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故宫博物院举办“第一届中国古书画鉴定与鉴藏学术研讨会”

故宫博物院举办“第一届中国古书画鉴定与鉴藏学术研讨会”

2021年10月17-20日,"首届中国古画鉴定与收藏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由故宫博物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主办。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玤,故宫博物院古画收藏研究所名誉所长,李军,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主编范敬忠、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白千申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赵国英主持开幕式。

故宫博物院举办“第一届中国古书画鉴定与鉴藏学术研讨会”

与会代表合影

书画的鉴定和收藏是研究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主要内容和独特传统。自1949年以来,老一辈专家学者在书画鉴别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书画鉴定和收藏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近年来,对收藏史的研究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高校的艺术专业开始确立收藏的历史方向,各大博物馆的大型展览和研讨会也选择收藏为主题,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继承了老一辈专家的学术传统,秉承"学术故宫博物院"的理念,不断推进古画的鉴定和收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书画收藏和艺术史研究的进程。

故宫博物院举办“第一届中国古书画鉴定与鉴藏学术研讨会”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在开幕式上致辞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古书画史研究面临许多新趋势,古画鉴定收藏研究势必成为古画研究的学术热点。为适应新时代学术发展的需要,故宫博物院先后设立了故宫古画研究所、故画收藏研究所等专业研究机构,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立了中国古代书画收藏研究方向, 设立古画收藏研究相关科研课题,同时,故宫博物院的书画展也一直与书画史、绘画鉴别和收藏研究密切相关。依托丰富的藏品,紫禁城组织的特别展览也离不开对书画鉴别与收藏的深入研究。这一系列的展览,不仅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也赢得了业界专家学者的广泛赞誉。然而,随着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现,古书画鉴别与收藏的发展也开始面临更多需要澄清和重新审视的问题。有鉴于此,故宫博物院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联合组织了本次学术会议,就相关学术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必将为推动古书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故宫博物院举办“第一届中国古书画鉴定与鉴藏学术研讨会”

故宫博物院古画收藏研究所名誉所长王连奇先生致辞

故宫博物院举办“第一届中国古书画鉴定与鉴藏学术研讨会”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李军先生致辞

故宫博物院举办“第一届中国古书画鉴定与鉴藏学术研讨会”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总编辑范敬忠先生致辞

故宫博物院举办“第一届中国古书画鉴定与鉴藏学术研讨会”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白千申先生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龚崇正、故宫博物院原副馆长单国强、研究馆员肖燕义等出席了开幕式。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浙江社会科学院、辽宁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中国书法家协会等高校、科研文化机构和社会组织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并提交了论文。

为期两天的会议从案例研究到宏观艺术史问题,跨越各个时代,涵盖了文物收藏研究和历史研究的所有领域,不仅包括材料和理论的创新,还包括丰富的方法论视角。专家学者从古画鉴定理论和实例、收藏研究、绘画史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呈现出丰硕的研究成果。

研讨会的第一天分为四场。

第一位演讲嘉宾和主题是: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单国强,"古画鉴别的特点——与古物鉴定的比较",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肖艳义先生,"藏品和绘画的鉴定还远未结束——袁武镇竹石画的诀窍", 以及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莲,画作中的"<五>马"。由薛永年先生主持和审查。薛永年先生指出,单国强先生的报告总结了他的艺术史和鉴定研究之路,传达了丰富的鉴定实践经验,不乏独特的经验。肖燕益先生的论文是结合作品检验、鉴定和收藏研究的突出案例。他在研究中的问题感,不迷信于先验意识的结论,巧妙地运用物理视觉检查和文献证据相结合的方法,给我们带来宝贵的启示。王连琦先生去日本东京博物馆看《五匹马》,发现五匹马并不是李龙面画的,四个问题也不是黄谷写的。它解决了学术界全年无法验证的真实性问题。

故宫博物院举办“第一届中国古书画鉴定与鉴藏学术研讨会”

薛永年先生主持论坛

故宫博物院举办“第一届中国古书画鉴定与鉴藏学术研讨会”

宋国强先生致辞

故宫博物院举办“第一届中国古书画鉴定与鉴藏学术研讨会”

肖延义先生致辞

故宫博物院举办“第一届中国古书画鉴定与鉴藏学术研讨会”

王连奇先生致辞

第二场研讨会主讲嘉宾和主题分别是:玉辉《王希蒙<钱里江山地图>藏族历史与艺术影响》,《<石运河宝藏续集>题刻问题对原作的分析——从四个"宋拓"<宜华亭后>眼。由白千申先生主持和审查。白千神先生指出,余辉先生的论文体现了绘画收藏对后世作风的全景影响,具有开放的角度和说服力。阎一梅女士的告述深邃而肤浅,拓宽了清代金石研究的新内涵。

第三次研讨会的讲者和主题是:李凯的《金润<曝山真实观>卷初研》,赵国英的《独特的文化景观:四王的崛起与私人绘画收藏的巅峰平行——绘画史研究中绘画与收藏关系的反思》和杨丹霞的《钱维成绘画艺术的初步探索》。由陈烨女士主持和审查。陈晔女士指出,李凯先生对中小画家和社会艺术场景内容的研究,反映了绘画史研究的不断深化,以及研究思路和观点的转变。赵国英会长的研究进一步阐述了收藏史与绘画史的关系,从树立古典山水风格雏形、画家创作思想和知识源泉的角度,思考了绘画史与收藏史的双重意义。杨丹霞女士的论文聚焦于中期礼貌的互动与社会环境,并在历史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追溯其根源,其中对陈泴的研究是浙江美术研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新成果。

第四次研讨会的发言人和标题是:朱万章,《宋马林<春之首图>集及相关问题》,薛龙春,《王伟书法鉴别笔记》,黄晓峰,"风雨如何改变了中国现代绘画史?》。由范敬忠先生主持和审核。范敬中先生指出,朱万章先生考察了本卷的特点,重新定义了这一卷从明朝到宋代,并概述了收藏问题,是本文的三大贡献。薛龙春先生引用王伟不同时期的真伪作品,探讨"标准作品"的可信度和状况。黄晓峰先生仔细阅读文字和图像,将东西方对类似主题绘画的态度进行比较,并反映了《中西比较》的国际视野。

故宫博物院举办“第一届中国古书画鉴定与鉴藏学术研讨会”
故宫博物院举办“第一届中国古书画鉴定与鉴藏学术研讨会”

论坛网站

研讨会分为"文物收藏研究"和"收藏史专题"两个分论坛。在"文物收藏研究"分论坛上,学者们从绘画文物和前几代人作品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审视。关于收藏的研究,邱彩轩先生将道教史与音乐史相结合,考察了《听钢琴图》的内容和创作时代。王忠旭先生考察了浙江博本、尚博本和紫禁城"揭开地图"的真实性和年代。阎小军先生在清宫对董其昌的作品进行了统计和检查,并讨论了笔迹和伪造的问题。段颖研究了陈伟《自订诗》的颜值、写作和历史背景,并透露了阎的历程。关于身份鉴定研究,王毅轩先生比较了乾隆在紫禁城的书法作品,探讨了乾隆不同时期和境遇的文字问题。张震先生根据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云花图》,确定了乾隆时期画家陆灿的其他作品。李宁先生以这本书为第二王法的中心,探索了南朝看守所的地点和书写形式,审视了南朝看守所的伪装和虚假面貌。关于标题跋涉的研究,关键是故宫博物院藏元朝邓文渊《方草柱》为赵孟轩《水村地图》卷后跋涉,在明清两代被分割开来。张亮以玉记的世界老题跋涉墨迹,通过标题跋涉看余记的书法和收藏。江鹏先生鉴定并诠释了董其昌在重要古画中保留的一系列铭文,并重置了他的历史背景。此外,秦明先生梳理了刘九轩先生40年来黄奕绘画研究历程的历史发展,旨在构建刘九轩书画鉴定方法的研究。张冰先生从《书石邮报》中插话,解释了王伟与前任《唐代书法概念》的不同之处及其对《清代书》的影响。徐华轩、吴学书也做了专题报道,丰富了古画收藏的研究内容。

故宫博物院举办“第一届中国古书画鉴定与鉴藏学术研讨会”

"文物收藏研究"分论坛网站

在"收藏史专题"分论坛上,学者们从收藏、考察与解读、写作与案例分析等角度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史睿先生以宏大的视角,将书画收藏史与唐代伟大的历史叙事联系起来,试图建立藏品性质从文学到优雅再到唐宋变迁的历史进程。李芳红先生审视了《宋代皇家绘画收藏》的历史进程,并探讨了其背后的文化和政治含义。盛杰梳理了宋代世博书俱乐部的制度,思考了看内屋藏品会对作者的书画收藏活动产生的影响。郭怀宇讨论了整个明代内屋藏品的分散现象,并讨论了这一现象对明代藏家居住状况的影响。结合档案文件和政府内部收藏,赵紫阳探索了乾隆中后期灾难背景下皇帝真正的担忧与他的绘画和绘画收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于藏品的案例分析,杜伟女士以张伟的藏品为切入点,解释了明代中后期流传的藏品特点和书画鉴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王宇先生回顾了王瑶的藏品岁月,认为自己对书法画的兴趣明显高于古籍和铭文,勾勒出了自己藏品的轮廓。任文龄先生系统梳理和研究了罗天池的图书和绘画收藏活动,掌握了其在广东乃至当时全国书画收藏中的影响和地位。关于书画收藏的流传,李媛讨论了赵孟轩《秋郊饮酒图》卷的流传情况以及不入《石渠宝藏》的原因,并介绍了现在锦州市博物馆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两本。谭浩源通过清朝到民国的金石学者的书名,研究了宋吐武良玄《肖像书》的集号。程俊英讨论了现代日本中国书画收藏体系的形成,从明治时代以来日本收藏家对中国书画收藏的看法发生的主要变化开始。此外,于林、王英、韩燕还就书画等题材做了专题报道。

故宫博物院举办“第一届中国古书画鉴定与鉴藏学术研讨会”

"西藏历史的话题"分论坛网站

研讨会闭幕式由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林亲王主持,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赵国英对会议进行了全面总结。赵校长指出,本次研讨会上的所有研究和观点对学术界都非常有价值。研讨会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拓展视野,坦诚交流,正视学科新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提升古书画鉴定和收藏研究的重要价值。同时,必将加强古画鉴定和收藏研究的学术热度,促进交流与合作。未来,让我们继续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学者的学术精神,进一步深造,共同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做出应有的贡献。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疫情能够得到改善,国内外学者可以再次共同探讨。

除专家外,会议还包括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高校的学生和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文化机构的研究人员出席会议,现场座无虚席, 学术交流氛围浓厚。

本次会议由"中国一汽红旗品牌"支持。

附:邮件摘要

故宫博物院古画收藏研究所名誉所长王连琦先生在致辞中表示,近300年来,中国大部分古画和绘画都集中在清宫,期间曾有过奖赏、盗窃和各种散布,随着清朝的灭亡, 文物大量散落,故宫博物院是故宫文物的自然继承者、保护者,有责任组织、收藏、研究、出版,这是故宫博物院的历史使命。古代绘画的鉴定,应该由紫禁城的全体人民,包括来自高等院校等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从流传的收藏、收藏、鉴定,到更深层次的学术史、艺术价值等问题进行探索。这样的会议每年举行一次,要求我们每年都有新的研究,新的成果和共同的交流。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李军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故宫博物院深厚的学术传统创造了无数第一。1993年,中央美术学院与紫禁城合作,开设了第一门书画研究与鉴定研究生课程,由薛永年先生和已故的杨欣先生领导。课程老师还包括刘九轩、金维诺、傅燕年、单国强先生等,阵容强大而深远。从那时起,书画识别学院和专业化的新时代开始了。宫廷专家如王连琦、朱小延义先生,也是中美洲校园和课堂的常客,他们的话语和教学,早已被融入中美洲人文学院艺术史研究的血脉。中央美术学院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学者在这种传统的日雨中茁壮成长,希望中央美术学院和故宫博物院今后继续创造更多的首次项目。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总编辑范敬中先生在致辞中表示,美术是一个文明人民、一个文明国家、一个文明民族灵魂的终极需求。一个文明可以说是艺术史的代表,一本书一幅画是古人经过岁月的磨砺,做艺术史收藏,辨识是重新唤起古人精神。因此,艺术史的基础、收藏和鉴定非常重要。本次研讨会是为了唤起古人精神,唤起人们对中华文明的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将延续下去。我还要感谢王连奇先生在中国美术学院的长期教学,希望双方继续合作。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白千申先生在致辞中表示,虽然西方人的身份认同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中国艺术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备受重视的领域。识别本身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需要大量的信息。浙江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有做文物保护、科技鉴定的实验室,条件允许辅助科技鉴定,也希望博物馆能够开拓信息,未来古画鉴定必然会扩大到多学科、跨学科的领域交流。

源|故宫

声明|本文转载的图形源网络旨在传达共享更多信息的目的。原文不代表图书艺术公社的观点、立场和价值判断。如果您对作品的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有任何疑问,请在作品出版后30天内联系图书艺术公社。

//////////////////////

|展览现场|↓↓↓

确认——第三届当代书家印刷邀请展在浙江开幕

(2021.10.18,杭州)

"确认 - 当代书籍和家庭版画的第三个收藏"

现成的!

200多位作者,440页,布制硬壳精装本,正面xvi6开书;

2021年书法雕刻新创意模式探索呈现!

结束

添加图书艺术公社小艺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