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
封面记者 Erre
几十年后,吉祥的"大猫"重新出现在青海北山森林的牧民生活中。
该林址位于青藏高原边缘的鲁连山东南部,平均海拔2500多米,老牧民都听过老人谈论"大猫"——一只灰白色的大猫——学得了雪豹的名字。这种动物位于高山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顶端,因其在亚洲中心高山雪线附近的活动而被称为"雪山之王"。
"6·5环境日"前夕,封面记者跟随生态环境部采访组前往青海省北山林场。去年10月,红外相机拍摄了雪豹的图像,为北山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改善提供了新的证据。
北山森林农场园长宏表示,北山森林农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9.06%,被誉为"绿色王国",目前有1209种高等植物命名,其中51种受到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共有198种,其中35种受国家保护,是青海省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地区之一。除雪豹外,还有斑尾雜、沙漠猫、黑鹳、黄喙白鹳等珍稀动物,还有玉龙、桃子等珍稀植物。
2020年7月,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与北山林场联合启动"北山林场野生动物红外热像仪调查",共24台红外热像仪。三个月后,红外相机有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发现:一只带着小雪豹的雪豹出现在镜头前玩耍,证实了山东燕连一侧雪豹的存在。

红外相机捕捉到了雪豹的图像。信息图
记者了解到,雪豹是高原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被誉为高海拔生态系统健康或非"晴雨表",其发现证明了保护区生态健康、物种丰富、食物链完整。作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雪豹在世界上只有4000~7000只,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地区。
与以前不同的是,雪豹栖息地在人口稀少的地区被发现,北山森林农场距离县城安第33公里,距离青海省省会西宁市仅55公里。有人在网上评论说,"雪豹离西宁越来越近了"。
青海省互助县北山林场。封面记者德里摄影
"这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次很好的诠释,也更好地反映了青海省保护生态环境的努力。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连新明博士告诉媒体,这一发现意味着雪豹的分布延伸到泸连山最东端,丰富了雪豹分布区的记录,是青海东部首次记录雪豹的物理图像。
雪豹发现后,为了保护雪豹栖息地和附近居民的安全,北山森林在雪豹活动区附近设置了警示标志,禁止人员进入,森林野外也加大了巡逻力度,巡逻人员从二三到五人。
据了解,目前北山林场从事森林资源管理人员610人,其中社会护林员184人,生态护林员253人,分散区护理人员87人。
现年58岁的陈文焕是北山森林农场的护林员,已经在护林员岗位上工作了九年。他告诉记者,近年来,通过对群众的环保宣传,森林居民的环保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村民会抓到山上的野鸡、野鹿,通过宣传教育,现在这种现象基本没有出现。
陈文焕,北山森林农场的护林员。封面记者德里摄影
"近年来,随着保护工作的加大,我们林场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赵长虹介绍,这充分说明北山森林地区是一个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地区,也是北山生态环境逐渐得到很好的体现。
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也取决于对环境部门的监管。互助县生态环境局局长马骏告诉记者,目前环境部门主要围绕水、土、气、生态四个方面的监管工作。在北山林场及周边地区,有2个水环境状态控制点和2个大气状态控制点。
马骏表示,环保部门将定期对北山林场进行巡视,主要是为了监督林场的管理情况,包括水体是否受到污染、生活垃圾能否及时处理等问题。
"五年来,我们没有发现北山林场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果发现,我们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马骏介绍,目前森林空气优良天数在99%以上,60%以上的水体优于II类水质。
来自青海省生态环境厅的封面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青海省地表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水体比例提高了36.7个百分点,彻底淘汰了劣质V型水体;
据了解,青海省目前拥有79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6.3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6.55%。雪豹、藏羚羊和普氏原羚羊等珍稀濒危动物的数量逐年增加,普氏原羚羊(中国对角羚羊)已从上世纪末的不到300只恢复到约3000只,藏羚羊从最低的不到2万只恢复到约7万只, 雪豹的数量已经上升到1800多只。
<b>:"如果你有新闻线索,欢迎你向我们举报,一旦被采用,就会有费用奖励。新闻微信关注:ihxdsb,feedQQ:3386405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