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谭冰儿:保罗策兰“死亡赋格”

诗歌和音乐一直是以家庭为导向的。"赋格曲"最初是一种对比鲜明的音乐形式(由几个独立的声音部分组成);在音乐过程中,赋格曲的原则是主题本身是静止的,不变的,没有发展的,没有戏剧性的冲突;其他部分都是在一个主题上播放的,以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音调,偶尔以不同的速度或颠倒或从后到前;如果重复,直到歌曲结束。

"赋格曲"中各种声音一个接一个地起伏,像是问与答,在一种循环的节奏中,观众能强烈地感受到音乐的震撼和冲击。

保罗·塞兰高度的音乐和视觉效果,以一种冰冷的隐喻方式表达,采用了这种结构文本的方法,在加强诗歌的节奏感和深化诗歌的主题意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如苏珊·兰格(Susan Lange)所说,"当一个诗人创作时,他不只是想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而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谈论它。

这些诗歌强烈地控诉了纳粹的暴力和邪恶本质,也描述了极端的黑人和镇压,暴力和绝望,死亡和虚无的情况。

阿多诺说,在奥斯威辛集中营之后写诗是野蛮和不可能的。不过,保罗·泽兰当时的诗歌也能震撼德国诗歌,成为"废墟文化"的象征。于是阿多诺收回了那句老话,改正为"长期受苦的人更有资格表达自己,就像受折磨的人有哭泣一样。奥斯威辛集中营在奥斯威辛集中营之后不能写诗的说法可能是错误的。"

是的,极权主义统治在保罗·塞兰的生活中雕刻了如此多的破碎,撕裂和超现实的形象,以至于他不得不用怀疑,愤怒等与无边无际的黑暗作斗争。他的语言来自死亡王国,指向悲剧的核心;他的诗歌是隐喻,绝望,血滴,与上帝的对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