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消灭疟疾背后,是一部中国医疗进步史

成为无疟疾国家的背后,是中国对疟疾的科学认识和精准的控制政策。

消灭疟疾背后,是一部中国医疗进步史

该图片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微信公众号。

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闻稿称,中国已正式获得该组织的消除疟疾认证。公报说,中国的疟疾感染从1940年代的3000万减少到零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

疟疾在我国被消灭之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流行病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迄今为止疟疾流行的87个国家之一,只有12个国家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消除疟疾认证。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理面积广、疟疾流行地区多的国家,这仅仅是因为其地理和气候特点,才使中国成为疟疾多发国家。从历史上看,中国在消除疟疾方面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疟疾在3000万年前就存在于世界上。研究人员在一块古老的琥珀化石中发现了携带疟疾寄生虫的蚊子,该化石已被现代科学证实为疟疾的病原体,主要由蚊子传播。

中国战国时期(403-221年前)的疟疾被准确记载,当时《仪式》被写在《孟丘之夏,人疟疾》和《秋疟疾感冒病》的记录上。同期,《黄帝书》记录了40多个"疟疾"字,以及《疟疾》专文。

从那时起,中国南方和其他地方的疟疾就被记录在《24世纪》中,但疟疾并不是这种疾病的唯一名称,氡气和氡气是疟疾的其他术语。韩武帝在征召岳月时,"多干活,兵无血刃病死123人。东汉马援助率8000人马南征召(越南),"军后疫情灾民十四五"规划"

三国时期,朱格昀"五月驱兵进入无毛、月清水烟高。誓言会适度奖励三人,如何不怕招七名垂直劳务。"朱格良率军攻克氩气,南平是在3月下旬225.M.至226年2月中旬。

氡有多重含义,一是大量的蚊子、寄生虫(如血吸虫病),它们传播疟疾、痢疾等传染病。在古代,当疟疾不为人所知时,意大利语中疟疾的单词也被称为"风"。

唐代杜甫的《送月舟贾斯玛六岁八周倪八人制君二柜老五十韵》有:"偏僻淡,山体厚山的石泉。宋世旭忠宣传说,"将被征用到国家,其地面发炎,死亡123人。"

明朝徐洪祖《徐霞客游日记九》记载,"弟兄们劝大家不要做任何事情,这是发炎的正毒药,怎么不能轻易抛出。"清朝远征缅甸",直到战争结束,一名士兵的死亡人数一直是10比78。

近年来,疟疾在中国造成了一些重大灾害。云南莽乡是著名的疟疾地区,有5000名彝族居民,到1949年只剩下1800多人。然而,它现在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镇,人口数以万计。

另一个是清末,云南四毛开始传播疟疾,无休止地移动,原来人口78万人,到1949年,西奥城只剩下944人。中国的西双版纳民谣说:"十个人到卢拉,九个人很难回家;

在古代中国,疟疾还不是很好理解,例如,古代的氡病是指许多不同的疾病,但氡主要是指疟疾,特别是恶性疟疾。

消灭疟疾背后,是一部中国医疗进步史

在青蒿素实验室,研究人员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摄影:侯少庆,新京报记者

新中国成立后,疟疾防治的日益精准化开始了

自1949年以来,科学研究和疟疾预防一直提上议事日程,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此后,中国对疟疾的认识和预防越来越精准。

20世纪40年代末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有1829个疟疾流行区和县,约占当时县县的80%,感染病例约3000万例,死亡率约为1%。

从那时起,研究人员从病理学和病原体中科学地了解了疟疾。疟疾是由疟疾引起的寄生虫,主要通过蚊子传播,周期性冷热为最重要的特征,导致脾脏肿大,贫血和脑、肝、肾、心、肠、胃等各种综合症造成的损害,严重死亡。

疟疾分布广泛,发现于北纬60度至南纬30度之间,生活在人体内并引起疟疾的疟疾寄生虫有间歇性疟疾寄生虫、三日疟疾寄生虫、卵型疟原虫、恶性疟原虫、恶性疟疾,影响全球16亿多人。

消灭疟疾背后,是一部中国医疗进步史

2019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县镇中心卫生医院隔离病房将有蚊帐、屏幕等设施。以前,这里已经隔离了大量的疟疾患者。照片来自北京 News.com。

在中国,除青藏高原外,疟疾的传播最为普遍,遍及全国。恶性疟原虫排在第二位,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以云桂、两广、海南为主。长江北部和南部省份三天的疟疾病例分散。云南和广东仅报告了少数卵形疟疾病例。

凭借对疟疾的科学认识,中国根除疟疾的行动稳步向前发展。2006年,原卫生部制定了《国家疟疾控制规划(2006-2015年)》,明确了疟疾控制策略、重大技术措施、抗疟药使用原则等,并于2007年将疟疾纳入国家免费治疗的重大传染病范围。

2010年5月,原卫生部会同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等12个部门制定并印发了《中国根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确定了"到2015年除云南外所有地区均无地方疟疾病例;到2015年,除云南省外,所有地区均无地方疟疾病例;到2015年,除云南省外,所有地区均无疟疾病例;到2015年,除云南省外,所有地区均无疟疾病例;2015年,除云南省外,所有地区均无疟疾病例;2015年,除云南省外,所有地区均无疟疾病例;2015年,除云南省外,所有地区均无疟疾病例;2015年,除云南省外,所有地区均无疟疾病例;2015年,除云南省外,所有地区均无疟疾例;2015年,除云南省外,所有地区均无疟疾病例;2015年,关键行动计划是"1-3-7"战略,即在一天内报告病例,在3天内完成调查,确定其他病例和传播风险,并在7天内采取蚊虫控制等措施,以确保疫情不会蔓延。

疟疾控制主要体现在喷洒杀虫剂和使用经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以及防蚊和防蚊行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早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驱虫蚊帐作为控制疟疾的干预措施之前,中国就已经大规模使用蚊帐,主要在四川、广东、河南和江苏等省,大大降低了这些地区的疟疾发病率。

消除疟疾也取决于药物。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了523计划,这是一个旨在寻找疟疾新疗法的研究项目。这项全国性的努力涉及来自60个机构的500多名科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青蒿素- 青蒿素联合疗法的核心化合物,是当今最有效的抗疟药物。

消灭疟疾背后,是一部中国医疗进步史

2019年5月29日,云南省疟疾控制研究所专家董学树在云南省寄生虫病控制研究所的蚊子标本室。照片来自北京 News.com。

青蒿素的发明为中国和其他疟疾消除国家做出了贡献,中国的主要发明家屠瑜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7年,中国首次没有报告本地疟疾病例,99.5%的地区、83.3%的直辖市通过了疟疾消除评估,上海成为第一个通过省级疟疾消除评估的城市。

要获得无疟疾认证,一个国家或地区必须有严格的标准,即连续三年没有本地疟疾病例,并建立有效的快速疟疾检测和监测系统,以制定疟疾预防和控制规划。

现在,中国已经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消除疟疾认证,表明中国为世界卫生做出了贡献,公共卫生和生命不再受到疟疾的影响。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我们当然需要保持警惕,防止疟疾再次发生。

□ 张天宇(专栏作家)

编辑:陈静 校对: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