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有孔虫科普展山东开展 呈现人类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

作者:MtimeTime.com
有孔虫科普展山东开展 呈现人类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

2月12日,"海洋之心——孔虫科学展"在山东省博物馆正式启动。摄影:孙红轩

新华社济南2月12日(孙红轩)"海洋之心——孔虫科学展"12日在山东博物馆正式启动。展览旨在展示世界顶尖科研团队的学术成果,展示世界公众看不见的微海洋生物世界,普及科学知识,帮助建设山东省海洋强省。

有孔虫科普展山东开展 呈现人类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

毛孔虫被称为"海中的小巨人"。图为穿孔蠕虫的模型。摄影:孙红轩

记者在现场看到,有穿孔模型的贝壳、陶罐、口哨、花圈等形状。展馆设有互动体验区,游客可以通过显微镜更详细地观察穿孔蠕虫。据了解,本次展览共有标本126件,标本放大模型50多件,标本微摄影照片100多张。

有孔虫科普展山东开展 呈现人类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

图为穿孔蠕虫的模型。穿孔蠕虫模型的形状为贝壳,陶罐,口哨,花圈等。摄影:孙红轩

"展出的多孔蠕虫标本包括活体和化石物种,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郑守义从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收集和筛选。山东省博物馆自然部主任孙成凯表示,展览还采用微摄影技术,从多个角度呈现穿孔昆虫所呈现的艺术美、物种多样性、生存适应性和环境意义。

有孔虫科普展山东开展 呈现人类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

图为玻璃状穿孔蠕虫模型。摄影:孙红轩

记者了解到,有穿孔昆虫都是无壳或无壳的单细胞动物,隔壁不同的房间经常有洞,所以名字上有洞虫。其单个成体细胞最小只有0.02mm,可达110mm,自寒武纪以来已有5亿多年的历史,已知的化石物种有4万多种,有60000多种,绝大多数是海洋物种,是营地底栖或浮游生物。

有孔虫科普展山东开展 呈现人类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

图为疏浚室中小型辉光灯的模型。摄影:孙红轩

"海里有洞,叫'海中的小巨人'。孙成凯说,孔隙体内隐藏着古今气候变化的重要信息,其研究涉及古气候学、古海洋学、全球环境变化等诸多领域,对地层、油气、海洋结构等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有孔虫科普展山东开展 呈现人类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

图为放大镜下穿孔蠕虫的标本。摄影:孙红轩

"以前没有人研究过穿孔蠕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郑守义说,从菲律宾回来后,她开始研究穿孔蠕虫,目的是让更多的人看到和认识它们。

有孔虫科普展山东开展 呈现人类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

2月12日,"海洋之心——孔虫科学展"在山东省博物馆正式启动。图为一位访客在互动体验区通过显微镜观察穿孔蠕虫。摄影:孙红轩

据了解,郑守义研制出国内首创、国际稀有穿孔蠕虫模型。她将这只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穿孔蠕虫雕刻成模型,成为可见的、触动人的科学教学工具、科普展品、旅游纪念品和大型雕塑。

有孔虫科普展山东开展 呈现人类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

2月12日,"海洋之心——孔虫科学展"在山东省博物馆正式启动。图为一位游客正在观察穿孔蠕虫的标本。摄影:孙红轩

济南居民周建轩在参观展览后说,这是他第一次看到一个洞虫,参观和学习,他会和一年级的女儿说话听。"穿孔蠕虫是如此之小,以至于肉眼看不见。在今天的展览中看到一条穿孔的蠕虫通过各种技术放大,真是太神奇了。"他希望看到人类在未来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

有孔虫科普展山东开展 呈现人类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

2月12日,"海洋之心——孔虫科学展"在山东省博物馆正式启动。图为一位访客通过放大镜观察穿孔蠕虫的标本。摄影:孙红轩

展览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东省博物馆主办。在2019年春节预展期间,展览每天接待超过10,000名参观者。(完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