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记者热情地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毛瑙是这个时代的天才,《最卑鄙的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

F·W. 莫瑙
(本文摘自影视生活时光网第一站)
《时代网络》专题文章 英国资深专业电影杂志《视与声》必须或多或少地被粉丝和朋友听到,这本已经出版了近90年的杂志,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影评人、学者和文化工作者,每十年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250部电影投票。
日出海报
由于《See & Hear》杂志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可以说这部电影是同类电影中最有价值和最有说服力的。从1952年首次入选开始,《视与听》的名单被七次入选,《公民凯恩》从1962年到2002年连续五次被评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然而,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到目前为止,最后一次选择是在2012年,当时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的《狂喜》(Ecstasy)将《公民凯恩》(Citizen Kane)从马背上拉了下来,成为专业人士眼中的完美电影。
但我们今天谈论的不是这两部经典电影的故事,而是榜单上排名第五的,才华横溢的德国导演F.W.莫纳的杰出杰作"日出"。
这部电影拍摄于1927年,被誉为"无声时代最伟大的电影",并在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上获得了最佳艺术影片奖。在2002年之前,Sunrise从未进入过"视觉和听力"前250名的前十名,2002年仅排名第七,2012年继续攀升至第五位。
日出剧照
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日出》的审美余晖不仅没有消散,反而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在法国著名电影杂志《电影手册》评选出的100部最美的电影中,《日出》也在榜单上。1927年电影工业的两件大事彻底改变了未来电影的方向:"爵士王"代表着电影进入有声电影时代,《日出》为电影美学留下了丰富的宝藏。两部电影的上映也代表了两个电影时代的流逝,有声电影的吱吱作响和无声电影的突然消亡。
好莱坞邀请莫纳"通过艺术扶贫"
德国表现主义杰作"大都会"
电影作为一种技术诞生于19世纪末,而在20世纪初,它蓬勃发展,电影逐渐成为一种艺术载体,一些艺术家从最初的简单录像工具和杂耍项目中有意识地使用和探索自己的创造力。1911年,意大利诗人乔托·卡努特(Giotto Canute)首次将电影列入"艺术"类别,宣布它是继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歌和舞蹈之后的第七门艺术。
此时,文艺青年试图探索电影作为艺术的可能性,这导致了20世纪初历史舞台上各种电影运动的出现。前卫电影运动、印象派电影运动、德国表现主义电影运动起起落落,极大地丰富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和艺术潜力,毛嗣是表现主义电影的代表之一。
尽管许多德国电影学者坚持认为电影最初是由德国发明家马克斯·斯科拉达诺夫斯基发明的,但他们也承认,早期德国电影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法国,美国,甚至意大利,后者"为艺术而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对德国人来说更加屈辱。 谁意识到他们必须在文化和艺术领域重新开始。1917年,德国银行和企业家联手成立了著名的乌法电影公司,汇集了当时的年轻才俊:弗里茨·朗("大都会","M是杀人犯"),罗伯特·维恩("卡里格尔博士的小屋","奥拉克之手"),保罗·维格纳("克莱曼·戈利安"),恩斯特·刘比基安("杜巴里夫人")和F·W·莫瑙。
《卑鄙的人》剧照,改编自俄罗斯作家果戈理的小说《外套》。
别忘了,诺斯费拉图也是由电影史上第一个恐怖吸血鬼莫瑙(Maunau)写的。
由这群导演领衔的表现主义电影浪潮,提升了电影的美学,改变了"德国电影"四个字的形象,此时德国电影开始在北美小规模上映。1925 年 1 月,莫纳的新片《》在纽约一家影院上映,眼光敏锐的美国人在上映前甚至不知道导演名字的确切发音,差点带着嘲弄的心态去看一部德国电影。而当他们走出影院时,脸上的表情充满了震惊。
影评人和习惯了好莱坞品味的观众被"优雅"的德国电影(尤其是知识分子阶层)彻底征服,好莱坞电影似乎瞬间就成了过时和肤浅的代名词,《纽约时报》记者热情地写下了以下文字:"莫瑙是这个时代的天才,《最卑鄙的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德国电影和艺术电影几乎是同义词,这也让好莱坞感到有点威胁。
20世纪20年代初,几乎所有在美国上映的德国电影都得到了一致好评,随着印刷媒体的扩张,影评人和记者的不遗余力的赞誉传播到几乎所有的美国咖啡馆,这也加剧了德国电影是艺术的"刻板印象"。好莱坞的一些人开始呼吁贸易保护主义,限制外国电影进入北美市场。
莫纳
媒体对此不屑一顾,甚至暗示这并不是对经济的恐惧,而是他们不想让美国观众知道好莱坞根本无法制作出这种水准的电影。我相信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创始人威廉·福克斯(William Fox)此时也读了媒体对好莱坞电影的看法,他心想,还是应该让这个小小的德国人来美国拍电影?
在德国,莫瑙已经制作了《诺斯费拉图》、《浮士德》、《塔杜夫》等经典艺术电影,在美国人心目中几乎是艺术电影的优秀代表。1926年7月,莫瑙从德国来到纽约,威廉·福克斯在曼哈顿著名的丽思卡尔顿酒店举办了盛大的欢迎晚宴,各界名流齐聚一堂,见证电影天才来到北美"通过艺术扶贫",当时的纽约广播公司甚至对此进行了报道, 相信福克斯的举动将书写一部新的电影史。
有了媒体的赞誉、观众的期待、老板的绝对信任、艺术创作的自由,历史上很少有好莱坞导演得到如此慷慨的对待,而毛直此时就处于这种光环之下,他的第一部好莱坞作品《日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当时《综艺》杂志曾透露,《日出》的拍摄成本达到120万美元,威廉·福克斯在电影上映前轻描淡写地说,这部电影并不奢侈、浪费,毛渝的信任,或者说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观众不买账,导演意外去世
该片于9月23日在纽约首映,11月4日在北美正式上映。但评论好坏参半。此时,北美观众对德国电影的印象比以前差了很多,虽然《日出》从制作角度看完全是二十世纪福克斯制作的电影,但一位德国导演把一部德国小说拍成了一部具有德国风格的"艺术"电影,观众心中的叛逆心理似乎已经取代了早先的崇拜。
"爵士歌手"代表了有声电影的出现
更重要的是,《日出》的上映日期恰逢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这是一部风格非常高、高歌低的"外国"电影,而一部在声音上具有革命性突破的地方文化(爵士)电影,这部电影更容易吸引公众的兴趣,很明显。
《纽约时报》称赞这部电影是"一部杰作",而著名的《时代》杂志则称其为昏昏欲睡。然而,在之后的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这部电影仍然获得了三大奖项:最佳艺术电影,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摄影。虽然票房表现没有让福克斯满意,但威廉·福克斯的目的实现了,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的形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一家专营"接地气"电影的制作公司,变成了一家可以拍摄大型"艺术电影"的时尚电影产业。他们不仅是娱乐商人,也是电影艺术背后的推动力。
然而,莫纳在迎来电影生涯的巅峰后开始走下坡路。虽然威廉·福克斯与他签下了一份为期五年的合同,但《日出》的票房失败也让福克斯对它失去了兴趣,他试图回到欧洲重新开始自己的电影生涯,但没有成功,并回到北美拍摄了两部作品《四魔》和《城市女孩》,但此时福克斯给了他大幅缩减预算, 而且不再享有充分的创作自由,两部电影的票房并不尽如人意,前一部电影甚至一直流传至今。1929年,华尔街金融崩溃,福克斯股价暴跌,莫瑙被彻底开除出公司。
在15年后从坟墓中被盗的莫纳陵墓中,警方怀疑小偷在现场点燃蜡烛并进行某种神秘的仪式
威廉·福克斯(William Fox)的"这个时代的天才"此时没有电影可拍,他的命运急转直下,他遇到了纪录片之父罗伯特·弗拉哈迪(Robert Flahadi),这位冒险家制作了《北方的纳努克》(Nanuk of the North)。两位在好莱坞不成功的艺人一拍即合,来到东南亚大溪地拍摄以当地原住民为主角的电影《禁忌》,但两位制片人很快分手,拍摄资金被推迟,毛直坚持在濒临破产的情况下自费拍摄,然后与派拉蒙签约,获得贷款,完成电影的最后一次拍摄。
原定于1931年3月19日在纽约中央公园剧院首映,毛瑙和派拉蒙都对这部电影充满信心。传说,3月10日,一位算命先生警告毛瑙要避开陆路,他打算乘船去纽约参加《禁忌》的首映式。< 当晚6点30分.m,当他开着劳斯莱斯安排乘船游览时,他冲出海边的路,避开迎面而来的卡车,一代电影大师受了重伤,昏迷不醒,第二天在医院去世,享年4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