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当代著名戏剧导演林兆华,很多观众都非常熟悉。但很多人不知道,林兆华一家四口都是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林兆华是中国戏剧研究生导演,妻子何维珠是中国戏剧教授,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他们的儿女林聪和林曦月,一个在北京, 一个在国家大剧院,也可以表演和引导人才。
曾有人笑着说,剧场应该举办"临家包"邀请展,他们家四人的作品同时展出,相信一定很受欢迎。

近日,林希岳执导、林锡岳执导的《书中的中国》首期在央视播出后广受好评,林氏小剧《我可怜的马拉特》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在人类艺术实验剧场上演。林兆华的孩子们,以与父亲完全不同的风格,正在展现自己的才华,也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期待。
罗密欧爱上了"保姆"。
大家都尊崇导演林兆华为"大向导",但林兆华给自己起的绰号是"放屁帘子导演"。他说,他的家人没有戏剧基因,只是喜欢看戏。林兆华的父亲会拉弦打鼓,喜欢和朋友说唱,林兆华的母亲喜欢看戏,京剧、评论都很喜欢看,所以他从小就看了很多戏。在看过北京主演的《骆驼香子》后,他被中央戏剧院录取为81厂的录音助理。他还出演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由于他的出色表现,他被著名艺术总监夏伟看中,选入艺术界。
在这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林兆华不喜欢女主角《朱丽叶》,而是饰演"奶妈"同学何维珠。林兆华说:"在课堂上,我最喜欢的是扮演保姆的何竹。她高中毕业直接拿到了戏剧,但课堂表现最为突出。她是一个大家庭,不自满,声音形象很好。"
从学校毕业后,何玉柱直接担任教师,后来成为研究生导师、院长、副校长,并培养了姜文、卢丽萍、陈建斌、王雪兵、李亚鹏等众多明星演员。林兆华对自己的爱人很"对不起":"如果她在剧团里大概是一根柱子!"
但林兆华对自己的表演毫无信心:"其实我有一个不好的,经常冷,坏的喉咙,那就是更高的点,靠艺术挑,当然愿意去。当时艺术界的年轻演员并不多,所以我做了很多戏剧。其中一部韩剧《红色宣传》,所以老师饰演我的父亲,我不敢在舞台上看到他。人们有心去训练我,给了我一个特别好的机会,但我毁了。"
1963年,北京人民艺术排练了一部全国演出的戏剧《长水》,让他饰演农村第一任男长,"真是个好机会啊!可惜我玩不好,需要激情的时候爆发不出来,声音不好,台词更缺乏功夫,没有农民气质。后来,赵启阳担任北京市人民艺术党委书记、副书记时,给了林兆华当导演的机会。林兆华在他的书《导演之书》中深有感慨,他说:"我一生都感谢赵启阳,他让我立志成为一名导演的欲望。作为演员,我的声音不好,命运在别人的控制之下。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和机会,不仅是大好机会,更是命运的召唤。"
我不想要孩子,但我有两个剧作家
林兆华与何维珠于1964年结婚,婚礼在中央戏剧学院举行,由中国戏剧表演部主任严正主持。本来夫妻俩为了事业,不想要孩子。但是因为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们说"剧已死",所以他们决定生孩子,结果这个家庭又生了两个戏剧工作者——毕业于中国戏剧导演系的林聪,北京人民艺术的女儿,以及从中国戏剧系毕业,在中国国家剧院工作的儿子林西岳。
林聪和林曦悦出生时,林兆华和何伟珠的工资只有50元,他们投身于事业,没有时间照顾孩子,都靠孩子的奶奶带大手。孩子们长大了,爱上了艺术。林兆华和何维珠不想让孩子们玩,但林聪和林希月都去考了。今天,兄弟姐妹都有成功的事业,也成为家庭和孩子。这让爷爷奶奶林兆华和何伟珠夫妇感到非常满意:"一个人想做,就是幸福。"
大导游的睿智帮助,大人物的恩典
平日里,何维珠非常低调,总是站在林兆华身边,照顾着大导游,不清楚她是不是要探索和培养很多大演员伯乐。
那一年,作为新疆班的班主任,她带陈建斌、王雪兵、李亚鹏去看了一群来自新疆的孩子,看了戏,教他们表演。李亚鹏在解放大自然的表演课上死不肯从人群下面爬过来,是何维珠老师偷偷递给他一块手帕擦眼泪。陈建斌从戏剧本科毕业后,回到家乡新疆戏剧团,一个月的工资300元,未来一片迷茫,心昏欲睡,一直记得他的老师何维珠对他说:"你来考我的研究生",让他回到戏剧学习,开始新的生活。王雪兵还记得,何玉柱先生教给他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她说你要判断一场演出是真是假,只要听那个人不是在说气,所有的谈话一定是假的。它对我影响很大。她教導我們,這必須是真的,不是真實的或錯的。现任北京人民艺术总裁任铭也是由何维竹推荐的,贺伟竹在林兆华毕业时担任助理导演,后来林兆华带着他的建议离开了任铭。
现在,虽然已经八十多岁了,但何玉柱一直很喜欢看戏。经常开着一辆"大跑"三轮车,带着80岁的"大导游"林兆华去剧院,和小朋友一起聚会。也许是因为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心和有趣的家庭中长大,所以林希月和林聪的性格都非常阳光和随和。一个童年喜欢相声,一个长大后要执导喜剧,兄弟姐妹喜欢让大家笑,愿意给大家带来欢乐。
家有孩子,一部喜剧,一场爱情相声
3月12日,北京人民艺术中心今年首部小剧《我的穷人马拉》将在林聪导演的人道实验剧院上演。
这是林第一次执导戏剧作品,但在此之前,她作为导演、编剧、演员的很多作品,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名字。她是中国首部情景喜剧《我爱我的家人》的导演之一,在剧中饰演了六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同时也是情景喜剧《儿女一家》的导演,不仅赢得了张义山、杨紫、高亚林等演员的心,还获得了第26届电视剧《飞天奖》儿童电视剧一等奖和第七届金鹰节最佳儿童电视剧。剧情奖,她还参演了《小人马大姐姐》《候诊室的故事》等情景喜剧,并执导了宁彩神编剧的首部影视作品《网虫日记》。一直以来,她一直以敏锐的视角去探索生活的本质,以幽默的方式将城市井文化融为一体,用喜悦将琐碎的生活融为一体,为观众带来欢笑。
林一直非常支持父亲的戏剧事业,不仅看过父亲林兆华的每一部作品,还出演过《三妹侍戈多》。林兆华创办了那一年没有资金的剧院邀请展,林聪自掏腰包赞助了第一届林兆华剧院邀请展。这一次,林聪终于执导了这部剧,林兆华知道,只是"哦"一声呐喊。林澍还没有考虑过是否要邀请父亲看首映式,她说自己的导演风格不会像父亲的作品那样具有开创性,"我还是比较传统的,这部作品的风格也比较现实。"
和姐姐林丛一样,林锡月对父亲非常支持,不仅看了林兆华的每一部戏,还参演了林兆华导演的几部戏,排练了林兆华的经典戏剧《三姐妹等戈多》。2019年,他接任了林兆华戏剧邀请展的艺术总监,希望继续举办这个展览,这是中国唯一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民间戏剧邀请展。
林兆华、林希月父子
但林希月坦言,"也许在其他职业中,父子之间有一种所谓的'传承',但艺术的生意,靠的是感情。我们老人也说,这个东西是天生的,你做这个就是做这个,你不是在做这个,你的心是好的,你对人好,没用。因为你不是!"
当林希岳申请中国话剧时,想考导演系,但导演系当年没有招收学生,他进入了表演系。从剧场毕业后进入剧院,正好赶上了戏剧特别萧条的时期,林希月每天都在剧团里跑龙戏,精神和经济危机,非常郁闷。1995年,玩一出戏赚了10元,一个月就连房租都不够了。为了养家糊口,他开始逐渐涉足影视圈,出演了很多知名影视剧。当经济条件允许时,他选择重返舞台剧场,继续演戏,执导。
除了和父亲一起工作,林锡月还和李六B、孟景辉、石石银行等不同的董事合作过,他说:"做我们的生意,需要把自己很多固有的东西放下来,变成一个开放的人,才能适应百川的心,才能进步。当老人要迁就白川时,他觉得人们说的很有意思,他沉浸其中。"
眉毛大的英俊林锡月,作为演员状态良好,他喜欢表演是因为舞台吸引他,"特别想和观众一起在舞台上呼吸",但他也愿意当导演,因为他的表达欲望和表达能力。国家剧院新任导演田玉新正在看他的才华和性格,推荐他为《中国一书》的编剧,而且确实没有达到预期,第一期《商书》开刊后反响热烈。
相比父亲林兆华的强势个性,林希月的性格更加开朗随和。小时候喜欢相声的时候,除了拿起老艺人的片段,和同学一起为大家演奏,别无他法。他说自己是一个"偏爱阳光的人","我觉得人类应该有爱,我相信人性在开始的时候是好的,那绝对是触动内心深处的东西。我喜欢很多作品都带有强烈的善意,那种读完后的温暖,是人性的东西。"
记者/王润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
编辑/颖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