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91岁郑小瑛一人指挥下半场 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参演“中国交响乐之春”

作者:台海网

来源:北京晚报

91岁郑小瑛一人指挥下半场 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参演“中国交响乐之春”

谈论节目

最后一次向资本受众报告

继"80年代"余祖山之后,4月16日,国家大剧院第七届"中国交响乐之春"的舞台迎来了另一位"90后"指挥家、91岁的著名指挥家郑晓轩。在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的音乐会上,她独自指挥了后半部分,并带来了五部分"地球之家回声"。

面对音乐,郑晓轩的激情和专注,总让人忘记她的年龄。今年早些时候,在上海演出时,"91岁的铁杆老奶奶在上海指挥交响乐"在几天内冲上了上海同程热搜榜的榜首。此前,在"一平方米"阅读亭节目直播中,谈及年龄,董青问道:"91岁还需要工作吗?郑晓轩快言:"你不工作怎么办?工作就是我的生命。"

音乐是郑晓轩毕生的事业。她是中国第一位歌剧交响女指挥,也是第一位登上外国歌剧院领奖台的中国指挥家,曾担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第一支志愿乐团"爱乐少女"室内乐团音乐总监和厦门爱乐乐团艺术总监,现任郑晓轩歌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

《大地大厦的回声》由刘伟作曲,2000年首演,首届中国音乐器乐金钟奖。多年来,郑晓轩带它走遍了12个国家,演出了70多场,创造了中国规模最大的交响乐演出数量,这就是她的"土楼全球梦"。

这次来到国家大剧院,郑晓轩的话听到有些伤心,《地球之家回声》这部作品,恐怕是最后一次向首都观众汇报,现在有点干涩。"一丝遗憾转瞬即逝,她继续兴致勃勃地说话。

谈论发展

时刻关注当地交响乐团的建设

郑晓轩记得,2000年《地球之家回声》首演时,在福建省龙岩体育场,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名客家代表静静地听着40分钟的歌,有人沉思,有的人流泪。"很难知道,一首新的交响乐引起了观众的反应。郑晓轩喜欢《大地的回声》,西方作曲技巧和中国音乐语言找到了平衡。当时,"音乐的可听性"是各行各业都在讨论的话题,"我觉得很荒谬,音乐是用来听的,不能听音乐吗?作为指挥家,我有责任推广这样一部美丽的作品。"

作曲家刘伟在《地球屋回声》中用了一首经典的客家山歌:"你有心对我有感情,不怕山山深。自有人开路以来,高山深水,建桥的人。"在台湾演出时,怀旧的观众泪流满面,当他们到达德国时,外国观众也纷纷效仿。郑晓轩既感动又有些自豪,"我们以前用半生不熟的德语唱《欢乐颂》,现在有一小段中文,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唱。"

在郑晓轩眼中,"交响乐的生命力在于让观众更亲近,好作品不需要评委来评判。"但在国内,要把'土楼回声'带出福建是非常困难的。观众更喜欢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演奏的那种短剧,而交响乐的大部分内容令人生畏。"推广交响乐是一个系统的项目,而不仅仅是舞台上的辉煌时刻。郑晓轩在舞台下跑来跑去,为《地球屋回声》争取机会表演,"我们要了解的基础上,为观众添加新元素,逐渐让大家开阔视野。"郑晓轩的心,一头抱着观众,一头抱着作曲家,"作品要演绎,只有生命力。

郑还呼吁更多的人关注交响乐发展中的不平衡。跟着她参加"中国交响乐之春"的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是当地的一个学院团体,资金是最令人担忧的现实。在郑晓轩看来,地方学团的责任是贡献大众的音乐素养的提高,这要靠很多日常的训练。"我们将为这些地方的艺术家提供足够的物质支持。在北方的上光等一线城市之外,甚至在以"音乐之岛"闻名的厦门,交响乐的开始也不早。为了进一步发展交响乐,"愿景应该下降"。"(记者 高浩牛小北)

(来源:北京晚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