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徐彙區鳳林街道新會酒店集中觀察點即将迎來600天不間斷運作這一重要時間節點——600晝夜,102個隔離室,共有來自41個國家和地區的3300多名隔離人員,新會酒店集中隔離點始終平穩有序, 隔離人員無交叉感染,零感染人員。
位于鑰匙橋路的新會飯店,低調而美麗,在疫情爆發前,作為該地區最長的連續營運的中心隔離點,這600個"未受破壞"的日子落後,是楓樹街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數千次關門、細緻工作的縮影。

這群"普通人"也選擇"逆行"
時間回到600天前。2020年1月24日,上海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應對機制,五天後,新會飯店集中觀測點正式投入使用。"當時,在區衛健委、疾控中心和鳳林街上司的指揮部署下,立即成立了鳳林街疫情防控上司小組。
楓林街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易春濤回憶說,作為徐彙區第二隔離點,新會酒店隔離點經過1月28日(元旦4)半天準備,29日是官方收入的第一批隔離觀察對象。"從我們接到任務的那一刻起,我們20多個緊急疏散中心都是最具政治性和戰鬥性的骨幹,從醫療、護理、後勤、管理四大戰線行動,半天時間完成專業準備任務。
同時,作為民營企業,新會酒店員工也正在經曆"去"和"入住"的選擇。
新年第二天接到電話後,作為一名29歲的黨員,酒店經理嚴國平立即接過了籌備任務。但他有一些心:一方面,他了解老闆承擔集中隔離點背後的社會責任,但另一方面,隔離點的順利運作,離不開基本複雜的衛生後勤工作,還要負責每天300多次的烹饪, 饋送任務,遠遠超出正常業務負荷。
"最初,物資短缺,有多少普通員工能像醫務工作者一樣挺身而出,選擇'逆行'?"人們有想法沒有錯。"為了讓大家放心,嚴國平以經理的身份扮演了前榜樣;同時,鳳林街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給予支援,區疾控中心和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由專業醫務人員指導,讓大部分員工不再畏懼,放下思想包袱。最後,50多名員工中有40多人選擇留下來,確定了隔離點的物流按時進行。現在,非常感謝你。"翟國平說。
新會酒店自開業以來,一直集中隔離點留有隔離人員914人,确診病例3人 二、中心暫承擔了2名觀察酒店醫學觀察任務,由2名護士參與全程控制,2名護士頭點對點指導,共229人完成隔離觀察,教育訓練指導46次, 消毒隔離控制168次,核酸取樣16次,共1328人...
在一串賬本資料的背後,是新收益隔離點忙碌的日日夜夜。2020年5月,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對實際工作進行了提煉和總結,在專業期刊上發表了《上海某社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密切接觸者密集隔離觀察的實踐與探讨》,成為專業醫護人員可見的中央隔離點的"楓林實踐"。
"清風"和"富士"暖隔離點
楊偉峰是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中醫副主任、某病區副主任,妻子陳晨是龍華醫院的護士。去年年初,楊偉峰一起被指令進入該地區第一個集中隔離觀測點,新惠族隔離點建立後,楊偉峰接受了承擔協調管理的任務,在48小時内完成上級的對接要求。作為隔離點的"大管家",楊的電話鈴聲從早到晚幾乎不間斷。一個朋友的女兒給他發了一張白衣天使的照片:"楊叔叔,你真棒!"
史偉、趙傑兩位護士長,根據防控環境的要求和工藝流程做出具體安排和設定。在隔離的早期,他們經常無法定期進食,并按時下班。在"特殊戰場"上,他們從不抱怨:"再累又苦又想守防疫之門。"
西木總隊的社群護士李莉首次報名到新會隔離點工作。女兒正處于國中國中國中的關鍵階段,但她毫不猶豫地表示,"女兒一直在學習和優秀,但也告訴我不要擔心她,安心工作。"
可以說,隔離人員的情況各不相同,地區、民族的飲食習慣、老人、兒童、孕婦的身體狀況、留學生、海外職工的經濟狀況......每個人的情況,我們都需要仔細掌握,為不同的案例制定計劃。
"微信号的隔離點收到這樣的資訊,看到大家的眼睛都紅了:'給你寫了一封感謝信,卻不敢給,怕你擔心......珍惜一切好運,感恩一切相遇。衷心感謝新會飯店全體員工,在疫情防控期間,為回返者提供的周到服務、熱情呵護和付出辛勤勞和汗水。我衷心祝願你平安健康,幸福美滿。18,2021在337室。"這是一個被了解和支援的舉動,就像從大廳裡吹來的微風一樣,讓每個人都感到神清氣爽,充滿動力。"街站從業人員、黃家房屋房屋委員會幹部舒偉在記錄隔離點日常工作中寫了很多這樣的片段。
疫情防控進入常态後,除醫務人員外,鳳林街道機關黨總支派出公務員和優秀社群工作者進隔離點站。去年三月底,窦先生成為第一位被派任的公務員。隔離點現場工作千道而行,除醫務人員、病管人員、酒店物業、保安外,還要協調上級區域辦事處、文化旅遊局、衛生衛生委等業務機關和派出所、市監獄等。雖然家人住在郊區,但他每天早上6點.m離開,經常接近午夜,但杜鵬沒有抱怨。
除了進駐的公務員,鳳林街更是一個細節。春節期間,無遺項目"楓林剪紙"區級傳承人包立峰來到新惠族隔離點,發揮了春節剪紙活動的特殊優勢,為醫護人員和隔離人員剪了幾十封信、窗花,送上新年祝福。疫情防控期間,寶立峰聯合街文化博物館通過線上教學、線下展覽等手段,以"上海剪紙"為載體,描繪、展現了無數上海抗疫的溫暖時刻,"當醫護人員從我手中拿'福'字,疲憊的臉上帶着溫暖的笑容,我才意識到'上海剪紙'進入了隔離點, 具有特殊的意義。"
"火線"臨時黨支部熄滅青年
新的回族集中隔離點有非常不同的地方。
在辦公區的一整面牆上,寫着"新會隔離點臨時黨支"——黨支部書記:尹浩然;組織、紀委委員:嚴國平;宣傳、統一戰線委員:林啟毅;黨員先鋒:王曉琴、王曉軒、祖文英、馮傑、蘇偉、杜金、楊偉峰、吳英華、錢傑峰、趙傑、何玉紅、于國華...
據悉,臨時黨支部由街道、衛生院、新會飯店和區疾控中心成員組成。每個名字的背後都是他們所堅持的白天和黑夜。
"在新福利隔離點,每個黨員都是一面旗幟。臨時黨支部書記、街道服務辦公室副主任尹浩然說:"他們在采取自己的實際行動的同時,也發揮了開拓和模範的作用,吸引更多優秀的年輕人加入黨組織。"
在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宋玲的記事本上,記下了很多名字,"這些年輕的醫生和護士一直活躍在黨内,有的以前曾送出過入黨申請,有的剛剛送出,有的在隔離工作期間被黨員精神感染,'火線'送出了入黨申請。"優秀的年輕醫護人員在隔離點工作,始終以黨員的标準嚴格要求自己,無畏艱難,風雨無阻,"經過層層考驗,他們向黨組織靠攏的意願非常堅定。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今年7月1日,即建黨一百周年之際,又有三名一線醫務人員向黨組織送出了入黨申請。"此後,李立、秦丹在新會中央隔離點醫務人員中發展成為黨員,共有8人報名入黨,2人成為黨内活動人士,1人被列為發展目标。"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林啟毅說。
從面對未知病毒的擔憂,到"我是誰"到目前疫情防控常态化,新會集中隔離點承擔出入境人員、重點海外地區到上海航班、當地秘密和次密人員隔離管理,也是新冠肺炎出院後治愈患者出院後的第一個落腳點。複雜的人員結構和動态更新,"楓林實踐"的新隔離點也在不斷完善,未來将繼續根據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及時做出更新和調整。
專欄編輯:顧勇 文字 編輯:黃揚子
來源:作者:黃揚子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