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现实比电影更令人震惊。
我国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杰作数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包括一部名为《拯救我先生》的电影。
王千元在2015年并不是很有名,但他将片中的黑帮大佬张华的残忍、狡猾、冷血,演绎成木头三分。

当时被绑架的吴如福在片中也饰演警官曹刚。
很难想象吴如福拍这部电影时会有什么感觉,如果不是北京警方的迅速行动,他可能会更加咄咄逼人。
王丽华(张华原型),一个比片中冷血狡猾的绑匪,也在这个案件中结束了自己的犯罪生涯。
以这部电影为契机,皮戈想和大家谈谈,王丽华这个人。
王千元在片中塑造这个角色是可怕的,但王丽华的现实,可能比你看到的电影中人物更"恶毒、残忍"好几次。
而他生命的终结,其实在他的童年时代是注定要失败的。
01、被欺负的孩子
1978年,王丽华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家庭。
要说平凡,其实不是,王丽华的家庭情况比很多普通人都更真诚。他还有一个五岁的大姐姐,如果按照这个速度长大,王丽华可能是人才的支柱。
可惜的是,王丽华小时候,因为父母的教育方式,他变得非常叛逆。
王丽华的父親和母親有極其對立和極端的教育形式。
王妈妈只是一味地溺爱王丽华,对这个小儿子的话,而王爸爸相信"孝顺儿子"这套,所以一个字并不适合王丽华的拳头和脚加了进去。
因此,王家形成了一个奇怪的"权力圈":王丽华听父亲的话,父亲听母亲的话,母亲听王丽华的话。
家庭环境培养了王丽华的强势脾气,挨打时从不发软,也不与大人沟通解决问题,从不哭泣,只是跑出去,或者干脆离家出走。
王丽华小时候还小,经常在校外混在一起,在门口拿钱。强的王丽华并没有因为不给钱而挨打,他也是被欺负的孩子之一。
但对于这些事情,王丽华对全家只有嘴。
他把一切都记在心里,久而久之,他有自己的答案——如果他不想成为一只被宰杀的羊,他必须成为一只只能点别羊的猎犬。
机会很快就来了,王丽华从小就不缺零花钱,当他给身边的孩子买小玩意和零食时,他们已经在身边,成为自己的"小追"。
王丽华喜欢这种感觉,他不喜欢和大孩子一起玩,不喜欢被引导,只沉迷于指挥别人的感觉,所以他被比自己小的孩子包围着。
小小的虚荣心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但对零食玩具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日益增多的零花钱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王丽华只能采取一种特殊的方式:偷窃。
在采访中,王丽华承认,他从9岁开始偷钱,刷黑夜,不仅偷父母的钱,甚至连老师的钱包都偷。
当偷窃成为一种习惯时,王丽华发现自己无法改变。
因为之前一系列的不良行为,学校老师都告诉其他孩子要远离王丽华,班间同学看着他也不敢看。
一回到家,王丽华也"严防死亡"。
九岁半的王丽华家一直不敢把钱放进去,父母把钱放在单位里,像小偷一样保护他。
王丽华承认,母亲夏天穿裙子的时候,钱包一直绑在胳膊上,生怕又偷了。
在最糟糕的一次事件中,王丽华找了一把斧头把家具劈开,以便拿出亲戚藏在橱柜里的钱。因为钱的偷窃,王丽华不知道有多少父亲被殴打,父子关系也慢慢变得难以管控。
02、强迫母亲离婚
12岁时,王丽华又被父亲抓到偷钱。
这一次又是一次殴打,已经到了小学毕业年龄的王丽华,一口气离家出走。但这次旅行与另一种孩子吓唬家人是不一样的。
这一次,王丽华无意回家。
找不到儿子,王妈妈赶时间,她去了王丽华能去的地方,没有儿子的下落。
直到王丽华离开后的第三天下午,她才在崇文区铁路旁的涵洞里找到了乞丐的儿子。
王妈妈的感情突然涌入我的心里,叫王丽华回家,王丽华不去:"除非你和我父亲离婚,否则我就不回去死了,我再也不想见到他了。"
王丽华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话,被妈妈当回事了。
那天晚上,王妈妈把所有的钱都给了王丽华,然后转身回家。一个多星期后,当她找到王丽华时,她已经和她离婚了。
王丽华听到母亲离婚的消息,喜出望外。
不仅因为他的"权威"再次被母亲的名声所验证,还因为他觉得自己再也不用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
但仅仅过了一年,王丽华才发现家里没有钱让他折腾。
家里没有钱,王丽华转移了目标,他偷了邻居,偷亲戚,偷了楼下的小卖部,偷钱分发给弟弟,然后率先打架。
年仅13岁的王丽华,已经成为派出所的常客,采访中提到,最多一天,王丽华因为打架、偷窃,甚至五次进派出所。
但对于一个未成年人来说,民警也没有办法,除了口头劝诫和教育,他们只能一次又一次地把王丽华带回家。
这种游戏的自由让王丽华雪上加霜。
小学毕业后,王丽华被母亲送到了一所工作学校,因为没有初中接受一个屡次小偷。在这里,王丽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发现,身边各有自己相似的孩子,于是他很快变成了"大哥哥",把一群弟弟关在笼子里,偷偷摸摸已经无法满足王丽华的胃口,他开始"干得有点大"。
03、抢劫、绑架、杀人
王丽华的人生就像一匹失控的野马,奔向着不可逆转的方向。
16岁时,王丽华的女友被强奸。他剃光了头发,拿起刀准备复仇,这样在犯罪发生之前,他就被居民的警察拦住了。
1995年7月13日,17岁的王丽华和15岁的弟弟手持菜刀和假手榴弹,闯入北京一名商人家,抢劫了2万多部手机等财产。
王丽华很快因为第一起大案子被警方抓获。丰台法院以抢劫罪判处王丽华九年有期徒刑。
入狱的王丽华并没有真诚地悔改,反而觉得命运对他不公平,是社会问题。
王丽华煞费苦心地总结了自己"失败"的原因,和几个狱友,准备出狱后大票——抢钱财。
在狱中,王丽华甚至看了一眼,收集了很多行长的信息,然后一张便条,准备在执行死刑后出狱。
他还想出了一个疯狂的想法,在他出狱后杀死自己的母亲。
因为他很爱母亲,也非常依赖母亲,她觉得这样既能让母亲安心,又能让自己无拘无束地闯入江湖。
2002年9月,王丽华因行为良好提前出狱。
回到家后,看着母亲辛勤劳的背影,王丽华把刀举起好几次,放下。最后,他没有伤害到母亲,这或许是王丽华心中唯一残存的人性痕迹。
妈妈不能杀人,但"大事"还是要做的。
要做到必须有武器,2003年3月,王丽华开始"找枪"。他带着9000元去云南买了三辆"仿64式",钱很快就用完了。
如果我没钱怎么办?王丽华有一个完美的计划:绑架。
他认识一个名叫王大良的人,他的父亲是个富人。于是王丽华大喊,王庆晓、董利民等在狱中认识的人,从平谷的一家理发店绑架了王大良。
一般的绑匪在支付赎金之前不会杀人。虽然这是犯罪,但也有犯罪规则。
但王丽华没有遵守规则,在收到300万赎金后,他给王庆晓发了一条短信。
短信只有短短的两个字,却让一个活生生的无辜生活瞬间消失:做吧。
不仅绑架不符合规则,王丽华也不均匀,他拿了200万,"左臂右臂"王庆晓和董利民,只分成几十万,别人少。
拿到钱后,王丽华先去云南买了一批武器,包括冲锋枪、手枪、手雷,剩下的140多万支,都被他拿去赌博,吸毒吃喝玩乐。
这笔钱很快就被挥霍了,王丽华想绑架他,他把矛头对准了王大良的弟弟王晓良。
但因为计划实施的漏洞,王晓亮逃脱了,王立华的煤气迅速腐化,开始无计划地绑人。
2004年2月2日,他在北京二环路的一辆奔驰车上绑架了一名杜姓司机。谁知道司机是借来的车,付不起赎金,王丽华只好把杜暂时囚禁在一个偏僻的院子里。
第二天,心烦意乱的王丽华开车来到北京三里屯黑豹屋酒吧门口,看到了一辆宝马SUV的车主。
这辆车的主人是吴如福。
王丽华三假北京市丰台区公安局民警,掏出手枪将吴如福带入车内。当吴如福的朋友报警时,车子已经走了很远。
04、《救救我先生》真实版
因为是耸人听闻的案件,北京市公安局迅速成立了专案组,而且有记者通篇纪录片报道,借助这些视频,我们也可以看到整个救援过程。
在确认了吴如福的朋友后,民警很快锁定了绑架嫌疑人王丽华。
因为之前绑架了国王的案子,他已经盯了很久,这次是匆匆忙忙,让警察抓住了马脚。
在黑暗中,北京警方部署了大量警察,触摸王丽华的着陆点。多节省一分钟,对人质来说就多了一点希望,也少了死亡的威胁。
案发七小时后,王丽华要求支付200万美元的赎金。
半小时后,王丽华再次打来电话,态度傲慢:"吴如福死了,但你也想拿卡,拿钱。"
18小时后,民警对王丽华的藏身之处仍一无所知,终于在晚上7点40分左右,王丽华和他的桑塔纳2000,被警方发现。
警方迅速跟进,断定是王丽华,并开始组织逮捕。因为王丽华携带手枪、手枪等致命武器,逮捕是危险的。
经过精心安排,特警果断地执行了逮捕行动。
警方从王丽华那里发现了两把手枪和一枚手雷。
被捕的王丽华脸上丝毫看不出恐惧。
警察问:"你明白现在发生了什么事吗?""
王丽华道:"你在说什么?""
警察又问:"先说最后一件事。"
被逼到墙角的王丽华既试探又调情:"最后一件事,我看你不知道。"
说完这句话,他的脸上露出一种轻盈、轻盈、俏皮的表情。
直到民警给了吴如福的名字,他才叹了口气,"我真的知道。"
一般的态度和混合的语气不像警察检查囚犯,而像朋友之间的笑话。
后来,警方展示了他携带的武器,包括头发松散的手雷,两把手枪,冒充警察的身份证明和手机。
尽管被抓住,王丽华仍然拒绝透露吴如福被关押在哪里,并提出要求见他的女朋友。
在见到女友的过程中,王丽华终于放手,说出了吴如福的立场。
其实,这次"会议",其中也包含了一个小九九。王丽华的内裤在夹层有一把金属万能钥匙,他想让女朋友帮他解开,但警方提前发现。
王丽华后来说:"我就知道你有这个设备,我就做木头。"
特警突袭后,王丽华一伙人被网击中,吴如福和小都也成功安全获救。
在警车上,吴如福泪眼朦胧:感觉像一场梦。
05、忏悔、忏悔与妥协
2004年8月31日.m 9时30分,北京市第二中央法院就王立华案举行听证会,在场的媒体记者超过20人。
虽然庭审气氛严肃,但主犯王丽华带着笑容走进法庭,一脸茫然,急切地在观众席上寻找着什么。
审判书长达34页,庭审期间,王丽华左看右看,要么与摄像机对峙,要么看相机,要么看这里,一脸漠不关心。
与其他犯人庄严而深沉的表情相比,王丽华的工作很容易显得很矛盾。
在第一审现场,王丽华承认了他的所有罪行。在回答检察官关于他买了多少支枪的问题时,他说"我不记得了",然后低着头一个地数了一下。
他笑着,不断调整坐姿,说开心的地方也会手拉手使用。
问了之后,王丽华没有后悔,他笑着说:"反正我死了,怎么会变成!"
然而,一审结束后,王丽华案10人,9人提出上诉,只有王庆晓没有上诉。
同年10月14日,北京市第二中央法院作出一审判决,绑架演员吴如福等被害人三名主要犯罪人王丽华、王庆晓、董立民被判处死刑,其他七名共犯因绑架被判处无期徒刑至五年有期徒刑。 非法销售火器和藏匿武器。
在看守所的王丽华接到判决后立即改变了主意,说要"上诉"。
随后于2005年7月16日,在二审现场,王丽华当场交出供词,他和此前一审的安逸王丽华判处两人。
"我的短信是'撤回',不是'做',不是要杀人质。他辩称,他只是进行了绑架,没有指示他的同伙杀人。
"我知道绑架可能是无期徒刑,杀人就是死刑。我20多岁了,我不想杀任何人,当我杀了他们时我很生气。"
王丽华几乎推翻了他之前所有的坦白,或许还有一丝生存的幸运心态。
然而,随着犯罪事实的明确和确凿的证据,他没有生存的希望。
确切地说,从他决定杀死人质并剥夺他人生命的那一刻起,他的结局就注定要失败。
06、死刑前的最后一晚
在观看采访视频时,皮戈发现王丽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丛林法则"中,对他来说,社会上只有两种人,一种不该死,比如他的母亲、姐姐、女朋友和一群兄弟,另一种是"猎物"。
王丽华这样形容自己的价值观:我只是凭自己想,我觉得你,我觉得你不,你不。"
即使是犯罪的同谋,王丽华也不完全信任。他差点一个人吞下偷来的钱,甚至认为他的同伙"自私,本可以杀了我"。
而同伙的回答,也是"永远不相信他(王丽华)"。
为了钱而和他一起工作,当你有钱的时候,你可以杀了他。
2005年9月13日,即行刑日期的前一天,王丽华、董利民和王庆晓见到了亲人的最后一面。
当我看到妈妈和姐姐时,王丽华还在说一句轻松的话:"我其实没什么可说的,我看你了,我进来很满足,很好。"
在亲戚面前,他也说出了实话:"我没有错,人是我放杀的,这一次,不要躲起来。"
看到母亲哭了,王丽华也急忙安慰道:"(我)没受苦,别哭,注意身体。"
看着亲戚们的照片,王丽华也默默地说:"我能自己负担得起,拿点钱自己花。"
整个探访过程,王丽华一直保持着嬉皮士的笑容,直到母亲哭喊儿子,是妈妈对不起妈无能,不会教育,妈妈有罪,王丽华终于握不住手,双手捂着哭。
这些眼泪,或许王丽华这辈子,流得最真诚。
"我会报答你来世的。
这哭声仿佛完全变回了普通人身上,深夜,面对特胜的民警,离死刑只有几个小时的王丽华再次流泪:"如果有来世,我就不行了。"
他戴着链条手铐,靠在墙上擦了擦眼睛,看起来好像真的后悔了,但看守所的警察却把观众吵醒了:
这种哭声,其实死刑让他真的很害怕,一种害怕哭。他不是真心悔恨,这样一个把人的生命看成是孩子游戏的人,也不可能真正悔改。
2005年9月14日上午10.m,王丽华、董立民、王庆晓被带到行刑现场,犯罪生涯就此结束。
王丽华的错误人生,与父母、与家人、奇特性格,也与自己不健全的性格相得益彰。
我们看电影,常常觉得电影的人物、情节太"戏剧化",但看完王丽华的故事后,我们会发现,电影的情节更夸张,远没有现实那么可怕。
有一位观众问吴如福,为什么不在片中饰演自己?
吴如福没有回答,这可怕的记忆,谁不想在自己的生活中再做一次,是吗?
温/皮皮电影剪辑部:纹身
© 原创文章 版权:皮皮影业
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