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顺(左)与朱志根
7月30日,我的徒弟王顺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作为一名教练,我真的很高兴看到他赢得男子200米混合泳冠军,并站在奥运会的领奖台上。
因为,这是中国男子游泳在混合游泳项目中取得的历史性突破,也是王顺通过三届奥运会的不懈努力,一枚金牌,一枚荣耀。
今年27岁的王顺是中国游泳队奥运代表队中年龄最大的运动员,但他也是训练最艰苦的。为了适应晚上预赛和早间决赛的节奏,他每天早上7点.m开始训练,即使到了东京,习惯也没有改变。他用自己的行动为整个团队树立了榜样。
在本届奥运会上,中国游泳队英勇争夺第一名,张玉轩、王顺等运动员表现亮眼。我们共同努力,在室内游泳中取得了3金,2银和1铜。我想赞美他们!
41年来,我曾在浙江省和国家游泳队执教,并培养了一批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我知道,我想让运动员走在世界前列,教练员应该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训练理念、方法,为我使用,寻求创新。
东京奥运会筹备周期延长一年,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挑战。我及时调整策略,改变训练周期,过去在"三换一"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强体能训练,提升医疗保障,很多运动员的成绩上升得非常快。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非常严格,因为我追求以下一句话:"要取得成果,管理必须严格和精细。"每次我和球队一起训练时,我都必须在游泳池边来回走动,随时监控运动员,帮助他们挑选细节并把动作落实到位。因为糖尿病,我可能偶尔会抓不抓筷子,但我决心把秒表握在手里。
当然,我也爱这些孩子。决赛前,为了保证他能好好休息,我坐在走廊里,守着他的门,提醒路人轻轻一步,低声说。
成为一名教练就是全心全意地付出,以带来优秀的运动员。艰苦的训练,热爱生活,运动员可以从教练的言行中感受到你给他的东西,甚至是一个眼神。走下领奖台后,王顺把金牌挂在脖子上,我感到非常自豪和自豪。
我现在要64岁了,我已经六次跟随国家队参加奥运会,连续三次赢得金牌。看着年轻运动员在大型比赛中脱颖而出并成长,让我很难放弃教练的工作。
也许现在我的体力和精力都比不上年轻人,但我的心思并没有过时,我也想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建立人才梯队,在杭州2022年亚运会和巴黎2024年奥运会上涌现出更多优秀的运动员,为国家的荣耀而奋斗。
只要国家也需要我,我就会永远坚持为中国游泳事业而奋斗!
(笔者为中国游泳队教练,本报记者孙龙飞、李硕采访完结)
编辑:孙龙飞、马千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