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多部门密集出手,黑色系大宗商品行情降温监管出手降温下游如何应对涨价潮

在大宗商品繁荣与萧条下,下游企业应如何面对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冲其经营风险?

多部门密集出手,黑色系大宗商品行情降温监管出手降温下游如何应对涨价潮

温/财经记者 王莹

编辑/卢玲

5月份国内大宗商品市场极度波动,钢铁和煤炭等黑色大宗商品价格坐上了过山车,自5月12日以来,物价的大幅上涨为下跌开辟了道路。在大宗商品下跌的背景下,A股的周期前反弹最近也出现了大幅回调,例如,钢铁行业下跌了13%,达到峰值。

对于本轮商品调整,多位行业受访者表示,与政策引导密切相关。

朗格钢铁网高级分析师王思亚在接受《财经》采访时提到了三个因素:一是国家政策调控、国务院常务会议7天两次"点名"大宗商品,上海等地专访当地钢铁企业外汇管制,国内三大商品交易所前后九项法规, 拟调整涨跌幅范围、交易保证金水平等政策,为大宗商品降温;投机占主导地位,然后在政府的控制下,期货在短期内见顶并停止,增加了现货市场的抛售情绪。

在期货市场下跌的带动下,黑斑市场也出现了明显的价格回调。以钢铁为例,中天钢铁销售杭州办事处主任董伟告诉财经记者,目前钢材价格每吨下跌约1000元,"以五一节后的涨幅全部敲出局,说明五一节后的涨幅更多的是炒作,不是健康的上涨。"

市场对黑色商品市场的未来走向存在分歧。

王思亚认为,短期内,仍处于下行趋势,"大家对于市场预期有点恐慌,每天都在杀跌,空头也是一阵鼓噪,毕竟市场跌了1000多元,这种生活也是难得一见。"

董建华仍然乐观,"因为供求关系没有改变。在他看来,就钢铁而言,现在是超调的,"会放缓,以此类推,钢价会再次上涨,这与国家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方向密切相关。"

事实上,随着经济回升和全球通胀预期上升,大宗商品在2021年经历了牛市。现在,面对监管集体降温,包括黑制度在内的大宗商品都已进入"调控"周期,价格拐点已经到来了吗?企业应如何应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

< h1级""pgc-h-arrow right-"数据轨道""16">调节手冷却</h1>

从近期大宗商品市场的表现来看,市场价格明显偏离供需基本面,监管部门遏制大宗商品价格过度上涨的意愿明显。

5月1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以下简称"全国常委会"),部署和做好保持商品供价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工作。有人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不利影响,加强对现货市场的联合监管,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发现异常交易和恶意投机。

全国发布会例会、期货市场夜幕消息,黑色商品多个品种上演了一股下行潮。截至5月20日收盘,炼焦煤下跌7.98%,动力煤下跌8%,铁矿石下跌5.7%,螺纹钢、焦炭和热轧均下跌近5%。

这是该国一周内第二次"命名"商品价格。5月1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全国人大常会,要求跟踪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市场变化,有效应对商品价格过度上涨及其相关影响。

"这么多年过去了,首相对大宗商品的持续发声是前所未有的。一位行业分析师叹了口气。

事实上,为了遏制大宗商品价格的加速上涨,国内当局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进行监管。

5月10日,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发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预警,调整动力煤、螺纹钢、热轧卷板等黑色商品区间、交易保证金和费用。"最近期货市场的下跌与一些多头头寸的平仓有关。有业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5月14日,河北省唐山市及上海市有关部门对当地钢铁企业进行了访谈,强调要加强价格管理,不得制造或传播涨价信息,维护钢材市场价格秩序。

如此严格的监管将如何影响大宗商品市场?

一德期货黑色事业部副主管刘文生告诉财经,近期政策主要是降低市场投机看涨预期,从而实现稳定预期,属于预期管理类。以钢铁为例,现货水平在前期有一定的恐慌,但当现货价格接近五一节前的价格水平时,交易员持有现货已经难以获利,因此价格情绪趋于稳定,而短期国内外现货基本面变化不大,需求不会迅速下降, 钢厂价格仍然相对强劲。现阶段,钢价从大幅上涨阶段进入跌势阶段,交易员猜测降温,库存将保持在正常水平附近。

市场对黑色商品的后市场趋势犯了一个臭错误。

鹏洋基金股权投资部副主任张旺告诉财经,以内政政策为主要影响、内需约束明显、国内供应约束明显的品种,如线、铝等品种,未来下跌的概率较高,而受全球需求驱动、因海外疫情反复受供给限制的品种,未来下跌的概率更大。

"政策抑制是分阶段的,最终市场将回归供需基本面,国内外需求良好,现阶段仍处于季节性旺季,如果疫情爆发没有太多突变因素,钢价可能逐渐趋于温和小幅上涨或区间波动。不过,现阶段南方多雨的日子,江南雨季后期也会到来,会对需求产生影响。江苏福士数据研究所所长蔡从正在接受《财经》采访时告诉蔡才政。

另一方面,黑色大宗商品的下跌导致前期下行周期库存大幅上涨。5月20日,煤炭、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行业领跌。

如何看待非周期市场的2021年A股市场?卡斯特罗资源精选基金经理苏文杰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继续看好顺周期板块,原因有二,一是本轮主动补货期可能超出预期,从库存周期来看仍处于主动补货阶段;

不过,5月20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院院长黄彦明在一次论坛上表示,"周期性股票近期一直很火,但我想说周期已经到了顶峰,如果你说我们去买产品还是买股票,周期不能因为产品价格上涨而匹配。"

<如何应对<h1级"pgc-h-right-arrow"数据轨道">"33"下游的涨潮</h1>

事实上,在本轮大宗商品价格调整之前,国际和国内工业价格自2021年以来持续上涨,尤其是以铁矿石和钢铁为代表的黑色大宗商品的上涨,令人担忧。

5月10日,国内期货市场铁矿石期货主合约直升和下至1326元,螺纹钢、热轧卷的主合约均突破6000元/吨大关,均创下历史新高。

在现货市场上,以钢材价格为例。"4月份,钢材宽幅回升,迅速稳固5000元大关,也马不停蹄,5月份继续冲刺6000元大关,辊板类更强,部分品种突破7000元。王说。而钢材价格的飙升,也不断激发企业的积极性。

董说,国内钢企的吨钢利润一度超过1000元,"工业用钢利润较高,建筑用钢利润略低。从生产情况看,有限产区的钢厂严格执行限产条件,非限产面积还是为了努力生产,今年最大的特点是由于废钢价格低廉,原材料价格较高,电弧炉钢厂以前在谷中生产, 现在是全天候生产。"

钢材产品成交量上升,带动钢材市场交易火爆。王说,一些市场在早期因为价格上涨太快,购买成本增加,一些贸易商为了提取资金,接受现金出货。当时,钢厂订单生产比较充足,部分库存为负,且需求阶段性不断增加,所以一旦出现数量或超卖,钢厂就会出现封口、停止上报的情况。

在董氏看来,这股钢牛市的到来,除了受到供给侧限产限制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下游需求旺盛。对于建钢来说,房源不投机这一政策带来的房地产行业再升级、成交量增加,房地产企业总是匆匆忙忙,施工会使建材需求趋于稳定。对于工业用钢而言,制造业今年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强劲需求,主要是因为国内外都处于主动补货周期,而制造业产业链特别长,一旦形成趋势,很难改变,尤其是海外积极补货势头非常强劲, 导致海外热轧辊价格大幅上涨,推动国内热轧辊价格创下新高。

钢价上涨打开了上游钢厂的利润空间,但也给下游钢材深加工企业以及建材、家电等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和风险。

制造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无奈只能通过价格调整来转移终端市场的成本压力。以家电行业为例,今年1月以来,已经出现了包括奥克斯空调、志高空调、海信、TCL等多个品牌的价格调整,价格区间在5%-15%左右。

当原材料价格已经明显高于下游制造业收到的订单时,一些制造商选择撤回订单,以避免更大的损失。"因为涨价太快,有些订单的差额是1000-1500元/吨以上,而不是货源亏损,不如直接支付违约付款并重新订购。王说。

作为微观经济个体,对行业基本面变化的看法有时可能相对模糊和滞后。商品价格的急剧上涨和下跌也使企业经营和管理库存变得更加困难。对于波动较大的市场,通过期货市场对冲,不是对冲风险的好方法吗?

此前曾担任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对冲顾问的蔡从正表示,此前钢价和利润处于较高水平,政策面临转机,应该有很多钢厂开展套期保值操作,但从目前来看,钢厂实际参与的套期保值率还不太高, 该行业可能不到10%。主要是国有企业缺乏套期保值制度、风控和合规约束,经营稳健。民营企业在贸易环节经营较多,在工厂末端,保值干预的深度不尽相同。也有不少钢铁企业实际上在进行不准现货的投机。

他向《财经》记者介绍了多种对冲方式。在他看来,从钢铁行业来看,套期保值操作大多在工厂和贸易端进行。

工厂端对冲是从锁价订单成本管理、原材料采购成本管理、成品库存管理和虚拟钢厂利润管理等方面。例如,锁价订单管理,现货方和下游客户签订远期锁止单,期货方对应购买铁矿石,焦炭合约锁定订单成本,或原材料采购成本管理,从产业链供需关系和突发事件来看,在期货市场进行原铁矿石、焦炭盘虚拟库存采购, 以防止和对冲后期价格上涨。

钢厂贸易端主要是钢厂交易平台铁矿石价格的采购和库存管理,买卖方向。当然,还有一种基于点差的交易模式,要确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基差,后期现货交易价格是期货价格的基础点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