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防控松材線蟲病害 保護林業生産安全

松線蟲病,又稱松枯萎病,是松樹的毀滅性流行病。在我國,松褐天虻是其主要媒介昆蟲,緻病,宿主死得快,傳播快,而且往往無法預防,一旦發生,治理困難。松線蟲病主要發生在中國的黑松、紅松和馬尾松上。山西省農科110專家、山西省林草原病蟲害防治站進階工程師苗振旺詳細講解了松線蟲病的分布和防控措施,并請農民朋友及時關注。

防控松材線蟲病害 保護林業生産安全

缪振旺

山西省林業草原病蟲害防治檢疫站為進階工程師,山西省農科110人專家

配置設定

國内外松線蟲病的危害如下:

松線蟲病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國、加拿大、南韓、法國、俄羅斯、墨西哥、葡萄牙等國家。

松線蟲病于1982年在中國江蘇省南京市首次被發現。近40年來,疾病在我國迅速蔓延,适應能力逐漸增強,危害程度逐漸加深。截至2020年12月31日,江蘇、浙江、江西、山東、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福建、安徽、四川、重慶、雲南、貴州、遼甯、陝西、河南、天津等地的18個省(區、市)、718個縣級行政區和5479個鄉鎮級行政區都出現了松線蟲病疫情。此次疫情發生于2713.82萬畝,194703萬棵松樹死亡數量,嚴重威脅到我國松林生态系統,對我國生态安全造成嚴重影響。

松線蟲病近年來在山西尚未發現,但山西省周邊地區、河南、陝西、天津等地區均有危害,最近受災縣與我省直線距離不到50公裡,特别是2017年以來在遼甯省較冷的一些縣中暴發, 對我省發出嚴重警告,原本認為屬于非生命區松線蟲病的太原北地區已成為生活區,而傳播松線蟲病的昆蟲松樹褐色天垭、雲杉墨天垹在我省松樹林中都有自然分布,全省從南到北的所有松樹都可能被松線蟲侵襲, 随着貿易頻繁,松線蟲随時可能通過轉讓,通過轉讓受感染的松樹、松制品、光纜松闆等貨物侵入我省,山西省現有2900多萬畝松林構成重大威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

預防和控制措施

1、加強普查監測

(1)監測範圍:轄區内所有松樹,重點關注電網和通信線路沿線建設區域的通信基站、公路、鐵路、水電等建設項目附近、木材分布區周邊、景區,以及受災地區鄰近的松樹。

(2)監測時間:對轄區内的松樹進行定期檢查,每月至少一次。

(3)監測内容:調查是否存在松樹染色、松針變色等異常情況。

(4)監測方法

步檢:根據當地松樹林分布情況,設計可觀察步檢路線的所有林點。采取目視檢查方法或使用望遠鏡調查沿途是否存在死松樹,或針葉樹褪色,變黃,枯萎,紅棕色等症狀的松樹。一旦松樹死亡,松針變色等異常情況,應立即取樣鑒定,确認是否感染了松線蟲病害。一旦确認松線蟲病感染,應立即檢查。

遙感調查:利用航空航天遙感技術對大面積松林進行監測調查,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利用GPS對地理位置進行标定、人工地面勘測和采樣識别,确認是否感染了松線蟲病害。一旦确認松線蟲病感染,應立即檢查。

捕獵者調查:适用于松線蟲病非發生地區的森林分區域監測,嚴禁在疫情未發生地區和發生地區的邊境地區使用。在病媒昆蟲的羽化期間設定陷阱以引誘媒介昆蟲,并将被困的病媒昆蟲成蟲在室内切割(或培養)以進行分離鑒定,以确認是否攜帶了松線蟲。一旦發現松線蟲攜帶它,應立即檢查。

詳細調查:确認松線蟲病暴發松林的發生情況,詳細調查松林的爆發地點、宿主類型、發生面積(小類統計,不能算作小類實際發生面積統計,四面松樹的發生面積換算),死松樹數量, 對森林進行劃分,并對病因的發生進行準确定位,繪制疫情分布和小類細節。在調查枯樹數量時,疫情發生的小類中的死松樹和垂死松樹應納入死松樹的調查和統計。

2、疫情普查

(1)普查範圍:轄區内所有松樹。

(2)普查時間:每年2次。春季普查從3月到6月進行,秋季普查從8月到10月進行。

(3)普查内容:調查轄區内松樹是否死亡、松針變色等異常情況。

(4)普查方法:有疫情監測。其中,已确認在疫情中發生的小班,直接進行了詳細調查。

3、嚴格的檢疫措施

對來自疫區的松木及其制品進行複檢,特别是對松木及其制品如電纜盤、光纜盤、木質包裝材料等的複檢,發現疫情或疑似疫情應在現場處理。

加強對境内轉運、使用、經營松木及其制品的企業和個人的檢疫監管,掌握木材相關光纜盤、木質包裝等産品的經營使用情況,對省外疫區進口貨物轉移情況進行重點監控,及時發現可疑症狀,及時取檢疫。參與松樹及其制品經營、使用、運輸的機關應當加強内部管理,依法及時報檢,不得使用未合格檢疫的木制品。

4、疫情被除去

以清除松線蟲病害暴發為核心措施,以病媒蟲害藥物防治、誘殺誘殺、打孔注射作為輔助措施的防控政策,科學制定疫情清除方案,準确選擇使用相關輔助防控技術,加強檢疫封鎖,嚴格監管病木, 確定防控的有效性。

(1)消除病害木材

選擇性測井:适用所有爆發的森林細分,集中在冬季和春季病媒昆蟲不羽化期間,爆發時發生的小類病害全部死亡(死亡、垂死等)松樹收獲。根據疫情防控需要,選擇性測井範圍可向外延伸2000米。選擇伐木後,應清理伐木場上所有直徑大于1厘米的樹枝,并應原地粉碎或破壞所有松樹和清潔的樹枝。病媒蟲羽化期最早在3月底,确實疫情防控需求可以在3月底前完成,但必須按照當天收獲的松樹必須在當天原地銷毀,要求采取更嚴格的處置和監督措施,防止木材流失。

全部采伐:原則上不采取全部采伐,如果出現面積小于100畝且當年能達到不爆發的孤立疫情點,可采取一切采伐措施。在冬季和春季病媒昆蟲非羽化期集中,羽化期早于3月底,确實由于需要防控才能在3月底前完成,但必須按照當天采伐松樹必須原位破壞的要求,采取更嚴格的措施處理病木處理和監督措施, 嚴格防止木材流失。伐木地上所有直徑大于1厘米的樹枝,采伐後應予以清理,所有松樹和清理過的樹枝應原地壓碎或破壞。

伐木樁處理:樁的高度不應超過5厘米。測井後,可将1-2粒磷鋁放在堆上,外加一套0.8毫米厚的塑膠膜袋,并用土壤周圍的壓實塑膠膜袋≥(處理過程中的最低溫度不低于≥10°C);

疫性木材處理:破碎(崩屑)處理,适用于所有疫情清除區域,使用切碎(崩碎)機對患病木材進行粉碎或切屑,粉碎粒徑不超過1厘米,崩屑厚度不超過0.5厘米且不具備破碎和切割條件的疫病處理區, 在附近選擇防火安全開放空間下采伐所有受影響的木材,燒毀超過1厘米的樹枝,并對燃燒過程的整個過程進行錄像和存檔;沒有出入道路,人很少見,不能采取破碎、燃燒等特殊場所的處理措施,可以采取措施到位鐵絲網覆寫物,除上述情況外,嚴禁使用,處理方法為使用線徑≥0.12mm,網≥8用鐵絲網覆寫物包裹在病木上, 并鎖定邊緣。

(2) 病媒昆蟲防治

藥物防治:适用于松線蟲病害防治區和防治區。松樹林的分布可以采取飛機藥物管制,分散的松樹可以采取地面藥物管制。根據病媒昆蟲防治需要确定防控區域,在病媒蟲羽化的初始階段和第一次噴灑有效期結束時,選擇高效低毒、生态友好的緩釋型藥物進行連續2次的飛行器或地面應用進行防控。

捕獵者控制:嚴禁在暴發地林中心地區使用病媒蟲口密度高的松樹林,不允許在暴發地區和非疫區邊境地區使用。設定陷阱前1-5天對病媒昆蟲進行羽化,一般每30畝可以設定一套,每個距離在150米左右,并進行GPS定位,繪制位置圖。誘捕器應盡可能設定在森林内相對開闊通風的區域,誘捕器保持垂直懸挂,下端地面約1.5米,并及時更換誘捕器芯,統計誘捕昆蟲的數量。

垂直誘木防治:中心區疫情消滅小班,嚴禁在小班附近松林邊緣暴發使用。在病媒蟲羽化初期,在病程處選擇弱松樹作為誘餌,剝離并切除誘木幹部環中的刀槽,并可注射誘惑劑。每10畝可設定一株植物,并進行木材編号和GPS定位,每年冬季和春季都會進行除井和壓榨,切割或燃燒處理。

沖孔藥:适用于古樹及公園、景區、寺廟等需要重點保護的松樹地區。

編輯:史慧芳 王大偉 審計:沈洪濤

(原文,轉載請注明出處!欲了解更多實用、原創的農業技術和知識,請關注微信110公益平台。方法1:微信搜尋:農業110,點選跟進。方法二:微信搜尋ID:sxnk963110,點選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