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毛泽东历代专车:第一辆陈嘉庚赠送,最后一辆红旗没等到便已离世

毛泽东历代专车:第一辆陈嘉庚赠送,最后一辆红旗没等到便已离世

1940年5月31日,爱国华侨华人陈家璇带着无数海外华侨的厚望抵达延安。

南门外,有5000多人,有农民,有孩子有妇女,有军人和高级干部,我们欢聚一堂,锣鼓嘈杂的日子,歌舞蹈蹈,欢迎他的到来。

本来,陈家璇对这种场面感到厌恶。当他五月初刚到重庆时,他对蒋介石政府的欢迎感到不满。

他原本听说国内抗日环境十分艰难,经济和物资都很紧张,于是他来到重庆只为抗日,没想到国民党会为他举行一千人的欢迎仪式,欢迎宴会极其奢侈,名气浓郁、酒和各种海鲜珍品摆满了餐桌。

蒋介石的设定,让陈家璇看到相当悲伤,也让他对中国的反日前途,悲观到了极致。

后来,我们党驻重庆办公室的叶剑英、邓英超专程访问了延安,这让他重新点燃了国家未来的新星。

在访问延安期间,陈家璇意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欢迎虽然盛大,但并不过分。人是自发的,大家的着装都是那么简单,很多军人和农民的衣服,虽然打补丁,但一尘不染。

毛泽东历代专车:第一辆陈嘉庚赠送,最后一辆红旗没等到便已离世

当他到达毛泽东的洞穴时,毛主席邀请他吃他的第一顿饭,这更是有品位。

与蒋介石桌上摆满了珍稀海鲜相比,毛主席的餐桌是一盘卷心菜、一盘腌萝卜、一碗鸡汤。

毛主席说:"我没有钱,这只鸡或邻居阿姨听说我有贵客人要来,杀了我来治疗吧!"鸡应该下蛋,通常她的儿子生病了,需要它。否则,不愿意杀死它!"

陈家璇听着,无比感动,中国共产党的朴实而真诚,已经足地投入了这碗鸡汤,比蒋介石上千盘山海风味更浓郁。

在陈家璇延安一行之后,他们同我们党建立了密切的友谊。他听说毛泽东和朱德作为中共总司令,没有自己的专车,特意花了大价钱从美国买了两辆豪华福特轿车,来到延安,让两个人散步。

毛泽东历代专车:第一辆陈嘉庚赠送,最后一辆红旗没等到便已离世

陈家轩

我们的故事也从陈家璇送给毛泽东的那辆车开始。

众所周知,人们对毛主席总是有最大的热情。

那么作为共和国的缔造者,毛主席的一生,到底是怎样的一段旅程呢?

今天,作者为大家列出了它们。

一:陈家璇送来两辆"福特"牌车

1940年,爱国的南洋侨胞代表陈家璇先生离开延安后,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美国购买了两辆福特轿车。

陈家璇应邀莅临延安参观,深深是因为中共的精神和魅力,他听说毛泽东和朱德这么大的男人,其实没有自己的车,所以在心里偷偷为他们两人买了一辆车。

延安那边,本来也接到了陈家轩先生的问候,但当车子真的到达延安时,还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这辆"车"在哪里,但正确的巨无霸。

这辆车又黑又亮,车身足够宽,可容纳10人。汽车的后部还有踏板和稳定手柄,供安全人员站立。

显然,这是陈家璇先生为毛主席和朱德量身定做的车,他对中共的感情已经充满了车。

最初,陈家璇先生的意图是让毛主席和朱总司令这两辆车各有一辆。

但是,众所周知,我们党一贯注重民主平等,所以当我们考虑决定给毛泽东派车时,遭到了毛泽东的坚决反对。

毛泽东历代专车:第一辆陈嘉庚赠送,最后一辆红旗没等到便已离世

最后,经过毛主席与大家的一致协商,两辆车,一辆特供,需要驰骋在总司令朱德面前。

朱德是我军总司令,年纪大了,常年出战指挥,没有专车显然是不可能的。

另一个保留给中央。

毛主席的意思是,考虑到延安五老(林伯元、谢格闰、董必武、吴玉璋、徐三)的老弱,五位老人优先上车。

当然,当有重大任务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也会临时召见。

但总的来说,毛泽东用的少,机关用的多。这辆车,也成为了中央巴士,在一些重大场合,总能看到它。

二:美国大吉普车

严格来说,毛泽东的第二辆专车是一辆美国吉普车。

这辆车比较特别,虽然毛泽东确实用了很短的时间,坐的次数也比较有限,但是它伴随着毛泽东,全程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进北京赶试"之旅。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准备从西柏坡出发,"去北京赶考"。

当时,总部近5000人,为此,中央特意从东北野战军调来了100辆卡车和20辆吉普车,负责前往北京。

这些是从国民党缴获的美国吉普车。

毛泽东历代专车:第一辆陈嘉庚赠送,最后一辆红旗没等到便已离世

这辆最古老的大吉普车充满了美国的肌肉和力量。

它看起来非常简单,省略了几乎所有无关的驾驶装饰和零件。棱角分明的外观线条足够直,底盘足够宽,可以接地,司机坐在车里,仿佛坐在高高的平台上拿着一个铁环,简单而粗糙,视野开阔。

据说,追求战时效果,汽车不仅需要司机一边开车一边握手,甚至不需要车门,车顶是可折叠的帐篷,目的是坐两用。

在离开时,书记处书记和中央政府领导人与家人共用一个,除了毛主席。

因为当时李克农部长说,中央政府北京之行会参差不齐,所以毛泽东也担心自己确实出了车祸,为了避开池塘里的鱼,毛泽东特意让江青和李娜再坐一辆车。

毛主席为什么不坐陈家璇派他来的专车呢?

其中有两个细节。

1.自福特汽车进入延安以来,到1949年,其使用寿命一直受到限制。这辆车是中国共产党与南洋侨胞友谊的象征,因此党中央打算珍惜自己的羽毛,并尝试在正确的时间在正确的地点使用它。

其次,西柏坡和北平相距近350公里。当时的交通远不如今天发达,因此越野吉普车显然比平脚福特轿车更适合长途颠簸和跋涉。没有必要诅咒别致的汽车!

前往北京的路线大致如下:西柏坡-蜀蜀,河北省唐县-保定-彝县-北平。

原来的中心计划是,西柏坡和北平都不远处,我们可以坐车进京,也可以一路一路到基层调研工作。

然而,当大部队抵达陆仙县时,李克农部长发出了秘密电话,敌方特殊分子极有可能在前往北京进行暗杀和破坏的路上。因此,中央政府暂时决定乘火车从泸县改道北京。而这群美国吉普车,也在火车上,带着酋长们进入北京。

3月25日凌晨2.m,火车抵达北平清华苑站。之后,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人在中南海休息。

下午,毛泽东和朱德抵达北平西苑机场。

在西苑机场,毛泽东和朱德站在陪同大家进入北京的美国吉普车上,在北平主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

这辆车后来因其局限性而被北平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遗忘。

三:苏联防弹"Gis-115"车

而这才是毛主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辆车,和最后一辆美国吉普车也颇有关联。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和朱德在西苑的一次游行中被一辆美国制造的吉普车抓住一盏使用镁灯的灯。

后来,远在苏联的斯大林看到这张照片,立即命令有关部门赶紧为中共领导人制造一批特种车。

斯大林为什么要这样做?

原因有二:

首先,美国吉普车是美国人制造的,所以斯大林对它特别严厉。

其次,作为新中国的领导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像样的汽车和行走工具。当时,新中国还没有制造汽车的能力,所以斯大林的举动既可以是新中国成立的礼物,也是巩固两国友谊的一种方式。

最后,苏联为毛泽东、朱德和周恩来量身定做三辆防弹"吉斯"车。

毛泽东的车是"Gis-115"。

毛泽东历代专车:第一辆陈嘉庚赠送,最后一辆红旗没等到便已离世

这辆车的最大优点是安全性。

它的车身由加厚的特殊钢板制成,底盘用钢板加固,甚至轮胎也是特殊的,整个车身非常沉重,不必担心炸弹问题。即使窗户也是液压控制的升降,玻璃很厚,普通的子弹根本无济于事。

当然,它有两个缺点。

一是油耗高。

重量必然意味着高油耗。这辆"Gis-115"车是苏式硬汉,拥有八缸发动机,充满动力的同时简直就是"油虎"。

其次,没有制冷系统。

众所周知,苏联总是低温,所以这辆车在出厂时其实只装上了加热系统,忘了搭配制冷。

毛主席怕出汗,在夏天,坐在这辆没有空气的汽车里,仿佛在蒸笼外面受苦。

毛泽东历代专车:第一辆陈嘉庚赠送,最后一辆红旗没等到便已离世

所以为了稍微调节车内的温度,让毛主席坐起来更舒服,工作人员还特意在后座上常年放一个大冰盆。

毛主席对这个最初的想法非常满意,从不讨厌汽车缺乏冷却。

四:东风"牌71轿车

负责任地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毛主席的专车就是苏产的"Gis-115"防弹车。

主要是国内汽车产量暂时跟不上。

事实上,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毛主席不愿意坐苏联制造的汽车。

早在1950年2月访问苏联时,毛主席就因为斯大林的傲慢和鲁莽,逐渐减少了他赠送的"吉斯"汽车的数量。

后来赫鲁晓夫上台后,对我国的态度不是很好,所以毛主席多了对苏联汽车的嘲笑,他最希望有一天能骑上我们自己的国产汽车。

1958年5月5日,一辆东风品牌的71轿车驶入中南海,在那里迎来了他期待已久的车主毛泽东。

毛泽东历代专车:第一辆陈嘉庚赠送,最后一辆红旗没等到便已离世

这是中国第一款国产车,由一汽制造,车体相当现代风格的流线型车身,上半身银灰色,下半身是紫红色,不亚于国外高档车。

此外,毛主席最满意的是,它装载了冷热风系统,这意味着他将来不必遭受高温。

该车的最高时速为128公里/小时,仅消耗100公里/小时和9升燃油。

总体而言,这辆车在当时的国内环境中非常出色。

后花园,毛泽东主席、林伯远等中央领导欢笑着试驾。

在毛主席心里,自己的车,坐在里面不仅有充分的安全感,而且怎么坐得那么舒服,只有这一点比什么苏式、美式更强,所以他相当满意。

当然,毕竟这辆车只是为毛主席、周恩来和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试驾的,目的是体验它的性能,而不是成熟的车型。

当时,一汽的考虑是,毛主席应该等到试驾后再提出建议,然后再开始成型。

五、"红旗"牌CA72高档车

毛主席试驾东风轿车后不久,1958年5月5日,国内第一辆"红旗"牌CA72高级轿车出厂。

在我国生产这款真正的高端轿车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一汽寄予厚望,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为了帮助一汽设计出符合中国领导人气质的独特车型,不少党和国家领导人还特意将自己的汽车送给一汽进行灵感和研究,包括周恩来的法国雷诺轿车、裘德的捷克"斯柯达"轿车和陈毅的"奔驰"600轿车。

最后一汽博的家政总监,融合了中国民族的民粹主义,设计了一款独特、浓郁中国风味的"红旗"车。

与国外汽车不同,红旗汽车显得大气而温和,虽然车身是基于"克莱斯勒"C69测试的,但车身独特,独特的中国风格。

毛泽东历代专车:第一辆陈嘉庚赠送,最后一辆红旗没等到便已离世

它的车身修长,车身璀璨璨明亮,既有中国独有的中性气质,又突出了庄大的一面,颇具元国车风格。

车身的前格栅是中国传统的折叠风扇形状,尾灯也采用了大红色的宫灯,与整车融为一气,视野开阔。

引擎盖上方的标志是三面红旗,它们似乎在风中飘扬,代表着新中国将在东方面临的挑战。

该型号的第一批是在毛主席出厂后提供给毛主席的。毛主席的一生,可以说是一次特别的爱,完全把苏联制造的吉斯车放在了一边。

但这款车一开始并不防弹,所以直到1972年毛主席才进入防弹系列。

六:拉长"大红旗"

当中国第一代汽车问世时,引起了很多外国汽车工业的蔑视,他们固执地偏执地认为中国的汽车是花架,没有用。

众所周知,汽车制造,即时间越长,空间越大越复杂,测试技术越多。因此,毛主席对国外汽车工业的批评特别给出了国产汽车的指示:要自己造最长的汽车!

当时国内汽车的领头羊是一汽,所以肩负重任,一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终于,在1976年底,一汽终于生产出了一款特殊的红旗车。

毛泽东历代专车:第一辆陈嘉庚赠送,最后一辆红旗没等到便已离世

室内不仅装饰高档豪华,配备冷热系统,甚至卧室、空调、冰箱和电视等也一应俱全,简直就是步行小屋。

可惜的是,毛主席最后没看到那辆车,因为他在9月9日突然去世了。

这辆车曾经代表了亚洲的最高水平,仅红旗就是一个适当的绝版系列。

这些是毛泽东毕生的传记。

其实,回顾历史,我们发现毛主席对汽车的要求并不高,如果不是出于工作需要和安全的考虑,他非常愿意亲近群众和大家走到一起。

毛主席有一个习惯,就是极不愿意挤别人的车,却很愿意挤别人的车。

赫鲁晓夫访华期间,他邀请赫鲁晓夫、周恩来、刘少奇,加上书记和保安人员共7人,挤进他的Gis-115汽车。七个人塞了一辆车,他高兴地张开嘴。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领导人和毛主席一样害羞。

编者按:

我叫宋晓乐,一个90岁的奶爸爸,一般家庭出身,全职写作5年,靠自媒体写作赚到人生第一桶金子,现在已经1万多个月了,还和多家新媒体公司有过合作。

如果你对自媒体感兴趣,写作、赚钱,希望能够依靠每个月的下班时间做副业,兼职财务自由,可以微信搜索关注我的公众号《今日人》,一起探索进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