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女性电影”想说真话,却不会被历史记住女性≠不专业结语

很多人在听《女性电影》的时候,可能会想到女性导演拍的关于女性的故事,但这其实是一种大众的看法。中国的电影领域一直是男性世界,从导演、编剧、制片人等,男性大多是圈内的游戏设定者、参与者、评论家,第一代导演郑正秋、张世川等人,以及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等人,到第七代姜文, 贾樟柯是男导演。

“女性电影”想说真话,却不会被历史记住女性≠不专业结语

其实,有些男导演也会拍出优秀的女性故事,但是没有女导演的细腻,在新中国40多年的电影史上,能成为女性电影如果不是唯一的,至少是非常罕见的。

女权主义电影理论始于20世纪60年代,作为当代电影理论的一种类型,其历史并不长,但随着性别观念在当代社会的加强,其变化是最大的。长期以来,"女权主义"一直被视为社会上新兴的称号,并开始引发公众的激烈辩论。

“女性电影”想说真话,却不会被历史记住女性≠不专业结语

当性别可以强调时,它可能是值得思考和警惕的事情......

21世纪以来,一大批崭露头角的女性导演开始涌现,从2000年到2013年,越来越多的女性导演跻身票房前50名,许鞍华2003年的《于观音》和2004年李少红的《恋爱中》和余飞鸿的《如果爱是神的旨意》,徐静蕾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2006年), 李宇的《苹果》(2007年)、金一萌的《非常完美》(2009年)、赵薇的《致我们迷失的青春》(2013年)、薛晓璐《北京遇见西雅图》(2013年)、滕聪聪《从我到青云》(2019年)。

“女性电影”想说真话,却不会被历史记住女性≠不专业结语

这里只是融合的一小部分,虽然票房是一个数字,但也代表了很多东西,从中不难看出整个中国市场对女性电影的接受度,以及国内观众对女性电影的吸收,所有女性电影都能带观众关注电影本身, 进入电影,每个人都看到了这些电影中女性的地位和观点。

<h1>女性≠不专业</h1>

“女性电影”想说真话,却不会被历史记住女性≠不专业结语

"女性电影"最重要的一年是1972年,当时第一届国际女性电影节在纽约举行,爱丁堡电影节上的女性故事片,第一本致力于女权主义电影的出版物《女性与电影》于当年出版。

在中国,黄淑琴执导的《男人、鬼、爱》(1987)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女性电影'"。"

“女性电影”想说真话,却不会被历史记住女性≠不专业结语

什么是"女性电影"?

两种类型

一部是针对女性观众的电影,被称为"泪纸"

(这些电影的导演有男有女,大部分都是由男导演拍的。

例如,"七月和安生"

“女性电影”想说真话,却不会被历史记住女性≠不专业结语

这是一部严肃的女性电影,但有趣的是,导演是一个男人!

曾国祥的特点是对女性极其细腻的刻画,看过《七月与安生》的女性观众一定会在其中发现凄美的场景和台词,这是曾国祥的"强项"。曾国祥很小的时候就和姐姐一起长大,也和女主角一起看了很多书、电影,他对镜头说:"女人比男人更感人,我对这种复杂性很感兴趣!"他从小就被奶奶、姐姐、母亲照顾长大,所以这也对曾国祥的电影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女性电影”想说真话,却不会被历史记住女性≠不专业结语

看完《七月和安生》的原著后,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演绎三角恋,而是两个女孩的成长和友谊,她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什么样的痛苦,所以曾国祥真正想打的是女性自我认同的深刻主题。

第二部是完全由女性导演制作的电影。

例如,"女人四十"

“女性电影”想说真话,却不会被历史记住女性≠不专业结语

许鞍华作为女导演,她对现实生活的刻画极为细腻,从不强调"女性主义"的气质,影片《女人四十》充满了人性,故事情节并不复杂,通过一个中年女人的平凡生活,衬托出四十个女人在面对生活困难时所表达的耐心和力量。

《女人四十》这部电影受到高度评价,相比于男性导演作品的气势和风格,女性导演的电影在细节上更加突出,从最简单的地方刻画出故事的细节,挖掘出普通人最平凡的人情,增加了影片的感性,引发了女性观众的共鸣和同理心。

“女性电影”想说真话,却不会被历史记住女性≠不专业结语

在中国,只要是女性导演拍摄的,以女性为主、展现女性真实存在和觉醒的作品,都可以算作女性电影,所以对于新兴的"女性电影"一词,很多人坦言,它不会被历史记住,因为它的定义还在不断的修改和扩展, 并不是所有的女性电影都是女性电影......

如今,女性电影人正在做的是逐步消除性别差异,关注电影本身,关注女性的命运和处境,相信有一天"女性电影"和"女权主义"将不再是一个象征或标签。

“女性电影”想说真话,却不会被历史记住女性≠不专业结语

毕竟中国女片的命题太宽泛了,其本质不是三个字能表达出来的,而且近年来,中国女片有自己的风格,好电影频发。美国女性电影也是如此,在两次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已经席卷了电影界,在日本电影史上,女性电影制作方面也有很多尝试,例如:邳木义秀的《卡门回家》(1951年),铃木的《春天的女人传记》(1965年)。

“女性电影”想说真话,却不会被历史记住女性≠不专业结语

这些作品,都散发着时代和社会的气息,充满了拥抱时代的力量,它们是对社会问题的洞察,用极其敏感的神经触动着时代的心跳,大部分作品一般都是为时代服务,现在的电影市场迎合了娱乐,也迎合了大众的口味, 如何在艺术表达和商业诉求之间找到平衡?或者女性导演也是整个电影市场需要考虑的问题。

<h1>结语</h1>

“女性电影”想说真话,却不会被历史记住女性≠不专业结语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

《文明》把女性置身于一座'镜城',在这座城市里,"女性"、女性、女性成为永恒的迷茫、痛苦和尴尬。在这个镜城里,女人"真实"的外表,或者为男人化妆,去表达,去演戏,或者"回报我女儿的身体",却总是沉默......"

- 《人、鬼、爱》

不要问什么是"女性电影",只要看一部电影。

原始文本,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