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1歲鄭小瑛一人指揮下半場 廈門歌舞劇院交響樂團參演“中國交響樂之春”

作者:台海網

來源:北京晚報

91歲鄭小瑛一人指揮下半場 廈門歌舞劇院交響樂團參演“中國交響樂之春”

談論節目

最後一次向資本閱聽人報告

繼"80年代"餘祖山之後,4月16日,國家大劇院第七屆"中國交響樂之春"的舞台迎來了另一位"90後"指揮家、91歲的著名指揮家鄭曉軒。在廈門歌舞劇院交響樂團的音樂會上,她獨自指揮了後半部分,并帶來了五部分"地球之家回聲"。

面對音樂,鄭曉軒的激情和專注,總讓人忘記她的年齡。今年早些時候,在上海演出時,"91歲的鐵杆老奶奶在上海指揮交響樂"在幾天内沖上了上海同程熱搜榜的榜首。此前,在"一平方米"閱讀亭節目直播中,談及年齡,董青問道:"91歲還需要工作嗎?鄭曉軒快言:"你不工作怎麼辦?工作就是我的生命。"

音樂是鄭曉軒畢生的事業。她是中國第一位歌劇交響女指揮,也是第一位登上外國歌劇院領獎台的中國指揮家,曾擔任中央歌劇院首席指揮、中央音樂學院、中國第一支志願樂團"愛樂少女"室内樂團音樂總監和廈門愛樂樂團藝術總監,現任鄭曉軒歌劇藝術中心藝術總監。

《大地大廈的回聲》由劉偉作曲,2000年首演,首屆中國音樂器樂金鐘獎。多年來,鄭曉軒帶它走遍了12個國家,演出了70多場,創造了中國規模最大的交響樂演出數量,這就是她的"土樓全球夢"。

這次來到國家大劇院,鄭曉軒的話聽到有些傷心,《地球之家回聲》這部作品,恐怕是最後一次向首都觀衆彙報,現在有點幹澀。"一絲遺憾轉瞬即逝,她繼續興緻勃勃地說話。

談論發展

時刻關注當地交響樂團的建設

鄭曉軒記得,2000年《地球之家回聲》首演時,在福建省龍岩體育場,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名客家代表靜靜地聽着40分鐘的歌,有人沉思,有的人流淚。"很難知道,一首新的交響樂引起了觀衆的反應。鄭曉軒喜歡《大地的回聲》,西方作曲技巧和中國音樂語言找到了平衡。當時,"音樂的可聽性"是各行各業都在讨論的話題,"我覺得很荒謬,音樂是用來聽的,不能聽音樂嗎?作為指揮家,我有責任推廣這樣一部美麗的作品。"

作曲家劉偉在《地球屋回聲》中用了一首經典的客家山歌:"你有心對我有感情,不怕山山深。自有人開路以來,高山深水,建橋的人。"在台灣演出時,懷舊的觀衆淚流滿面,當他們到達德國時,外國觀衆也紛紛效仿。鄭曉軒既感動又有些自豪,"我們以前用半生不熟的德語唱《歡樂頌》,現在有一小段中文,讓他們和我們一起唱。"

在鄭曉軒眼中,"交響樂的生命力在于讓觀衆更親近,好作品不需要評委來評判。"但在國内,要把'土樓回聲'帶出福建是非常困難的。觀衆更喜歡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演奏的那種短劇,而交響樂的大部分内容令人生畏。"推廣交響樂是一個系統的項目,而不僅僅是舞台上的輝煌時刻。鄭曉軒在舞台下跑來跑去,為《地球屋回聲》争取機會表演,"我們要了解的基礎上,為觀衆添加新元素,逐漸讓大家開闊視野。"鄭曉軒的心,一頭抱着觀衆,一頭抱着作曲家,"作品要演繹,隻有生命力。

鄭還呼籲更多的人關注交響樂發展中的不平衡。跟着她參加"中國交響樂之春"的廈門歌舞劇院交響樂團,是當地的一個學院團體,資金是最令人擔憂的現實。在鄭曉軒看來,地方學團的責任是貢獻大衆的音樂素養的提高,這要靠很多日常的訓練。"我們将為這些地方的藝術家提供足夠的物質支援。在北方的上光等一線城市之外,甚至在以"音樂之島"聞名的廈門,交響樂的開始也不早。為了進一步發展交響樂,"願景應該下降"。"(記者 高浩牛小北)

(來源:北京晚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