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彭强从北京报道,"飙升"和"暴跌"成为近代商品期货市场的主题。
在供需带动下,动力煤、焦煤、焦炭组成的"煤三兄弟"近年来价格飙升。另一边的铁矿石继续坠入深渊,在短短几个月内,它已经从难以形容的历史高点跌至这一波商品价格上涨浪潮中的罕见现象。
煤炭价格高企正在烧伤一些下游行业,炼焦煤和焦炭价格上涨继续挤压下游钢铁行业利润空间,动力煤价格飙升水泥、燃煤电厂苦涩。除了安全和压力降低能源生产外,年底围绕能耗的双控运行悄然启动,为各行业带来更加复杂的冲击。
煤炭飙升,铁矿石暴跌
煤炭价格近日引起关注,虽然近期涨幅相对平静,但价格仍处于历史高位,动力煤期货价格上涨超过1000元,整体市场没有明显降温迹象。
截至北京时间9月17日,动力煤主力期货合约价格达到1057.8元/吨,在触及1094元/吨的高点后,较一年前人民币/吨上涨近80%,9月10日触及3099元/吨的高点,同比增长一倍多,焦炭价格同比上涨3218元/吨, 最高触及3847元/吨高位,几乎是同比的两倍。
现货市场,煤炭供应紧缺的局面持续存在。陕西榆林等地的矿企生产销售,许多电厂和化工厂无奈地接受高价,进入煤炭热潮。
在全球范围内,大宗商品价格的繁荣并未消退,原油、天然气、铝和铜的价格都在上涨。但上半年表现强劲的铁矿石最近几天一直在暴跌,来自一个极其罕见的市场。
铁矿石价格指数于9月8日开盘,并继续下跌,在截至9月17日的八个交易日中下跌24.3%至每吨32.3$US。根据5月份创下的每吨233$US的历史新高,铁矿石期货的高价在短短四个月内被切断。
9月17日,新加坡10月交割铁矿石期货的主要合约跌破每吨100$US,一天内下跌逾7%,至2020年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铁矿石期货创下有史以来最差的周表现。
国内方面,截至9月17日下午,铁矿石合约已跌至每吨629元,跌幅为53%,为2020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供需主导冰火两天
煤炭、铁矿石和钢铁等期货,统称为黑线,在今年上半年飙升。现在,由于供需的变化,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自7月底一个多月以来,炼焦煤期货价格创历史新高,整个煤炭板块涨幅近70%,涨幅的原因除资本外,主要是供需矛盾。
朗格钢铁网高级分析师王思雅指出,上半年国内炼焦煤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钢价大幅上涨,刺激了钢厂的生产热情,焦炭和炼焦煤需求不断增长,煤炭供应不足导致价格上涨。
本周以来,煤炭价格一直下跌,一方面由于政策收紧,如大公司一再提高费用和利润,通过提高交易成本来遏制疯狂的投机,以冷却双重焦点;在综合因素的影响下,煤炭价格直接走下坡路。
从整体上看,目前国内煤炭进口主要来自蒙古、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家,因为煤炭运输受气候影响较为直接,因此到货周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供应不稳定的情况下,当前价格仍有一定的支撑。
一家大型煤化工行业相关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近期炼焦煤价格、焦炭价格也随之上涨,但炼焦煤的成本已经明显挤压了焦炭的利润,焦炭企业的利润率有限,一些企业已经处于盈亏的边缘。
在铁矿石方面,下半年开始的限产政策逐渐落地,直接影响铁矿石需求,供需变化导致铁矿石价格大幅下跌。从政策层面看,上半年产量大幅增加的地区粗钢产量有待大幅减产,部分地区钢铁行业遭遇了能源消耗双重控制的影响,在生产限制的基础上再次减产。
王赛达指出,对于铁矿石来说,需求侧限量仍抑制铁矿石,供给侧增量压力还好,目前情绪低落,铁矿石短期内难以回升。
在钢材方面,虽然生产限制有所收紧,但地面上仍有一定的周期性,目前钢厂普遍减少,更集中在个别地区,其余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值得注意的是,电力资源的紧张导致功率极限增加,进而影响生产,预计产量将持续下降至10月。
产业政策持续影响市场
大宗商品价格的急剧变化,加上新政策的出台,对水泥、煤电、钢铁、焦化等行业产生了更为复杂的影响。
今年以来,发生了多起安全事故,在严峻形势下,安全检查工作变得更加严格,直接影响了许多地方煤矿的产量。此后,经济发展和夏季高温导致电力需求激增,进一步刺激了煤炭需求的增长。从下半年开始,多站点能耗控制开始真正移动,功率限制生产限制变得更加普遍。
中电表示,目前煤电企业燃料成本大幅上涨,但难以有效向外疏导,亏损严重,普遍资金周转困难。国家已采取措施,注重仓储和供应,目前正重点关注东北地区和供热电厂,以保持民生底线。为了控制能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高耗能行业实施有序的生产政策,并出台节电措施,后续用电和煤的消耗量将大幅减少。
另一方面,云南、广西、江苏、山东、山西等地已明确两大高区间,加紧了管理能耗双重控制。
江苏省节能形势严峻,近期已在水泥、钢铁等行业实施限产或停产,云南、贵州等地因能耗控制而对电解铝、水泥等行业限制用电,这也直接导致当地水泥、铝等价格上涨。
有水泥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煤炭价格上涨推高了水泥价格,生产限制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但整体市场需求并不强劲,呈现出供需尴尬的局面。
详情请下载21金融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