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位于中国西南部。由于特殊的气候环境,产品丰富,动植物物种数量居全国第一,被誉为"动植物王国"。

普洱茶、食用玫瑰、各种真菌都是云南的特产,在全国各地都很有名。此外,在咖啡豆种植方面,云南也位居全国第一,占国内产量的90%以上。
1.咖啡大省的诞生
纵观现有资料,不难理解,咖啡是1882年传入云南的,有传言说是欧洲传教士带来的。从那以后的几百年里,这些咖啡种子一直在云南省滨川县繁殖。
虽然云南引进咖啡的时间较早,但由于当时国内咖啡文化不强,20世纪50年代中期才开始大规模种植,种植规模一度达到4000公顷。
大家都应该有这样的印象,其实直到十多年前,中国喝咖啡的人还不多,除了一些大城市,中国其他低线城市的咖啡市场并不大。即使在今天,不喜欢喝咖啡的中国人也不少。
不过,以雀巢和星巴克为首的国际品牌,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2020年国内咖啡市场规模已超过1400亿元,预计2025年这一数字可达到5000亿元。
可观的增量市场也催生了许多中国本土咖啡品牌,如瑞幸,以及推出咖啡饮料的西茶和内雪。不断增长的市场,反馈到上游,自然导致云南咖啡豆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事实上,早在2008年,云南咖啡种植就迎来了一波爆发,种植面积在短短六年内从30多万亩增加到180多万亩。虽然后来略有下降,但仍然在全国排名第一,并在中国确立了主导地位。
2、品牌升级之路艰难
虽然云南咖啡在全国首屈一指,但与咖啡文化较为发达的南美、非洲等地区相比,云南咖啡似乎不合时宜。
也就是说,数百年的咖啡种植历史并没有给云南带来与之相匹配的声誉。其中一个根本原因是云南一直远离欧美等主要咖啡消费市场。
近年来,随着中国咖啡文化的不断发展,甚至咖啡也受到许多年轻人的追捧。原本这本来可以给云南咖啡带来好处,但"低成本商品豆"却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路障。
2014年之前,云南的咖啡豆主要被雀巢收购,其中大部分用于制作廉价的速溶咖啡。
如果仔细想想,终端产品的价格不高,原材料的价格可以很高。这种模式使得云南大宗商品豆价格持续下跌,并一度导致云南咖啡种植面积减少。
当然,之所以价格低,其实是因为当时云南咖啡豆的味道不是一流的,很难加工成高端咖啡品类来卖。
针对这一痛点,再加上近年来全国风潮的兴起,云南咖啡开始寻求品牌升级。不仅在加工过程中引进了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且引进了更多品种的咖啡树。
需要注意的是,云南咖啡虽然便宜,但仍然受到资本的追捧。原因有二,一是前面提到的国潮的兴起,二是其低价意味着低成本。
云南咖啡豆对于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的咖啡品牌来说是一个好故事。当然,这样的故事对云南大炮来说并不好。
因此,云南咖啡豆要想做好品牌升级,不仅是咖啡农的问题,也是资金的问题,只有双方才能做好。
但无数的资本故事告诉我们,很少有资本主动提高成本。云南咖啡品牌的升级对云南咖啡农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对资本来说不一定。
资本喜欢做的是,云南咖啡的价格不应该上涨,还是很低的,然后以云南咖啡豆为噱头,大幅度涨价出售咖啡饮料。因此,现在的云南豆受到资本的高度追捧。
这样,云南咖啡的品牌升级之路还是很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