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又是一年的小麦收获季节,江淮土地到处都是收获夏粮的景象。
6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张伟村,见到70岁的粮食种植者、资深农艺师徐伟祥,他站在金色的麦田里,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又是收获年",徐伟祥随便从麦田里折了一根麦穗,数着上面的满穗粒,"这穗以上54穗粒,一般40多穗粒都属于丰收好年。"
小麦高产,离不开科技。已经生长了几十年的徐伟祥告诉记者,高产小麦首先要依靠科技育种。今年,他选择了三个品种,分别是Anon 0711、新小麦26和鲁杭小麦1,"'余杭麦1'是安徽省首批空孕小麦新品种,秸秆穗短、抗病性强、种植期弹性大等特点,更适合当地需要。徐说。
同样品尝到甜甜的还有太和县恒津家庭农场园长范恒进。他在太和县老县城的范寺村及周边流转的4700亩耕地,今年也收获了丰收。
范恒进在麦田边告诉记者,这里是他们选用的小麦新品种,多年来恒进小麦第8号,较好地解决了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和收率难以结合的问题,在不同年份都表现出高产和稳定收成的特点,不仅具有突出的抗红霉素特性, 还兼具防寒、防摔、防病、防干热等特点。
"今年我们种了4500亩小麦,高产田亩产量约740公斤,平均每亩产量550公斤以上。范恒进说,这种小麦属于中等强度的肋骨小麦,特别适合做拉面,所以每公斤的价格比普通小麦高出7美分左右。
好的种子是保证高产的第一步,在种植过程中,试土配方施肥、无人机精准喷洒杀虫药等科技因素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徐说:"去年冬天播种时,我们邀请了省农科学院的专家进行配方施肥的土壤试验,根据土壤肥力条件对小麦进行定向施肥,不仅效果好,而且可以节省平时20%的肥料使用量。"
"此外,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在麦田里钻了井,修好了排水渠,干涸了排水。这些年来,小麦可以通过干旱和洪水收获。徐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目前麦田收获机械化程度已经很高。一块40英亩的麦田,两台联合收割机进麦,一边吐出麦麸,不到20分钟就吃完了。
安徽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之一,今年该省种植小麦4200万亩。记者了解到,为促进优质特制小麦生产,提高产量水平,今年安徽省农乡厅开展了"安徽省小麦产量最高"的搜寻活动。6月3日,阜阳市邵泉区高产示范田接受高产示范田验收,产量851.05 kg。6月5日,农乡部组织全国小麦产业体系专家组,漳州市五阳县三乡三片高产小麦田实时生产结果显示,三块田平均产量超过800公斤,其中最高的是新兴城镇的"谷地小麦19品种", 产量为860.6千克。(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