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折翼“科龙”:《大败局 Ⅱ》—吴晓波

作者:殇君书

科龙的前世太有代表性了,标准的三段梯形线。

第一段是突然上升。

84年,平宁在一家"镇集体企业"的基础上创立了健全冰箱品牌,92小平同志在工厂参观时,曾千次问:"这是乡镇企业吗?"。在全国冰箱产销排行榜上连续8年坐上第一宝座。1997年在香港被评为"中国最佳管理公司",可谓拥有辉煌的前半生。这是13年。

第二段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这一切都与财产权有关。企业由潘宁创立,但产权属于镇政府,管理团队没有股权。创始人在重大战略问题上无助于决策,如并购,如技术引进,如发展战略,所有这些都是剧变的原因。科隆在94年的诞生是解决公平问题的尝试,但当这种独立的倾向开始浮出水面时。98年来,潘宁一直在全国各地的生产基地巡回演出,但在12月突然宣布辞去总裁职务,然后辞去董事长职务。此后,没有任何解释的情况下迅速移民到加拿大, 再也没有说过。过渡只需1到2年。

第三段是急剧的向下。

历代继任者都未能有效控制这条龙,不得不将其出售。原本Greencor的收购让Colon卷土重来,但顾晓君似乎最热衷于资本运作、企业管理还是只是为了打扮新娘更漂亮。原本游戏可以继续,毕竟科隆的品牌效益还在。郎先平成为Greencoll的终结者,此次资产收购的封面布在公众眼中大开眼界,顾晓军于2005年被捕,2006年科龙成为上市公司首家亏损企业,随后被海信收购。陡峭的斜坡只有七年的历史。

针对平移和科龙案,周其仁教授感触颇深,特意写了一篇《可惜的科龙》一文,对人力资本是否属于产权构成提出了质疑。如果平移团队能够改革塞隆,也许不是今天的问题。但这一切只能是假设,毕竟镇委的思路是有的。

现在国家正在加紧改革混合所有制,我以前还不明白,认为这是无用的,混合改变不能与话语权问题挂钩,充其量只能是管理层的绑架。从科隆的身体给了另一个灵感。目前,国有投资企业和国有经营企业已经对职能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如果管理团队释放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一个重大问题,单一的核心还是决策权。

如何在企业经营中发挥好作用,党委和总经理办公室的双重决策责任和权力划分是关键。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一个是库存系统。针对企业管理问题,两会分别规定了各自决策事项的范围和标准,各自各司其职,即上帝的上帝,凯撒的上帝。鉴于决策内容需要重复,党委负责决定此事是否可以做,并给出一定的意见。管理团队负责解决如何做到这一点的问题,重点是实施。但问题是,范围的大小和标准的问题,边界管辖的大小,决定了企业自由的大小。还有党委给出的意见,如果有问题,管理团队可以否决吗?如果不能否决,如何界定责任?这个问题不是很好回答。

另一个是控制系统。对于企业管理问题,党委只负责大方向的把控,即事情能否由管理团队讨论,不对结果给出建议。简单地说,这是你的经理是否可以讨论我所说的话,如何自己做的问题。这确实把自由度拉得比较宽泛,但党委如何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全增值存在问题,这是一个责任问题。

公司法、股本、党委,如果能把水和奶混在一起,互相弥补,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也是混杂着人性的问题,也是现代市场经济治理和企业管理与发展的一个问题。

(2)折翼“科龙”:《大败局 Ⅱ》—吴晓波
(2)折翼“科龙”:《大败局 Ⅱ》—吴晓波
(2)折翼“科龙”:《大败局 Ⅱ》—吴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