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办卡容易避坑难,如何避免纠纷?法官支招消费者合理维权

作者:央广网

北京3月14日电(记者孙颖)据中央广播电视台《晚高峰报》报道,长期以来,易退卡、权等问题在健身、美容、餐饮、购物等消费领域普遍存在,不少商家办理会员卡享受各种优惠,以此作为吸引消费者办理会员卡的理由, 消费量经常移动数以万计。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的例子:跑健身卡,几次不关门;比这更棘手的是,如果消费者在发卡时使用假名,那么纠纷呢?近日,北京市房山区法院通过此案提醒消费者:如何合理消费,合理保障权利。

办卡容易避坑难,如何避免纠纷?法官支招消费者合理维权

健身房信息图(CCTV.com 图片来源 CFP)

在生活中,一些消费者不想用自己的真名卡,吴佳用笔名"吴B"和一家瑜伽馆签订了会员协议,花了6999元做了一张瑜伽卡,因为换了工作就没开卡使用。两年后,瑜伽馆关闭,拒绝退还给吴佳。吴某提起诉讼后,瑜伽馆辩称,已与吴乙签订了会员协议,与原告吴佳没有合同关系。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长阳市人民法院助理法官赵琦说:"本案,如果吴佳无法提供他和吴乙是同一人的直接证据,也应提供符合高度谜题标准的相关证据。例如,通过确认POS机签署的采购订单,计费是吴佳的银行卡付款,会员协议中注册的手机号码为吴佳的手机号码等方式,以证明吴佳和"吴B"的身份关系,并提供这些证据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一定程度上, 会增加原告证据的难度。"

因为现有证据无法证明吴佳和"吴乙"是同一个人,吴佳方撤回了案件,等等,取证后才起诉。赵琦提示消费者:"如果商家没有明确同意消费者需要注册真实身份信息,消费者在会员卡中,可以使用假名或化名,但在合同中注明自己的真实姓名,注意保留相关的消费者凭证,可以对假名和实名进行对应,以免后续纠纷增加自身的举证难度, 影响索赔权。"

很多时候,商家开一大笔折扣来吸引消费者,艾东就是在健身房开的,费用超过3200元的服务费换了一张会员卡。但几天后,在几次去健身房的路上,他发现健身房关闭了。艾东的诉讼要求终止合同以退还相应的服务费,法院维持原判。"对于处理二级卡的消费者,法院根据收到的每项服务的平均成本计算退款金额,对于处理年卡等考勤卡的消费者,法院根据其服务期的平均每日成本计算退款金额,"赵先生说。"

有些商家在处理完会员卡的价值后,不与消费者签订任何协议,只向消费者发放会员卡,甚至给消费者任何代金券。赵琦提示:"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应妥善保留支付凭证,每次消费后都可以向商家索要消费记录,准确把握余额。"

法官告诉商家,《民法典》对格式条款做出了新的规定。"如果商家未能遵守其及时或指示义务,导致消费者未能注意或理解与他们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消费者可以声称该条款没有成为合同的一部分,"赵先生说。"

近年来,健身私立教育非常受欢迎,一般来说,私立教育课程相对于团体课程价格较高,会员选择私立教育课程都希望接受更专业、安全有效的健身指导服务,消费者因为私立教育和健身场所的诉讼有越来越大的趋势。最常见的是根据私人培训安排会员受伤,而私家教育未经许可向会员发布健身照片、短视频到网络上,甚至投诉性骚扰,消费者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

法院审理的案件显示,李爽(化名)在健身房花了1500元换取会员卡,期限为14个月,而购买民办教育课程100堂课,费用2.3万元。在民办健身期间,李爽在摔断左脚后起诉健身房,要求终止协议、退款,同时支付他因缺勤造成的伤缺勤费、营养费等,共计9万多元。法院建议,合同纠纷可以单独起诉。关于李爽一人受伤,北京市房山市人民法院长阳市人民法院助理法官赵琦分析:"李爽在健身房私人教学班受伤,健身房安排专业私人教练负责指导健身,应该有更大的保障义务;据调查,确定李爽对自己受伤负有50%的责任,健身房承担50%的责任。"

在另一起案件中,赵女士在一家健身房购买了一个半年一次的私人辅导课程,在那里她抱怨一名私人教练的身体和言语骚扰。健身俱乐部随后被起诉终止合同并退还服务费。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助理法官王安然说:"本案中,法院听说健身机构未能合理约束其教练,在履行合同时,健身教练的不当行为给赵女士造成了问题,双方矛盾难以调和, 健身房在履行合同时存在违约行为,合同的目的无法实现,因此李女士有权终止合同并退还服务费。"

健康过程中的性骚扰具有隐蔽性和即时性的特点,消费者在获取证据时往往面临困难。王安然提示:"消费者应注意保留相应的证据,如微信、QQ聊天记录等,在骚扰的情况下也应及时寻求帮助,通过警方等合法方式保护自己的权益。"

法官建议,包括健身卡的处理,消费者应注意对企业资质的详细审查,仔细阅读合同文本,仔细保留证据。"消费者应注意固定证据的保存,在诉讼阶段,消费者应提供其主张的事实证明的证据,对于双方之间的合同、付款凭证、集体记录、通信微信短信记录等应注意保留,以防纠纷难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