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钢的琴」10年:这部电影不该被遗忘

十年前,一部小成本的电影在中国上映。

它夹在主题大片"建国"和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3"之间。

不出所料,票房惨淡,只有五百多万区,包括其他成本和票房账目,可以说这部电影已经失势。

但它被提及了十年,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赢得了国内外多个电影奖项。

戴金华称这部电影是当时最好的中文电影之一,而吴晓波则写了一篇文章向这部电影的创作者致敬。

它讲述了1990年代后期一群下岗工人的故事,他们在一家废弃的工厂里制造了一架钢琴。

这部电影是"钢铁的钢琴"

「钢的琴」10年:这部电影不该被遗忘

1. 工人的国歌

《钢铁的钢琴》看起来像是一部怪诞的喜剧。

一群工人被迫下岗后,生活尴尬,妻子散落,还拒绝放弃私下工作,不想谋生解放思想,应该请愿保留工厂烟囱,一起为了留住陈桂林的女儿来造钢琴。

今天这种不切实际的"全钱"举动,似乎完全不可想象,甚至是荒谬可笑的。

这就像一个中年程序员突然跑去说相声一样不合理,当然,除非他说他是相声王子郭麒麟的搭档。

而这群普通的下岗工人,他们是1990年代末东北工人的真实写照。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都是50多岁或60多岁,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工厂工作,拥有基本的工业技能。

「钢的琴」10年:这部电影不该被遗忘

他们头脑简单,服从安排,像螺丝钉一样嵌入该国的工业机械中。他们是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他们把自己的生命、信仰、甚至生命奉献给工厂和国家。

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曾经是该国重工业基地的东北老工业区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由于国家整体经济转型和自营职业性差,大量创造巨大财富和价值的工厂倒闭,坚持裁员的工厂。

世纪之交前夕,下岗潮瞬间席卷东北,无数工人丢掉了铁饭碗,他们最善良的工厂去了大楼,东北大地上只剩下一对生锈的工厂贝壳。

在"钢铁钢琴"中,爬上满是死藤条的旧墙,倒塌的工厂屋顶,建筑物的废料角落和摇摇欲坠的工厂地板描绘了旧工业时代的衰落。

「钢的琴」10年:这部电影不该被遗忘

下岗工人曾经引以为傲的工人的身份和价值观,一夜之间变得一文不值,就像突然被捞上岸的鱼,一时不知如何呼吸。

陈桂林在《钢铁的钢琴》中偷了一块肉,这一集让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下岗工人的儿子偷了一块肉,被抓后一家人感到羞愧,工人的家人在大春节前夕包了一个毒饺,全家毒死了。

可以看出,这些下岗职工大多还保留着职工的精神和尊严。

他们看不起做生意的人,瞧不起卖艺术品的人,但他们最终向现实中的贫困生活低头。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成为自雇人士,做了一个小生意,有些人用自己的手艺到处找工作,有些人变成了两个人变成演员......

「钢的琴」10年:这部电影不该被遗忘

《钢铁的钢琴》生动地描绘了这些被时代抛弃的工人:

拉着二姐夫的脸,也扛起了工人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只能呆在家里,无处可去;

留在俄罗斯的智力工程师王功总是自取其命,尽力保住工厂的烟囱;

陈桂林也能打好手,淑贤也有好嗓子,他们组成了一支表演乐队,卖歌四处转转。

如您所见,相比其他工人,陈桂林其实已经接受了工厂倒闭、以企业为导向的市场经济现实,他可以卖艺术品谋生,也可以卖盒饭,他还告诉二姐"解放心灵赚钱"。

然而,当他被"解放"到道德破产的扒手偷了一块肉时,才意识到社会转型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的妻子和卖假药的男人私奔了,她的女儿建议她跟着谁买了钢琴。

从平等分配、集体生活,到今天各种出路,所有的生活,社会变革不是让陈桂林以不同的方式让生活变得如此简单,而是改写了所有人的生命观和价值。

工厂系统共同努力使荣誉比金钱更重要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因此,与其说是陈桂林的妻子不忠,女儿不是孝顺,不如说是社会变迁夺走了传统工人的家庭和生活。

「钢的琴」10年:这部电影不该被遗忘

在陈桂琳面前,唯一的选择就是答应女儿一架钢琴。

这是以放弃工人阶级和认同现代价值观为代价的。

然而,工人普遍的贫困使他放弃了完全购买钢琴的想法,偷钢琴遇到了阻力。他不得不依靠工人的生产本能,从一群人中制造出一架钢琴。

在陈桂林七武士般的召集过程中,他串联了一批独一无二、相互团结的工人。

「钢的琴」10年:这部电影不该被遗忘

淑贤是唯一的女性角色,在她的身体里体现了那个时代女工的精神。

她热情开朗,向往爱情,在她面前的陈桂林显得憔悴而无能。

她有工人的正义和团结,在陈桂林身边借钱帮忙。

同时,她又克制又孤独。当陈桂林被家人困住时,她说两人模棱两可的关系只是"拿走了他们需要的东西"。

她从不说爱,而是在行动和努力中表达爱。

淑贤就像她房间细长试管里的一条金鱼,就像一株看不到太阳的盆栽植物,她试图在一个压抑和被迫的空间里消耗生命的能量。

「钢的琴」10年:这部电影不该被遗忘

姬哥显然是老大哥形象的好主持人,影片在他的出场中遵循了香港黑帮电影的配置,以补充他的大哥身份。

但与香港的黑帮老大不同,他认为自己是工人团体的一部分,所以他很体贴工人的朋友,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胖头可以说是最无所事事的,他打麻将偷卡,和别人跳舞,不做生意。

只有当他的女儿被欺负时,他才终于表现出他作为父亲的尊严和承诺。

工人作为一个国家的前领导人,名义上的父亲,在国有企业改制和社会转型中,面临着失业和社会地位骤降的困境。

正是通过女儿的危机,影片暗示了父亲的焦虑,作为工人地位危机的隐喻,指的是工人阶级垮台的历史现实。

于是,在胖头和快手放下个人不满,工人们集体出来,寻找欺负胖女的账目,影片第一次正面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和整体实力。

「钢的琴」10年:这部电影不该被遗忘

这是工人被解雇后,在集体氛围中重新认同彼此,认同共同目标,最后重新认同为工人的时刻。

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这群人可以暂时放下生计工作,重新从事工厂式的劳动,来生产钢琴。

当我们不再看这个群体对现代观念的痴迷,而是回到那个变革时代的语境,去体验工人的执着时,故事就不再是一出怪诞的喜剧,而更像是一首悲伤的歌。

就像胖头在面对那些无处发泄的少年时无助的将军,一架钢琴也无法找回坚定的女儿。

毕竟,重温老工人生活的景象将沉入令人心痛的记忆中,就像两个倒塌的烟囱一样。

2. 历史的荒谬

虽然集体钢琴制作的故事是那个时代工人的处境和心理的"现实"反映,但《钢铁的钢琴》似乎仍然是一部怪诞的喜剧。

当陈桂林发现王反美和淑贤有外遇时,影片并没有强调《罗森门》或《萝拉快跑》突出形象的动态和张力,而是让镜头远远地看到三个角色互相追逐,因此他们的动作看起来很滑稽。

《钢铁的钢琴》充满了这样的喜剧手法。

「钢的琴」10年:这部电影不该被遗忘

镜头总是看着角色在固定的位置对峙,追逐和战斗。

我把这种方法比作看着一个戴着耳机的男人唱歌跳舞,非常不喜欢。

角色的自我意识的尴尬和滑稽动作完全被摄像机捕捉到,在舞台风格的调度中,这部电影加强了副线视角带来的距离感。

距离可以防止你过度认同角色,因此它具有喜剧效果。

场边的镜头视角也是一种基于一定历史距离的视角,来自导演打算做的风格化处理。

让我们回顾一下影片结尾那场荒谬的葬礼。

镜头慢慢向左移动,陈桂林、舒贤领衔的小乐队在雨中穿着黑色雨披,唱着俄罗斯歌曲《三套车》。

突然,画外传来了殡葬家属叫停的声音,让陈桂林进入了更加欢快的曲目"高高一步"。

在这一段的末尾,影片呈现了葬礼的全景:

在两个巨大的工厂烟囱前,一个安静的大厅,一个欢快的民间音乐。

「钢的琴」10年:这部电影不该被遗忘

这个令人头晕目眩的场景在影片的开头为整部电影定下了基调,一种关于悲剧的荒谬基调。

同时,它也隐喻了《钢铁的钢琴》电影本身。

毫无疑问,这是传统国有企业和堕落的工人阶级的葬礼。

而那种走走停停的声音也可以理解为导演的刻意干预,他不想让葬礼看起来那么沉重,他想为工人阶级的国歌穿上一件喜剧外套。

让这在现代一代的眼中显得荒谬,但本质上是非常真实的工人记忆,以一种滑稽的方式来描述。

使故事文本指的是过渡时期的历史,显示出一种荒谬的特征。

这部电影是一种后现代叙事,在消耗历史距离的同时消解了历史权威。

也许工人的故事可能看起来很荒谬,但它指向了真实的记忆;

「钢的琴」10年:这部电影不该被遗忘

3." 钢"和"秦"

也许《钢铁的钢琴》最令人费解的部分是那个突如其来的高潮的结局:

陈桂林解散了钢琴制作团队,放弃了女儿的监护权,集体请愿保留烟囱也在灰烬的爆炸中,浓烟逐渐消失在工人身上。

而在一首《山楂树》的歌声之后,工人阶级的悲哀突然变成了西班牙斗牛舞,陈桂林和他的工人们在高亢的气氛中开始铸造钢钢琴。

「钢的琴」10年:这部电影不该被遗忘

在这段话中,影片交叉剪辑了西班牙歌舞表演和制作钢琴的过程。

斗牛以音乐的姿态,反映了工人在制造钢琴时浪漫而激情的一面。

正如标题"钢铁的钢琴"所暗示的那样,象征着物质和工业属性的"钢铁"和象征着精神文化的"钢铁"站在两端,统一在一个词中。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属于工人的物质和精神双重生产。

的确,正如陈桂林在偷钢琴后独自在雪地里弹奏《致爱丽丝》一样,影片在浪漫的超现实场景中描绘了工人在物质上跳跃的精神和生命力。

「钢的琴」10年:这部电影不该被遗忘

这一次,钢琴不再是为了留住女儿而制作的,所以没有现实的吸引力。

这是关于工人试图证明他们曾经存在的东西,以及面对一个时代逝去的工人阶级的尊严,这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伟大转折点。

钢制钢琴,笨重而粗糙,以粗糙的工业金属质地演奏,并不准确,但它仍然流露出温暖的和谐。

它象征着那个时代下岗工人的硬度和柔软度。

一种基于物质但超越物质的精神浪漫。

用这段浪漫,诠释了时代最后的激情。

也带着这种激情,公开抵制社会的颠覆和胁迫。

「钢的琴」10年:这部电影不该被遗忘

如果说《钢铁的钢琴》讲述的故事是国有企业改制十年后为工人阶级唱的歌,那么导演也在处理电影本身的荒诞浪漫风格,践行工人阶级的精神和信仰。

《钢铁的钢琴》上映十年后,面对《996》和《中年危机》等一系列社会生活问题,面对工人阶级没有改变的事实,

我们也许能够在《钢铁的钢琴》中揭示的那个尚未被摧毁的工人的记忆中寻求灵感。

从这个意义上说,《钢铁的钢琴》,以及那种与生活作斗争和精神生活挫折,

不应该被遗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