联企业解决问题。全省近4万干部累计服务企业4.9万余家,解决了一批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难点。聚焦行业、企业和企业家,"百人帮百企业"活动如火如荼,"亲"与"清"政商关系日趋稳定,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入驻、主动的工作氛围日益浓厚,帮助企业助力经济发展加快的社会共识正在形成 史无前例。

大力支持县级经济。长园升降、临英休闲食品、绥县制鞋、民权制冷...河南县域面积占近90%,常住人口占70%以上,经济总量占60%以上,一直是经济发展的坚实底盘。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县里,潜力在县里,很多优势也在县里。以"一县一省开发区"为重要载体,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充分调动内生动力,全面提高质量和效益,开发区将真正成为经济建设的主战线、主战场、主引擎。

判断时间是恰当的,是有决心的行动,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以做的。从全国双创活动周到"人才吸引大会"和"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中原风云密布;从机场新城的机场实验区到信阳港和淮滨中央港区,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从推动库存变化和增量上升到促进可变突破和总量提升,"项目为王"确立了以发展为关键明确的方向,贯穿了艰苦奋斗先行的工作要求。

这一趋势是基于以结果为导向的人。

杨旭恒被网友誉为"超级英雄"。在特大雨中,他陆续冲到危险区域,营救了51名被困人员,当他再次向最关键的地方求助时,野兽般的洪水将救援车与他一起吞没。10多个小时后,他奇迹般地返回并救出了一名63岁的老人。

雨越高,海浪越高,你就越需要一个支柱。今年夏天,一场前所未有的强降雨突然袭击了中原地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袭击了河南。在两场艰苦的战斗中,无数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关键时刻敞开心扉,守护千家万户的灯光,守护着一方的安宁,用实际行动写下了"以人为本"时代的答卷。

风知道草,火看到真正的金子。每一次大的战争考验,每一次大风和大浪,都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河南的现代化必须以优良的工作作风来保证,必须用结果来回答问题和提交论文。只有敢于做点什么,行善,脑子里有想法,手里有把戏,脚下有一条路,把结果导向作为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制度、工作标准,以结果为英雄,从过程中寻找经验,用实际表现来检验, 我们能以良好的业绩赢得群众的良好声誉。

近日,省委选拔了966名干部,奔赴改革发展主战场,保持稳定一线,服务群众前列。实现"两个保证"目标的关键在于党,关键在于建设坚强的组织,建设坚强的领导班子,建设强大的队伍。

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中。

出生在正确的时间,快乐地迎接繁荣,也当奋斗的时候,不辜负邵华。带着紧迫感和不可动摇的使命感,要多思考"怎么做",计划"把事情做好",一步一步把宏伟的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用一个光辉的领域为全局增添色彩。

最令人兴奋的变化往往就在我们身边。经济建设如火如荼,科技创新如火如荼,人民面带微笑,体现了新的发展氛围。推动中心城"高峰",创新开放"打造高原",县级经济"进入高原",河南正在崛起,其繁荣就在眼前!

在岁月的河床上,梦想闪耀。追逐梦想的每一个姿态都将被冻结在历史中;每一滴汗水必将倾泻而出未来。

省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即将拉开帷幕,我们正朝着更高更远的征程前进。在金色的秋天,一切都闪耀着光芒,一个激动人心的收获季节即将到来。

策划:董琳、刘亚明

协调员:张学文

作者:李冰,薛世军,丁新科,刘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