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徐汇区凤林街道新会酒店集中观察点即将迎来600天不间断运行这一重要时间节点——600昼夜,102个隔离室,共有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的3300多名隔离人员,新会酒店集中隔离点始终平稳有序, 隔离人员无交叉感染,零感染人员。
位于钥匙桥路的新会宾馆,低调而美丽,在疫情爆发前,作为该地区最长的连续运营的中心隔离点,这600个"未受破坏"的日子落后,是枫树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千次关门、细致工作的缩影。

这群"普通人"也选择"逆行"
时间回到600天前。2020年1月24日,上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对机制,五天后,新会宾馆集中观测点正式投入使用。"当时,在区卫健委、疾控中心和凤林街领导的指挥部署下,立即成立了凤林街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枫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易春涛回忆说,作为徐汇区第二隔离点,新会酒店隔离点经过1月28日(元旦4)半天准备,29日是官方收入的第一批隔离观察对象。"从我们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我们20多个紧急疏散中心都是最具政治性和战斗性的骨干,从医疗、护理、后勤、管理四大战线行动,半天时间完成专业准备任务。
同时,作为民营企业,新会酒店员工也正在经历"去"和"入住"的选择。
新年第二天接到电话后,作为一名29岁的党员,酒店经理严国平立即接过了筹备任务。但他有一些心:一方面,他理解老板承担集中隔离点背后的社会责任,但另一方面,隔离点的顺利运作,离不开基本复杂的卫生后勤工作,还要负责每天300多次的烹饪, 馈送任务,远远超出正常业务负荷。
"最初,物资短缺,有多少普通员工能像医务工作者一样挺身而出,选择'逆行'?"人们有想法没有错。"为了让大家放心,严国平以经理的身份扮演了前榜样;同时,凤林街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持,区疾控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专业医务人员指导,让大部分员工不再畏惧,放下思想包袱。最后,50多名员工中有40多人选择留下来,确保了隔离点的物流按时进行。现在,非常感谢你。"翟国平说。
新会酒店自开业以来,一直集中隔离点留有隔离人员914人,确诊病例3人 二、中心暂承担了2名观察酒店医学观察任务,由2名护士参与全程控制,2名护士头点对点指导,共229人完成隔离观察,培训指导46次, 消毒隔离控制168次,核酸取样16次,共1328人...
在一串账本数据的背后,是新收益隔离点忙碌的日日夜夜。2020年5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实际工作进行了提炼和总结,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了《上海某社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密切接触者密集隔离观察的实践与探讨》,成为专业医护人员可见的中央隔离点的"枫林实践"。
"清风"和"富士"暖隔离点
杨伟峰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副主任、某病区副主任,妻子陈晨是龙华医院的护士。去年年初,杨伟峰一起被命令进入该地区第一个集中隔离观测点,新惠族隔离点建立后,杨伟峰接受了承担协调管理的任务,在48小时内完成上级的对接要求。作为隔离点的"大管家",杨的电话铃声从早到晚几乎不间断。一个朋友的女儿给他发了一张白衣天使的照片:"杨叔叔,你真棒!"
史伟、赵杰两位护士长,根据防控环境的要求和工艺流程做出具体安排和设置。在隔离的早期,他们经常无法定期进食,并按时下班。在"特殊战场"上,他们从不抱怨:"再累又苦又想守防疫之门。"
西木总队的社区护士李莉首次报名到新会隔离点工作。女儿正处于初中初中初中的关键阶段,但她毫不犹豫地表示,"女儿一直在学习和优秀,但也告诉我不要担心她,安心工作。"
可以说,隔离人员的情况各不相同,地区、民族的饮食习惯、老人、儿童、孕妇的身体状况、留学生、海外职工的经济状况......每个人的情况,我们都需要仔细掌握,为不同的案例制定计划。
"微信号的隔离点收到这样的信息,看到大家的眼睛都红了:'给你写了一封感谢信,却不敢给,怕你担心......珍惜一切好运,感恩一切相遇。衷心感谢新会宾馆全体员工,在疫情防控期间,为回返者提供的周到服务、热情呵护和付出辛勤劳和汗水。我衷心祝愿你平安健康,幸福美满。18,2021在337室。"这是一个被理解和支持的举动,就像从大厅里吹来的微风一样,让每个人都感到神清气爽,充满动力。"街站工作人员、黄家房屋房屋委员会干部舒伟在记录隔离点日常工作中写了很多这样的片段。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后,除医务人员外,凤林街道机关党总支派出公务员和优秀社区工作者进隔离点站。去年三月底,窦先生成为第一位被派任的公务员。隔离点现场工作千道而行,除医务人员、病管人员、酒店物业、保安外,还要协调上级区域办事处、文化旅游局、卫生卫生委等业务单位和派出所、市监狱等。虽然家人住在郊区,但他每天早上6点.m离开,经常接近午夜,但杜鹏没有抱怨。
除了进驻的公务员,凤林街更是一个细节。春节期间,无遗项目"枫林剪纸"区级传承人包立峰来到新惠族隔离点,发挥了春节剪纸活动的特殊优势,为医护人员和隔离人员剪了几十封信、窗花,送上新年祝福。疫情防控期间,宝立峰联合街文化博物馆通过线上教学、线下展览等手段,以"上海剪纸"为载体,描绘、展现了无数上海抗疫的温暖时刻,"当医护人员从我手中拿'福'字,疲惫的脸上带着温暖的笑容,我才意识到'上海剪纸'进入了隔离点, 具有特殊的意义。"
"火线"临时党支部熄灭青年
新的回族集中隔离点有非常不同的地方。
在办公区的一整面墙上,写着"新会隔离点临时党支"——党支部书记:尹浩然;组织、纪委委员:严国平;宣传、统一战线委员:林启毅;党员先锋:王晓琴、王晓轩、祖文英、冯杰、苏伟、杜金、杨伟峰、吴英华、钱杰峰、赵杰、何玉红、于国华...
据悉,临时党支部由街道、卫生院、新会宾馆和区疾控中心成员组成。每个名字的背后都是他们所坚持的白天和黑夜。
"在新福利隔离点,每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临时党支部书记、街道服务办公室副主任尹浩然说:"他们在采取自己的实际行动的同时,也发挥了开拓和模范的作用,吸引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加入党组织。"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宋玲的记事本上,记下了很多名字,"这些年轻的医生和护士一直活跃在党内,有的以前曾提交过入党申请,有的刚刚提交,有的在隔离工作期间被党员精神感染,'火线'提交了入党申请。"优秀的年轻医护人员在隔离点工作,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畏艰难,风雨无阻,"经过层层考验,他们向党组织靠拢的意愿非常坚定。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今年7月1日,即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又有三名一线医务人员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此后,李立、秦丹在新会中央隔离点医务人员中发展成为党员,共有8人报名入党,2人成为党内活动人士,1人被列为发展目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林启毅说。
从面对未知病毒的担忧,到"我是谁"到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新会集中隔离点承担出入境人员、重点海外地区到上海航班、当地秘密和次密人员隔离管理,也是新冠肺炎出院后治愈患者出院后的第一个落脚点。复杂的人员结构和动态更新,"枫林实践"的新隔离点也在不断完善,未来将继续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及时做出更新和调整。
专栏编辑:顾勇 文字 编辑:黄扬子
来源:作者:黄扬子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