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和莱姆一起进入科幻哲学世界“水木科幻周·莱姆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作者:星星飞翔

2021年10月9日下午,由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主办的“莱姆作品研讨会”在pageone书店举办。著名科幻作家江波,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师、莱姆作品译者毛蕊,北京大学研究员王洪喆、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陆楠楠、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沈卫荣、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贾立元,与波兰文化研究者们共聚一堂,探讨这位波兰科幻大师为世界留下的文学瑰宝。

​和莱姆一起进入科幻哲学世界“水木科幻周·莱姆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斯塔尼斯瓦夫·莱姆 (stanisław lem 1921.9-2006.3)是波兰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一生创作了三十多部长篇小说和众多短篇佳作,被译为52种语言,全球畅销4000余万册,代表作有《索拉里斯星》《未来学大会》《惨败》等。很多国内读者了解莱姆,都是从《索拉里斯星》开始的,这本书作为莱姆当之无愧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分别被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和史蒂文·索德伯格搬上荧幕,塔氏《飞向太空》铸就了影史经典。

今年适逢斯坦尼斯瓦夫·莱姆诞辰100周年,一批莱姆作品中译本由中国出版界集中推出,其中包括译林出版社推出的“莱姆全集系列”、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机器人大师》、以及即将推出的莱姆的哲学散文集《技术大全》。以此为契机,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中心特举办本次研讨会纪念这位伟大的波兰科幻作家。

​和莱姆一起进入科幻哲学世界“水木科幻周·莱姆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波兰语译者毛蕊:每向莱姆走近一步,都是进步

活动现场,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师、莱姆作品译者毛蕊老师回顾了中国与波兰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又通过亲身翻译《机器人大师》的经历全面介绍了莱姆先生作品和风格。

​和莱姆一起进入科幻哲学世界“水木科幻周·莱姆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科幻小说是莱姆获得最大成就的文学体裁类型,他凭借自己的奇思妙想,高屋建瓴,将科幻文学提升到了极高的艺术高度。”毛蕊介绍说,科幻小说创作外,莱姆是一位全才作者:“莱姆是一位语言游戏的大师,他有丰富而全面的理工科学识、对未来世界的深刻思考以及独特的写作魅力。在作品里,莱姆擅长将哲学与历史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毛蕊说。

谈及翻译感受,毛蕊告诉记者,从波兰语直译莱姆是一项有挑战的工作,“在近两年的翻译过程中,我始终被复杂的情绪所包裹。骄傲能够直接与天才莱姆对话,徜徉于他的赛博宇宙。我深知与天才间的距离,恐怕需以光年计,但是每向他走近一步,都是进步。”

​和莱姆一起进入科幻哲学世界“水木科幻周·莱姆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专家分享:多角度理解科幻大师的哲学宇宙

活动现场,来自不同领域的莱姆小说爱好者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分享了阅读感受。科幻作家江波谈到,莱姆作品从哲学高度向下兼容、以童话方式表达故事,江波表示这种思想的高度、深度与故事可读性的成功融合,值得科幻创作者的深入思考。

王洪喆研究员介绍了莱姆发表于1964年的非虚构作品《技术全书》及其思想的渊源,并指出要把莱姆的科幻写作和非虚构的作品相互参照才能真正进入到他的思想世界。陆楠楠副教授介绍了莱姆漫长而富于变化的创作生涯,指出莱姆越过文学体裁的边界、打破虚构和非虚构的边界乃至开辟崭新文学风格的独特贡献。

​和莱姆一起进入科幻哲学世界“水木科幻周·莱姆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在一个时代,莱姆用作品对人类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度的思考,在这一点上,莱姆与庄子颇有相似性。”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中心执行主任、中文系副教授贾立元在总结发言时指出,“这说明科幻小说可以被视作科技时代的新寓言。莱姆证明了科幻作家可以是伟大的作家,科幻文学可以是伟大的文学。”

​和莱姆一起进入科幻哲学世界“水木科幻周·莱姆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据悉,本次“莱姆作品研讨会”是2021“水木科幻周”的预热活动。科幻周系列活动由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主办,活动于10月9日-17日举行,包括“2021清华大学青年作家工作坊”(线上)和以科幻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专家讲座、电影及戏剧赏析等内容。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知依

编辑/乔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