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线虫病,又称松枯萎病,是松树的毁灭性流行病。在我国,松褐天虻是其主要媒介昆虫,致病,宿主死得快,传播快,而且往往无法预防,一旦发生,治理困难。松线虫病主要发生在中国的黑松、红松和马尾松上。山西省农科110专家、山西省林草原病虫害防治站高级工程师苗振旺详细讲解了松线虫病的分布和防控措施,并请农民朋友及时关注。

缪振旺
山西省林业草原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为高级工程师,山西省农科110人专家
分配
国内外松线虫病的危害如下:
松线虫病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国、加拿大、韩国、法国、俄罗斯、墨西哥、葡萄牙等国家。
松线虫病于1982年在中国江苏省南京市首次被发现。近40年来,疾病在我国迅速蔓延,适应能力逐步增强,危害程度逐步加深。截至2020年12月31日,江苏、浙江、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安徽、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辽宁、陕西、河南、天津等地的18个省(区、市)、718个县级行政区和5479个乡镇级行政区都出现了松线虫病疫情。此次疫情发生于2713.82万亩,194703万棵松树死亡数量,严重威胁到我国松林生态系统,对我国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松线虫病近年来在山西尚未发现,但山西省周边地区、河南、陕西、天津等地区均有危害,最近受灾县与我省直线距离不到50公里,特别是2017年以来在辽宁省较冷的一些县中暴发, 对我省发出严重警告,原本认为属于非生命区松线虫病的太原北地区已成为生活区,而传播松线虫病的昆虫松树褐色天垭、云杉墨天垹在我省松树林中都有自然分布,全省从南到北的所有松树都可能被松线虫侵袭, 随着贸易频繁,松线虫随时可能通过转让,通过转让受感染的松树、松制品、光缆松板等货物侵入我省,山西省现有2900多万亩松林构成重大威胁,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预防和控制措施
1、加强普查监测
(1)监测范围:辖区内所有松树,重点关注电网和通信线路沿线建设区域的通信基站、公路、铁路、水电等建设项目附近、木材分布区周边、景区,以及受灾地区邻近的松树。
(2)监测时间:对辖区内的松树进行定期检查,每月至少一次。
(3)监测内容:调查是否存在松树染色、松针变色等异常情况。
(4)监测方法
步检:根据当地松树林分布情况,设计可观察步检路线的所有林点。采取目视检查方法或使用望远镜调查沿途是否存在死松树,或针叶树褪色,变黄,枯萎,红棕色等症状的松树。一旦松树死亡,松针变色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取样鉴定,确认是否感染了松线虫病害。一旦确认松线虫病感染,应立即检查。
遥感调查:利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对大面积松林进行监测调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利用GPS对地理位置进行标定、人工地面勘测和采样识别,确认是否感染了松线虫病害。一旦确认松线虫病感染,应立即检查。
捕猎者调查:适用于松线虫病非发生地区的森林分区域监测,严禁在疫情未发生地区和发生地区的边境地区使用。在病媒昆虫的羽化期间设置陷阱以引诱媒介昆虫,并将被困的病媒昆虫成虫在室内切割(或培养)以进行分离鉴定,以确认是否携带了松线虫。一旦发现松线虫携带它,应立即检查。
详细调查:确认松线虫病暴发松林的发生情况,详细调查松林的爆发地点、宿主类型、发生面积(小类统计,不能算作小类实际发生面积统计,四面松树的发生面积换算),死松树数量, 对森林进行划分,并对病因的发生进行准确定位,绘制疫情分布和小类细节。在调查枯树数量时,疫情发生的小类中的死松树和垂死松树应纳入死松树的调查和统计。
2、疫情普查
(1)普查范围:辖区内所有松树。
(2)普查时间:每年2次。春季普查从3月到6月进行,秋季普查从8月到10月进行。
(3)普查内容:调查辖区内松树是否死亡、松针变色等异常情况。
(4)普查方法:有疫情监测。其中,已确认在疫情中发生的小班,直接进行了详细调查。
3、严格的检疫措施
对来自疫区的松木及其制品进行复检,特别是对松木及其制品如电缆盘、光缆盘、木质包装材料等的复检,发现疫情或疑似疫情应在现场处理。
加强对境内转运、使用、经营松木及其制品的企业和个人的检疫监管,掌握木材相关光缆盘、木质包装等产品的经营使用情况,对省外疫区进口货物转移情况进行重点监控,及时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取检疫。参与松树及其制品经营、使用、运输的单位应当加强内部管理,依法及时报检,不得使用未合格检疫的木制品。
4、疫情被除去
以清除松线虫病害暴发为核心措施,以病媒虫害药物防治、诱杀诱杀、打孔注射作为辅助措施的防控策略,科学制定疫情清除方案,准确选择使用相关辅助防控技术,加强检疫封锁,严格监管病木, 确保防控的有效性。
(1)消除病害木材
选择性测井:适用所有爆发的森林细分,集中在冬季和春季病媒昆虫不羽化期间,爆发时发生的小类病害全部死亡(死亡、垂死等)松树收获。根据疫情防控需要,选择性测井范围可向外延伸2000米。选择伐木后,应清理伐木场上所有直径大于1厘米的树枝,并应原地粉碎或破坏所有松树和清洁的树枝。病媒虫羽化期最早在3月底,确实疫情防控需求可以在3月底前完成,但必须按照当天收获的松树必须在当天原地销毁,要求采取更严格的处置和监督措施,防止木材流失。
全部采伐:原则上不采取全部采伐,如果出现面积小于100亩且当年能达到不爆发的孤立疫情点,可采取一切采伐措施。在冬季和春季病媒昆虫非羽化期集中,羽化期早于3月底,确实由于需要防控才能在3月底前完成,但必须按照当天采伐松树必须原位破坏的要求,采取更严格的措施处理病木处理和监督措施, 严格防止木材流失。伐木地上所有直径大于1厘米的树枝,采伐后应予以清理,所有松树和清理过的树枝应原地压碎或破坏。
伐木桩处理:桩的高度不应超过5厘米。测井后,可将1-2粒磷铝放在堆上,外加一套0.8毫米厚的塑料膜袋,并用土壤周围的压实塑料膜袋≥(处理过程中的最低温度不低于≥10°C);
疫性木材处理:破碎(崩屑)处理,适用于所有疫情清除区域,使用切碎(崩碎)机对患病木材进行粉碎或切屑,粉碎粒径不超过1厘米,崩屑厚度不超过0.5厘米且不具备破碎和切割条件的疫病处理区, 在附近选择防火安全开放空间下采伐所有受影响的木材,烧毁超过1厘米的树枝,并对燃烧过程的整个过程进行录像和存档;没有出入道路,人很少见,不能采取破碎、燃烧等特殊场所的处理措施,可以采取措施到位铁丝网覆盖物,除上述情况外,严禁使用,处理方法为使用线径≥0.12mm,网≥8用铁丝网覆盖物包裹在病木上, 并锁定边缘。
(2) 病媒昆虫防治
药物防治:适用于松线虫病害防治区和防治区。松树林的分布可以采取飞机药物管制,分散的松树可以采取地面药物管制。根据病媒昆虫防治需要确定防控区域,在病媒虫羽化的初始阶段和第一次喷洒有效期结束时,选择高效低毒、生态友好的缓释型药物进行连续2次的飞行器或地面应用进行防控。
捕猎者控制:严禁在暴发地林中心地区使用病媒虫口密度高的松树林,不允许在暴发地区和非疫区边境地区使用。设置陷阱前1-5天对病媒昆虫进行羽化,一般每30亩可以设置一套,每个距离在150米左右,并进行GPS定位,绘制位置图。诱捕器应尽可能设置在森林内相对开阔通风的区域,诱捕器保持垂直悬挂,下端地面约1.5米,并及时更换诱捕器芯,统计诱捕昆虫的数量。
垂直诱木防治:中心区疫情消灭小班,严禁在小班附近松林边缘暴发使用。在病媒虫羽化初期,在病程处选择弱松树作为诱饵,剥离并切除诱木干部环中的刀槽,并可注射诱惑剂。每10亩可设置一株植物,并进行木材编号和GPS定位,每年冬季和春季都会进行除井和压榨,切割或燃烧处理。
冲孔药:适用于古树及公园、景区、寺庙等需要重点保护的松树地区。
编辑:史慧芳 王大伟 审计:沈洪涛
(原文,转载请注明出处!欲了解更多实用、原创的农业技术和知识,请关注微信110公益平台。方法1:微信搜索:农业110,点击跟进。方法二:微信搜索ID:sxnk963110,点击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