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爸
那一年,年轻的梁思诚遇到了年轻的林慧英。
什么叫"青梅竹马",什么叫"挨家挨户",什么叫"好连天成",大概是用来形容这样的邂逅......
梁思诚、林慧英(AI修复)
梁思诚的父亲梁启超,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民族科学大师和现代中国变革规律的推动者之一。
林慧英的父亲是北洋政府首席大法官林昌民,叔叔是黄花岗72位烈士之一林固民,他写了《与妻子的书》......
他们的家庭生活、才华、知识、价值,如此相配,简直就是一对天地人设置的一对人......
梁启超
林昌民
然而,在林慧英16岁的时候,他遇到了23岁的徐志摩......
徐志摩对林慧英发起了疯狂的追寻,他在给梁启超老师的信中写道:我会拜访我唯一的灵魂伴侣,在浩瀚的海洋中,我是幸运的,不,我的命......
林慧英和父亲林昌民
1924年春天,当伟大的印度诗人泰戈尔访问中国时,林惠英和徐志摩被安排成为泰戈尔在中国的翻译家......
在这段感情中,泰戈尔似乎意识到了两个年轻人之间的纠葛,告别了,他给林慧英写了一首诗:蓝天,爱上了大地的绿色,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口气,嘿嘿。
林惠因 泰戈尔 徐志摩
最后,林慧英在受欢迎的徐志摩和脚踏实地的梁思诚之间选择了后者......
1924年底,在父亲梁思诚的安排下,林慧英赴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梁思诚进入建筑系,林慧英进入美术系......
这两位来自非凡背景的中国年轻人,吃苦耐劳,成绩优异,绝大多数功课都得到了"优秀"的评论。
梁思诚和林惠因去美国留学仅一年半,林慧英的父亲卷入东北军阀之间的内战后就去世了......
梁先生在给梁先生的信中写道:
今天报纸传出的可怕消息,我不忍心告诉你,但也不能告诉你,你得十二点冷静,不是因为刺激太戏剧化,伤害了自己的身体......
慧因为这个悲剧,唯一的伙伴,唯一的安慰,依靠你......
在梁启超的劝阻下,林慧英放弃了回国求死的计划,而是留在了美国,和梁思诚一起完成学业......
林慧英与父亲合影
梁启超在劝阻林慧英的信中写道:
人的生命,也随着苦难,知道它是无助的,是安全的。
要知道,我是一个感情浓厚的人,但是经过多次,总能理智地平静下来,这样我就不会觉得感情的影响,宠坏了我的身体,阻碍了我的事业,这,虽然你不容易学,但忍不住要努力学习......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期间,梁思诚接受了严格的建筑师基本技能训练,在系统地研究了西方建筑史之后,他的注意力开始转向中国建筑史,这是一些空白......
1927年,梁思诚和林慧英从宾州大学毕业,梁思诚到哈佛大学人文学院继续深造,林慧英选择了耶鲁大学的舞台布景艺术......
1928年初,梁思诚和林慧英在美国结婚,他们即将踏上回家的旅程......
临走前,父亲梁启超写道:
现在找工作的困难,恐惧不是你打算的,所以我打算给你,同时提醒你先要有觉悟,即使回家一段时间没能变得相当专业,也不必失望,失望是我们生命中最可怕的敌人,我们需要让它侵入一生......
我在精神上很幸福,从抱着怀抱的"小点",经过千灾万祸,一个孩子的盘子到了大人,品格学习还是有点红利,看到缔结一段幸福的婚姻,很快就会回到我的怀抱,多么不幸福......
梁启超全家合影|那个时代的绝大多数父亲都太威严了,不能与孩子太亲近。但从梁启超抱着年轻的梁思诚小手动作来看,举世闻名的梁启超其实是一位温柔的父亲。
不过,此时梁思诚和林慧英并不知道,此时,父亲梁启超的生命即将结束......
1928年3月16日,梁启超因尿毒症在协和医院接受肾脏切除手术,由于医务人员的错误,主刀医生将梁启超健康的右肾切除...
但考虑到当时西医起源于中国,人们对西医有疑虑,梁启超为了在医院的病床上推广西医在中国的普及,为了维护西医和协和医院的声誉,这件事被隐瞒了......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在协和医院去世,享年56岁,葬于北平郊区,现为北京植物园银杏松园。
陵墓是梁思诚设计的,没有高大的墓葬,没有长长的铭文,连梁启超的生平故事,也一字不提......
|佛
1928年秋,回国的梁思诚和林慧英这对夫妇,赶往沈阳,到东北大学任教。
此时,东北大学建筑系刚刚成立,有学生没有老师,27岁的梁思诚担任系主任,系里只有他和林慧英两位老师......
要知道,在那个时代,一个从美国回来的中国建筑师是极其罕见的,可以说是值一大笔钱......
但梁先生还有其他计划...
他越是研究西方建筑史,就越是感叹中国古典建筑的衰落,甚至担心,假以时日,中国这片土地上会充满西方建筑......
为此,梁思成为东方大学建筑系写下的办学理念:从欧洲东方逐渐回来,中国人争风而求,那里的日常使用需要,没有西方作为标准......
而我们国家创造的艺术,在这个时候也是悲剧性的......
西式建筑因为使用方便,很开心...
有鉴于此,本部门的基本目标是挽救这一不幸的现象......
1931年夏天,在东北大学任教三年后,梁思诚离开东北,搬到北平。
当时,北平、上海、天津等城市,成为中国建筑师回归的活跃舞台,一个西方建筑兴起,建筑师非常昂贵......
但梁思诚转身离开了喧嚣,他回到了书房,准备从头开始,研究中国建筑史......
在美国留学期间,梁思诚发现,西方建筑史是有序、清晰、有条理的......
但在世界建筑史上,中国建筑却没有立足之地......
中国建筑的施工技巧,全靠老师口对口,书面记录几乎是空白的,更不用说科学的记录和传承了......
梁思诚决定改变这一切...
于是,他从清代建筑开始,从北平的老师和老工匠,梁思诚一点一点地触摸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奥秘......
什么是斗拱?
什么是金条?
梁思诚拿着书,一点一点地咨询老工匠,慢慢弄清楚......
1934年,梁思诚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专著《清朝的建构》
林慧英写了本书第一章的序言,这只是他们一生中探索中国建筑史的漫长旅程中的一小步......
但是,对于即将旅行的旅行者来说,只要他们迈出这一步,他们就不会陷入困境,只会风雨......
我们知道,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变了,国王灭亡了,无数中国古代建筑在一次战争中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在梁思诚的时代,日本学者把日本保存唐代建筑视为一种极大的荣誉,他们宣称:中国,没有唐代木结构建筑......
然而,梁思诚坚信,在中国土地上一个安静的角落,会有唐代的木结构,它静静地、幸运地逃过火,躲避自然灾害,屹立不倒......
此时,就在日本侵略战争爆发前夕,中国陆军兵一片混乱,土匪猖獗,危机四伏......
在这片沙漠中,很不和谐的走几步,自带封面卷,扛着测量仪器的学者,他们是梁思诚夫妇和中国古代建筑团队......
林慧英在一本家庭书上描述了调查的情况:孩子们竞相挤,看到我们拍照,教先生帮我们展开铭文......差不多1,400年,是的,1,400年,我们一起感到自豪......
1937年夏天,梁思诚和林慧英把8岁的女儿和5岁的儿子交给梁思诚的姐姐照顾,第三次去了山西。
多年的古建筑考察,虽然颇有成效,发现玉仙杜乐寺和应贤木塔等辽代的宏伟建筑,但一个问题始终挥之不去,在梁思诚和林辉心中却因为头脑而流传:唐代木结构建筑,在中国真的灭绝了吗?
六年来,他们每次旅行,心中都在祈祷:让奇迹发生,让我们发现一座唐代木楼!
梁思诚和林慧英骑着骡子,在陡峭的山路上走了两天,终于来到了五台山脚下的豆村......
那是一个华丽的黄昏,他们看到了前面,在夕阳下,有一座寺庙,闪烁着明亮的光芒......
大殿额头上的笔迹,经过几千年的风雨不朽,依然清晰可见:佛陀禅寺的真面目。
梁思诚在他的手里写道:拱门巨大,有力,简单,影响深远,随机一瞥,其极其古老的立体......
他们从屋檐下的缝隙爬进了寺庙......
梁思诚 记录:
横梁上积聚的灰尘有几英寸厚,踩得像棉花一样,我们用电传来参观,看到酒吧已经被蝙蝠卷起,数百群羊群聚集在上面,无法去除......
拍照时,蝙蝠看到灯光飞舞,淫秽令人难以忍受,而且木头上有上千只臭虫,大概吃了蝙蝠血,工作到苦涩......
这是唐代的木楼吗?
虽然从监管和过程中看,这极有可能是唐代的木结构建筑,但他们也必须找到具体的证据......
经过几天的清理,蝙蝠被赶走了,灰尘被扫走了,几千年前的寺庙,逐渐出现......
林慧英在寺庙的横梁底部发现了隐藏的墨水......
因此,佛光寺建于公元857年,即唐玉宗11年,是真正的唐代木结构建筑。
今天的佛光寺(照片:Visual China)
佛陀光寺的发现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即中国土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
佛光寺的发现,也是梁思诚和林辉一生之路上最辉煌的一天,之后他们的命运将急剧下降......
这时,沉浸在佛寺发现的极度兴奋中梁思诚和林慧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分崩离析,中国大地点火了......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
几天后,林慧英在给女儿的一封信中写道:
寶貝,媽媽不知道怎麼告訴你很多...
如果日本人想占领北平,我们愿意和他们一起战斗,那么你就要跟着阿姨走,现在我们中国人要勇敢,没什么好怕的,一切都要下定决心去做......
七年来,梁思诚、林慧英一行人,走在中国的土地上,走遍荆棘,向前迈进,直到佛光大惊,直到梦想成真,噩梦和厄运纷纷而来......
这一夜,改变了所有中国人的命运,也逆转了梁思诚和林慧英的生活......
|流亡
卢沟大桥事件发生后不久,北平坠落,梁思成的队伍被迫撤离转移,从这一天起,双方...
临行前,他们将七年的研究成果、制图、照片底片等,存放在天津大租界外资银行地下金库......
曾经安静而丰富的生活,变成了几件颠簸的行李,隆隆的枪声,遍布整个大学,或向西,或向南渡轮,都已移至后方......
教授、学生、老人、妇女、儿童...
一箱箱的书,一大袋的乐器,甚至养牛场......
这一切,在苦难的浪潮中,慢慢蔓延到中国大陆......
梁思诚和林慧英,拖着行李,抱着老母亲,抱着孩子,成了潮水的一部分......
他们从北平逃到长沙,稍作完结,然后调到贵州,抵达云南昆明,半个月后,再次出发,抵达四川丽庄......
李庄,那一年是一幅没有名字的地图小地方,人口只有3000多人......
一夜之间,突然变成了近1万人,包括同济大学、金陵大学文学院等十几家文化研究机构......
在立庄附近,有一个叫月亮田的地方,已经接受了梁思诚的家人,他们将在那里度过六年的抗日战争时期......
到达立庄后不久,林慧英的旧病肺结核复发,在这里住了六年后,她将在医院的病床上度过时光......
此外,林慧英的弟弟林恒在与日本的空战中为国捐躯......
她的病情越来越严重...
她为哥哥写了一首诗:"哥哥,我没有合适的语言来哀悼你的死......你离开得太早了,太早了,兄弟...
长期卧床生活,枯燥乏味,单调而悲伤,但林慧英依然以浪漫的方式,适应这样的生活......
她还写了关于她卧床不起的日子的诗:
今天十二个小时,是我十二个客人,每人来了,然后离开了,最后夕阳拖着影子也离开了......
黄昏悄悄溜进来,好奇地偷了进去,我说:朋友,这次我不能告诉你......
天,真的很辛苦啊,林辉因为一年四季都下不了床,梁思成承担了所有的家务,曾经的大房子女,曾经有名的门卫,被逼到家里四面墙,没有饭锅,没办法去......
如此之多,以至于著名历史学家福辛实在看不下去了,他偷偷写信给政府,让梁思诚兄弟拿出一些经济援助......
福西安在信中写道:"我从来不爱讨好人,但梁仁公(梁启超)的后代,无论性格还是知识,都是中国的一流人物,也是国际名人,到此为止,真的看不下去......
虽然生活如此艰难,但梁思诚冷静下来,拿起笔和纸,开始写下他长久的计划:"中国建筑史"。
卧床不起的林辉因为自我倡导,为梁思诚做古文献的整理,没想到,在整理古文献的过程中,林辉因为对汉代文化有着深深的迷恋......
梁思诚在给美国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惠蓓一直深深卷入汉代,无法自拔,她现在和汉代人物很私密,什么汉朝皇帝、皇后、文武上百名官,他们的好恶,她说头是陶,好像在说他们的邻居一般......
梁先生和梁太太的邻居兼密友金月轩先生也在信中写道:
惠因一直沉浸在汉代,无论你和她谈什么,她都会毫无用心地跳回到那个遥远的时代......
我们发现,如果我们想引起她的注意,我们必须与那个遥远年龄的绅士和女士竞争......
我们只能希望,当她的灵魂偶尔飘回二十世纪时,它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惊人的消息......
1942年底,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先生到李庄看望梁思诚和林慧英......
多年后,费正清在回忆录中写道:
如果美国人处于这种情况,他们就会放弃他们的书并谋生。但是,我们的中国朋友在接受农民生活条件的同时,仍然致力于他们的学术研究。
即使在饥饿和寒冷的日子里,梁思诚和他的团队在Lizhuang当地的石板上印刷了两本学术期刊......
他在本期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的文章,他在文中写道:
研究中国建筑可以说是反时代的工作。近年来,中国在剧烈变化中趋向西化,社会被中国古代建筑的破坏程度更高......
除非我们不尊重这个古老国家的灿烂文化,如果有复兴民族的决心,我们不能忽视对中国建筑的研究......
1944年,胜利前夕,梁思成离开立庄,前往重庆担任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
这期间,梁思诚编纂了一本文物目录,每个名录上的名字,都是他心里的最爱......
几年后,这份目录也成为中国新国家文物保护名录的雏形......
梁思诚还为美国第14航空队编制了华北和沿海省份文物清单,并在军事地图上标明,以避免战争破坏。
他还在地图上郑重地标记了日本古都京都和奈良......
肆意|返回
1946年7月,梁思诚和林慧英结束了九年的流亡生活,举家迁回北平。
这时,林慧英的身体已经变得虚弱,医生警告说:她的生命,已经不到五年了......
梁思诚在给清华大学校长梅伟的信中说:抗日战争即将结束,中国的城市极具破坏性,战后重建迫在眉睫,国家需要一大批建设人员......
梁思诚建议清华大学成立建筑系,并自认勇敢地担任建筑系主任......
1946年秋,清华大学建筑系如期开学,共有13名学生。
由于梁思诚受邀到美国讲学,第一学期由吴良轩授课,吴先生和林慧英在病床上共同制定了课程...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生朱子轩先生回忆起见到林慧英时的场景,他说:林先生的气质和现在电视剧要演她的演员,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他补充说:"梁思诚先生说话很能干,但梁麟先生在一起的时候,中间还是林先生......
因为朱子轩先生的说,我去看看曾经饰演林慧英的演员......
共三部:电视剧《地球四月天》中的周迅曾饰演林慧英,在电视剧《天行》中饰演林慧英,电影《不问事》中的吴金燕曾饰演林慧英......
周迅最著名的版本之一,我想朱子轩先生说的"或相隔很远"大概是指这个版本......
林慧英,周迅饰演,在《地球四月天》中饰演
与此同时,梁思诚来到美国耶鲁大学,讲述中国建筑艺术的历史......
20年前,他只是一个站在讲台上的国际学生,20年后,他是第一位在西方大学的一个论坛上讲述中国建筑史的中国学者。
在美国期间,梁思诚举办了中国建筑摄影展,两次就唐宋雕塑和建筑发现进行了学术讲座,被普林斯顿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并应邀参与了联合国总部的设计工作。
1947年,梁思成离开美国,回到中国......
在美国的近两年里,梁思诚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推向世界......
这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第一次以系统、科学、细致的方式走进世界建筑史,如黄河和长江,蜿蜒千里之后,终于进海......
1947年底,梁思成回到北平,登上清华大学建筑系的领奖台......
此时,梁思诚虽然只有46岁,但多年来工作和生活的起起伏伏,大大损害了他的身体......
他不能站直,穿着西装穿"钢背心"......
他失去了大部分牙齿,每天早上他不得不花很多时间给假牙加满......
可是上课的时候,腰板是直的,西装是皮的,白衬衫一尘不染,胡子干干净净,头发不羁......
这是教师桌的必要性,也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非常看重的尊严......
除了外表得体,为了名声的尊严,梁思诚更是小心翼翼地维护着......
梁思诚和林慧英的儿子梁从诫命出发,从小就热爱艺术设计,成绩优异,在清华大学建筑系的考核中,但以两分...
多年后,梁先生还是后悔了,他告诉记者:只是两点,我父亲是院长,但他一句话也没说......嘿,我仍然责怪自己没有引起好的兴趣......
吴|古城
1948年12月,在新中国成立前夕...
解放军的一位领导人到清华大学向梁思诚征求意见,梁思诚后来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如果他要攻击北平,他会尽量避免破坏文物,让我在地图上注明,并稍微谈谈它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这件事,让梁思诚很感动,他说:童年读孟子"吃锅肉,欢迎王老"这两句话,那天在我脑海中具体化。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梁思城心爱的古都安然无恙......
新中国成立后,林慧英领导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图案的设计......
梁思诚主持编制了《全国重要建筑遗迹名录》,他们研究了二十年,最后开花结果,他将22个省、146个市县、500-600座古建筑编入此目录......
简的第一个城市是北平市。
第一项是:北平市全部。
参赛作品描述:世界上最完整、最伟大的古城,一切为一个整体设计,对称、大胆、无与伦比。
然而,关于北平,梁思诚在西郊再建一个行政中心的计划与苏联专家的计划大相径庭。
在那个时代,决策者们并没有选择梁思诚的计划,几年后,曾经的古都北平变成了现在的现代北京......
那么,梁思诚的心底现代古城,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他说:
保存城市街道中心的古建筑,过道的阴影,办公室的前院,美丽的牌匾,比外国喷泉或纪念碑更符合中国的身份......
我们应该研究汉代、南北朝石雕、唐宋建筑、明清牌建筑,以及零星的纪念碑亭、零星的亭子、水池、影墙、石桥、中国钟表的摆布和雕刻,并智能地应用它们......
其实,古城墙的破坏,一直都是这样...
伦敦、巴黎、罗马...革命胜利后,大面积拆除了古城墙。梁思诚想保留北平长城,它幸存了1950年代的最后一件杰作......
不幸的是,他仍然失败了...
林慧英曾经说过:你真的把古董拆开了,未来要后悔!即使它被修复,它充其量也是假古董......
谁能想到,林慧英的话在51年竟然变成了一句话,2004年,永定门城大厦在原址上完成了重建......
1955年4月1日凌晨,林辉因病去世。
林慧英曾经写过一首诗《死亡就是安慰》,有这样几句话:人生是一连串的脚步声,泥泞如重,死是终,不再艰难......
这部纪录片由中央电视台制作,梁思诚和林慧英共8集,每集46分钟,整部电影长达368分钟,讲述了梁思诚和林慧英夫妇在大时代风雨中人生的风风雨雨中的故事......
该片于2010年10月17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豆瓣评分高达9.4分,有网友评论:梁林轩的人生传奇,变故城一声叹息......
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对梁思诚和林慧英的了解,多半是因为他们与许志墨、金月轩的情感纠葛,以及各种传闻八卦......
然而,当公众在他们的情感生活中投入过多的热情,却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他们的才华,他们的奋斗,他们的痛苦和挣扎......
正如影片中叙述者所说:太多的记载和传说,让梁思诚和林慧英离我们更近,但有时,仿佛离我们更远......
现在,我们站在2020年的时间点,回顾20世纪20年代、50年代的梁思诚和林慧英......
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痴迷和热爱,对古城的关心和热爱,与生活的时代格格不入......
他们的欢呼和眼泪,他们的挣扎和挣扎,他们的鲜血和无能为力......
这一切远比他们的情感纠葛更有趣。
在纪录片中,有一个故事...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时,梁思诚一直喜欢在博物馆旁边的建筑系闲逛,他偶然发现......
昭陵的六块石头中的两块,唐太宗陵,藏在宾大博物馆里......
梁思诚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梁启超对于这个大有感触:
赵陵岛会如此流放到美国?如果在别的国家,新闻纸不知道怎么制造噪音,在我们国家,即使是我这样的人,如果不回复你的信,也不知道阴影,可悲,可悲......
昭玲的《露紫色》和《拳头》于1914年被打破并运往美国,现收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图片:Visual China)
据同学们介绍,在那段时间里,梁思诚和林慧英经常在昭陵石马前徘徊,默默欣赏和凝视......
此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后半生,会与中国古代建筑和文物紧密相连......
他们会骄傲,沮丧,快乐,悲伤...
他们也会被批评,欣赏,责骂,被青年的历史命名......
原本,梁思成和林辉因为那些闪烁的生命碎片:佛光寺的夕阳,经久不衰的书中的煤油灯,病床上的谈话和笑风,北平古城墙下的呐喊......
事实证明,这一切,早已注定了...
从20多岁开始,无可救药地爱上自己的国家,爱上自己的民族历史文化,从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和结局,就已经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