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
中央电视台南昌4月2日电(记者熊芳)4月2日,记者从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禁渔办了解到,鄱阳湖禁渔一年多已取得成果,十年后"神秘物种"重新出现鄱阳湖,填补了鱼类样本的空白, 丰富江西省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
"蜻蜓是两天前在鄱阳湖都昌松门山水域的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中发现的,总长23厘米,重47.4克,我们正在制作标本。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渔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研究室副主任王胜边告诉记者。

研究人员测量了氡的特征指数(由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渔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研究室提供,中央电视台)
据专家介绍,这种鱼,俗称镊子、稻草蛞蝓等,已广泛分布在长江和南边的江湖中,喜欢生活在开阔水域的江湖中。在5月和6月,氡的繁殖季节进入河流并繁殖,产生漂流的卵。它的身体圆而细长,头部比较锋利,个体最大可达10kg以上。由于肉质可口,氡气曾经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
"这种鱼在鄱阳湖曾经很多,它喜欢去长江,属于江湖洄游鱼。但由于工程、水质和过度捕捞,鄱阳湖的数量急剧下降,直到2012年,鄱阳湖才有近十年没有看到这种鱼。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禁捕办公室副主任詹树平说。
詹树平介绍,珠江历史已分布在西江、东江、北江、珠三角等地区的珠江水系。受水利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影响,氡资源萎缩极为严重,人口濒临灭绝,难以获得样本,对氡的相关研究也很少。鉴于资源量的急剧下降,许多河段多年来一直没有监测氡气。因此,在2016年最新修订的《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氡的保护水平已提高到极度濒危状态。
"以前稀缺的资源和低遗传多样性使它们非常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环境变化反过来又不断面临灭绝的危险。现在鄱阳湖禁渔令已经生效,飞蛾又重新出现,相当于物种回归,种群有望逐步恢复,我非常有信心。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禁捕办公室副主任詹树平说。
詹树平表示,鄱阳湖的重新出现,也意味着水质的改善更加明显,栖息地环境也逐渐好转。虽然整个鄱阳湖的捕捞强度现在几乎为零,但与记录的136种相比,种群恢复需要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