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科普中国
生产:陈安国(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所)
监督: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11月12日晚,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健康委的一份官方通知显示,2019年11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果乐盟苏尼特的两人经专家咨询后确诊为肺鼠疫。
一看到"瘟疫"这个词,我们可能难免会担心很多人戴上了口罩。其实,虽然瘟疫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但目前北京人却不必惊慌失措,为什么呢?
因为从官方简报中,我们可以看到三条重要信息:
目前,患者已在北京市朝阳区相关医疗机构得到适当治疗;
对于什么是瘟疫,如何传播,在官方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权威、全面的新闻,这里想重点回答一些朋友提出的问题"瘟疫没有灭绝?"通过回答这个问题,我希望我们能明白瘟疫是遥远而近在咫尺的,我们不需要恐慌,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h1>瘟疫尚未消除</h1>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瘟疫应该像天花一样,早已被消灭。
没有。瘟疫并没有灭绝。瘟疫的可能性已经被埋葬在我们周围。
20世纪40年代以后,世界范围的鼠疫大流行没有再次发生,但规模较小的流行病从未停止过。鼠疫和人类鼠疫的流行都以不规则的中断和突然性为特征。1994年,在鼠疫流行30年后,印度苏拉特再次发生鼠疫流行,造成876例病例和54例死亡,导致60万人逃离家园,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美元。
根据卫生组织1988-1997年的统计数字,全世界有23个国家报告了25 467例人鼠疫病例,1 813人死亡,死亡率为7.12%。
直到现在,我国西北、西南边境省份和周边国家仍存在大面积的鼠疫源头,不时还会因人们的野外露营、剥皮干旱等行为导致鼠疫细菌感染人类。
世界上有许多天然的疾病来源,瘟疫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人类鼠疫大多从野鼠传播到家鼠,然后从家鼠传播给人类。无保护人员露营、检查、施工、军事活动进入瘟疫地区,很容易被鼠疫跳蚤叮咬,在疫区狩猎(捕获旱蛞蝓)会直接受到接触所含鼠疫菌肉的影响。家鼠疫大多是从野鼠传播给家鼠或家鼠本身携带鼠疫菌,家鼠跳蚤在血液中含有鼠疫后叮咬人后,就可以将鼠疫传播给人。
简而言之,瘟疫不应掉以轻心。
<h1>当你去这些地方看到这些动物时要小心</h1>
正如你所想的,鼠疫是由家鼠传播的。没有。

家鼠(照片:Veer Gallery)
鼠疫的根源在于老鼠,鼠疫的头上有"老鼠"这个词,人们会认为鼠疫的来源在老鼠身上,其实更准确地说,鼠疫的来源是啮齿动物感染的动物。大鼠被归类为啮齿动物,可以感染和传播鼠疫的啮齿动物,世界上有186种,中国有40多种。野生鼠类啮齿动物是鼠疫杆菌的基本储存库和主要来源,因此它们被称为"鼠传疾病"或"自然流行性疾病"。啮齿动物自然生活在一定的栖息地,因此瘟疫大多远离野外的种群菌株,因此鼠疫是一种"自然流行性疾病"。大鼠啮齿动物和其他鼠疫细菌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和耐力,可分为主贮藏宿主和二级贮存宿主。
主要储存宿主对鼠疫细菌的长期保存具有抵抗力,形成疾病的天然来源,其中最重要的是旱獭和嗜精菌属。它是指鼠疫在自然环境中的广泛分布,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维持鼠疫的循环,对青藏高原的旱獭、松辽平原的嗜精菌、泉格盆地的菱形目、内蒙古高原的梅里翁内斯、云南的拉图斯等自然疫源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蛞蝓的学校名称是鼻涕虫。
蚯蚓表情符号包 图片:https://image.baidu.com
水獭和水獭(食肉动物)的名字在系统关系上是相似的,它是真正的老鼠。干旱是典型的地下洞穴,食草物种,会挖出大量的土堆到地上,还要吃掉很多牧场,是草原的灾难。
干蛾被称为"Tarbagan",藏语单词是"Hara"和"Quva",汉族通常被称为"雪猪"和"雪猫"。体型大而胖,体重可达5~8公斤,肉味美观,牧民捕食前食用和皮毛。它是鼠疫细菌储存最稳定的,具有较高的细菌率,剥肉过程中容易感染人。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狩猎和食用蛞蝓,特别是在受影响地区。
西伯利亚鼻涕虫西伯利亚旱獭,分布于内蒙古、俄罗斯和蒙古(图片来源:Veer Gallery)
不捕食可食用的蚯蚓是否安全?不,它不是。能储存的鼠疫菌不仅包括一两种本地鼠,鼠疫菌主要储存在我国已知至少有12种,形成了1012种鼠疫源。
世界上有14种干旱蛞蝓,中国有4种,分别在青藏、新疆和内蒙古呼伦贝尔高原形成瘟疫源头的喜马拉雅旱蛞蝓、灰旱蛞蝓(阿尔泰旱蛞蝓)、长尾旱蛞蝓(红旱蛞蝓)和西伯利亚蛞蝓(蒙古蛞蝓)。
喜马拉雅鼻涕虫玛莫塔喜马拉雅那(图片由百度百科引用)
黄鼠属主要是达斡尔鼠、阿拉善鼠和长尾黄鼠,分别在松辽平原、甘宁黄土高原和天山山区形成鼠疫源地(天山疫源由灰旱-长尾黄鼠狼共同形成)。
Daur weasel Spermophilus dauricus(照片来自Search Dog Picture)
其他包括长颚沙鼠,布赫田鼠和青海田鼠,它们分别在内蒙古高原,锡林果勒高原和四川西北部形成瘟疫源;
长爪沙鼠梅里奥斯无鳃鼠(图片来自搜索犬图片)
巴菲田鼠 Lasiopodomys brandtii .(图片来自搜狗影业,王德化研究集团)
大多数老鼠本身如果感染了鼠疫,很容易死亡。但它们是伴随着人的,也是到野外活动的,一旦瘟疫流行,就会反复交替在老鼠和人之间传播。它的寄生跳蚤叮咬人并形成人类瘟疫。其中,黄胸鼠、棕房鼠和黑屋鼠都是人类鼠疫的重要来源,历史上也曾有过东南沿海黄胸鼠疫瘟疫的瘟疫源头和褐屋鼠疫的瘟疫源头。褐科鼠疫的瘟疫来源是国内瘟疫的瘟疫。
<h1>新中国已经阻止了瘟疫流行,但潜在的危险仍然存在</h1>
正如我们早些时候所说,鼠疫尚未消除,但在我国,鼠疫流行已不再发生。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前300多年(1644-1949年),中国发生了六次重大鼠疫疫情,20个省(区)501个县(市旗)共发生259万起,仅20世纪上半叶,仅20世纪上半叶就发生了115.5万例,死亡人数超过102.7万。
新中国成立后,实施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政策,采取以杀鼠跳蚤为中心的综合防控措施,仅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就基本控制住了人类瘟疫肆虐数百年的流行。从1950年到1999年的50年间,中国有7.9万多例人鼠疫病例,2.7万多人死亡 2.80年代,只有青海、西藏、西藏、福建、莘等省区有病例,年发病率只有10例左右,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鼠疫流行, 与世界总体情况一样,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1990年至1999年10年间报告的病例数(371例)是前10年(102例)的3.6倍,在此期间主要与云南瘟疫的死灰复燃有关。
如今,中国内陆大部分地区通常不存在鼠疫瘟疫,中国大陆平原地区和城市地区都不是鼠疫的天然来源,公众不需要"谈论老鼠的颜色变化"。但是,对啮齿动物的根除是不能放松的:一、大鼠可以携带多种病原菌,世界上已知的人和鼠的疾病有一百多种,我国有24种,包括病毒性疾病、里克继发性疾病、螺旋病、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5大类。最常见的疾病是临终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它们也可能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因此,应定期监测主要啮齿动物的密度,以将其控制在健康危害或经济危害的水平下。此外,老鼠是作物和谷物储存的最重要危害。
而且,我国鼠疫的天然源区仍然广阔,类型复杂,鼠疫在自然界的保存机制不是很明确,其发生和间歇性、突发性特点,加上现代交通发达,随着经济发展,人员、物资频繁往来,瘟疫从国外引进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鼠疫的监测预防必须始终不懈努力!
<h1>瘟疫虽然"凶猛"但并非无法控制,在预防前期代价高昂</h1>
瘟疫是可怕的,但它不是不可抗拒的,无法阻止它。鼠疫细菌对低温具有抵抗力,可以在-30°C下存活,在冷冻组织或尸体中存活数月至数年,在脓液,痰液,跳蚤和土壤中存活一年以上。但是,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不耐干燥和耐热,100摄氏度后1分钟可引起细菌死亡,阳光直射只能承受1~4小时;
在第二次瘟疫大流行中,发现了消毒隔离的作用,创造了传染病防控技术,倡导火葬,实现了"第一次健康革命"。这导致第三次大流行造成的死亡人数大幅减少。瘟疫之神现在很难造成严重破坏。
鼠疫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是隐藏的,发展迅速的,病人死亡主要是因为他们无法得到治疗。因此,及时发现和诊断首例患者对于控制和预防鼠疫非常重要。一旦感染,大多数患者如果迅速得到诊断,可以通过早期、关节、充足和敏感的抗菌药物治愈。治愈后,获得稳定的免疫力,并且很少再次感染。本次官方通报还特别指出,患者得到了妥善治疗,相关防控措施也已落实到位。
对于鼠疫等严重传染病,预防应是重中之重。旅行应避免潜在的鼠疫地区。在疫区工作时,一定要严格保护个人和群体,1~2个月前接种鼠疫疫苗,如需暂时进入疫区,可口服长效磺胺类或四环素。紧紧地绑住你的腿,不要坐在野生动物洞穴旁边。个人可以使用驱蚊剂来防止跳蚤叮咬。在进入营地之前,必须杀死跳蚤并反复扫荡,以保持现场没有老鼠。
在中国,近几十年来一直有瘟疫病例,主要是由于偷猎蛞蝓等野生动物。疫区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促进教育公众提高生态意识,敬畏自然,敬畏野生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
最后,我们想再次强调,在官方通知的情况下,您应避免传播虚假谣言和未经证实的信息。
引用:
郑志敏 蒋志光 陈安国 主编.啮齿动物学(第二版)(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