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北大教授王青松,隐居深山11年,花光350万积蓄,如今怎样了

作者:鬼谷子思维

2000年,北方大学霸主青松和同样是北京大学教师的妻子做出了一个决定:放弃原来的"铁饭碗",回到隐蔽的山林中。这让无数人大吃一惊。

这个穷家一潭穷困潦倒,用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大国政治系的本科生和北京大学法学研究生,通过阅读实现了人生曲线超越了你儿子的寒门,为什么要在康庄大街前放弃,做出如此惊人的选择呢?

北大教授王青松,隐居深山11年,花光350万积蓄,如今怎样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

北大教授王青松,隐居深山11年,花光350万积蓄,如今怎样了

20世纪60年代,王庆松出生于河南省洛阳乡下,祖为农民。对于同学们来说,阅读是唯一改变人生的机会,王青松也不例外。

高中毕业后,他被信阳国土委看好,成为他们秘密局的成员。

能进入这个秘密局,不仅需要有很强的记忆力,还要要干净利落,不能干部和孩子,正是这三点,王青松都在排队。

然而,公务员的"铁饭碗"一直不热,他的心开始不安,1979年,高考第三年复会,致力于学习他做出了重大决定,改变了他未来的人生道路——放弃公务员制度,参加高考。

命运永远关心每一个努力工作的人,王青松作为洛阳市的文科,成功成为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的一员,当年他只有22岁。

北大教授王青松,隐居深山11年,花光350万积蓄,如今怎样了

班上有58人,但22岁的王青松却成了自己的大哥哥,也许是因为之前在国委工作,王青松带着"干部"的习惯,每天都穿皮西装,行为作风是"板和眼"。但这并不妨碍他赢得同学们的喜欢,毕竟他对同学的要求是要有求必应。

就连比他小六岁的唐也曾打趣道:

手脚带着一种稳定感,自然让我们尊重,甚至晚上我睡翻身,都要轻手轻盈,敬畏。

在80年代初,能读懂高中毕业的书,都很少见,更不用说能读名大学了,也是本科毕业后,留在学校继续攻读法学硕士学位,王青松可以说是你儿子冷门出门的典范,也是很多人心中骄傲的天子。

北大教授王青松,隐居深山11年,花光350万积蓄,如今怎样了

1985年,国内掀起了一股"气功养生"热潮,从小就学习武术王青松的优势,他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于是,他学会了,和古代气功养生理论相结合,变成了"气功大师"。

他创办的这门课程,尽管以每人10元的价格收取学费,却被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学生打破,他赚了350万元,在一个千家万户"奢侈"的时代,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个选择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猜测。在北京大学校园里,王青松成为了"明星老师",其热度不亚于现在的网红老师。

北大教授王青松,隐居深山11年,花光350万积蓄,如今怎样了

校外设立健康班,为部门创收,王青松成了部门的熏香。

"活力全开"不仅让他收获了名利财富,更重要的是,在此期间,他遇到了自己的爱情。

北大教授王青松,隐居深山11年,花光350万积蓄,如今怎样了

她名叫张梅,比王青松小12岁,毕业于北京郊外汉语学院,在北京大学英语系任教。她抱着活泼的态度,走进了王青松的"健康班",谁曾想过,搭上了自己人生的顺风车。

看清秀,气质好,王青松一见钟情。

于是,他趁着上课的,走到张梅身边,用"力"只是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那一刻,却让张梅心为之一的温暖,走进了爱河无法自拔。

郎有意向,两人结婚,天然水入运河。

90年代初,"养活工作""去火化"的热度,王青松在学校的地位也有所下降,前进的道路,何去何从?王青松做出了人生的第二个选择——看医生。

不过,这条路并不像原来的"养生工作"那么一帆风顺,等待他也会是一连串的打击。

他以博士生的身份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唐毅杰教授,他以为自己虽然在单科和总分上都获得了第一名,但在面试阶段却被唐毅杰教授拒之门外。他没有死,第二年他还是转到了法律部门。

科博无望,未来一片迷茫,此时的他,经过一连串的打击,极度恼火的他不忍心继续在北京大学任教,但此时在他心中,渐渐有了新的计划。

北大教授王青松,隐居深山11年,花光350万积蓄,如今怎样了

1994年,王青松和张梅搬到了岳父母的家乡,在北京和河北的交界处,租了十几亩土地,种了蔬菜作物,养了鸡鸭等家禽,最初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生活那里很惬意,唯一的不便就是离北京大学有5个小时的通勤时间,这样来来回回,熬夜两天可以,时间长了,谁能忍受呢?

丈夫的事业遭遇了低谷,妻子张梅的事业一直一直受挫,无法坚持。

在北京大学的教学中,张梅连续5年没有被评为讲师,后来,电子教学的兴起,学校要求教师学习计算机,不仅可以在电脑上对她产生偏见,甚至会反对它。

1998年,张梅终于活了下来,辞去了教师职务,两年后,王青松也离开了北京大学。

没有工作,他们的生活会去哪里?

北大教授王青松,隐居深山11年,花光350万积蓄,如今怎样了

王青松讨厌农药和化肥浇灌蔬菜,他们一起,多年来积累了数百万的矿藏,承包了2500亩的沙漠山,租期50年,在那里他们过着陶渊明式的隐居生活。

北大教授王青松,隐居深山11年,花光350万积蓄,如今怎样了

为了打造属于自己的世界桃源,王青松找人建了一个水库,还在湖面上建了一个土胚室,一扇门就可以在湖面上淡出山的色彩,全目张力,实在是没有安静。

没有网络,没有电话,自己吃饭,因为没有电,晚上,靠蜡烛照明,直到很多年后,才用太阳能灯。

远离人群,呼吸新鲜空气,阅读古籍,唯一能了解外界的工具就是收音机。

但在村民眼中,他们是"不同的"。把一个好的北京大学老师不做,得来这个农村种地,是不是脑瓦特?

别说村民们不明白,张梅的父母已经两个以上决定了,生气不打地方。每当别人问起媳妇的情况时,他总是用一句话来阻止他们:"他们出国了",毕竟他觉得自己失去这个人不起。

北大教授王青松,隐居深山11年,花光350万积蓄,如今怎样了

为了营造绿色无公害的环境,王青松夫妻可以说是费力、昂贵。

在那里住了几年之后,王青松和妻子觉得现在住的地方不够"安静",花了四千五百万,搬进了山里。他们填满了高高的两个沟壑,把黄土铺成梯田。

他们吃的除了盐是用来买的,其他都是自己绿色的有机蔬菜,喝山泉水,甚至洗衣服和洗手刷牙都不使用肥皂和牙膏,而是用草灰和肥皂等替代品。

久而久之,这就会被外界拒绝,"清洗"也越来越严重。有一次,王青松下山做事,他带了食物和水,靠在被褥的背面,所以他从山上回来,也总是觉得不舒服。

北大教授王青松,隐居深山11年,花光350万积蓄,如今怎样了

而那些带着好奇心,想踏进自己"走出世界"来确切地摸索,他们都拒绝上门,对陌生人那么,甚至他们的岳父和岳母来山上参观,他们都很抗拒,他们会被安排在离自己家15米远的地方。

用他们的一句话来说:

人从外面来,吃的都是化肥食物,身上有味道,三天散开,污染对我们实在是太严重了。

吃可以自己种,用可以自己做,但是有孩子要做吗?

北大教授王青松,隐居深山11年,花光350万积蓄,如今怎样了

张梅当时怀孕35岁,在山里生活了很久,她习惯了一切"自己生",连生孩子也不例外,她不仅没有去医院进行例行的分娩检查,连接就是王青松亲自完成的。

在夫妻俩的期待中,孩子们日复一日地长大,却从未离开过山,对外界一无所知。

3岁那年,小玉跑遍了山,天真地给每只羊起了个名字,成为名副其实的"山羊指挥官"。

家长都是高知识分子,自然学习的孩子不会跌倒,小宇7岁,张梅拿着语言、数字,课外,给他上课。

每天早上去学习,下午养羊或牛,因为经常做农活,他比城里的孩子更强壮。

然而,一位拿着相机的朋友突然来访,儿子小玉先是害怕,然后相机的眼睛变得好奇起来。

"爸爸妈妈,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

儿子反复问道,外界的好奇心,感动了张梅和王青松最柔软的心,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选择,会不会影响儿子的未来吗?

北大教授王青松,隐居深山11年,花光350万积蓄,如今怎样了

再加上王青松夫妻在山林老林生活了十几年,不仅花了350万,而且收入几乎"0",为了维持山的经营,每年至少20-30万。

如果因为自己的选择,耽误了孩子的人生,这太自私了,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弱点,他不得不思考,孩子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

有一次,王青松的富友,得知自己的情况,千里迢迢山探望,看到他毛茸茸的脸、衣服、会见都会哭:

你是北京大学博士的表弟,蜻蜓现在混了,你得缺钱告诉我啊,我会帮你的,怎么不让你在这里得罪。

王青松礼貌地拒绝了富友的善意,曾经几何上,他们两人都毕业于北京大学,现在,一个衣冠楚楚,变得富有,一个破烂致富,成为农民。

这次朋友的来访,彻底震撼了夫妻俩隐居的心。为了回归社会,王青松也做了足够的"功课"。

他在新华社联系了他的老同学唐世成,邀请他到他的世界桃园,如果不是,唐世赞的新闻报道,引起了网友的注意,北京大学甚至表示愿意免费接受他的儿子小宇上学。

2011年,这对夫妇卖掉了他们的山区资产,结束了11年的隐居生活,并带领他们7岁的儿子走出山区,回到城市。

从唐世赞那里,王青松感受到了互联网的魔力,他打算自己种植无污染的农产品来推广,但价格是同类蔬菜价格的10倍,他甚至计划写一本书,叫《新桃花源头》或《原创》,记录自己多年来的隐秘生活,以震撼诺贝尔文学奖。

事情本来应该这么圆满结束,但这些年王青松一家"不见了",至今没有消息。

北大教授王青松,隐居深山11年,花光350万积蓄,如今怎样了

2020年3月,在王青松的朋友唐世成的一段视频中,我们了解到王青松为何再次从公众视线中消失。

原本王青松出山时,媒体接受采访,攻击北方大学,激怒了北方大学附属小,对这个儿子小宇学校毫无希望。

从那时起,他和他的家人再次从壳中收回。

也许是多年的"隐秘"生活,早已让王青松无法应对这个复杂的社会。

北大教授王青松,隐居深山11年,花光350万积蓄,如今怎样了

从社会精英到底层社会生存无法适应底层,夫妻的结局是嘘声。

有人说,北京大学培养像王青松这样只会逃避现实、不为国家做贡献的人,是浪费国家资源。

还有人说:如果夫妻咬牙切齿,努力面对困难,没有选择躲在山里逃生,无论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还是为了儿子小玉的未来,人生的轨迹,就大不相同,即使没有进入精英阶层,也不会成为底层。

不知道此时王青松夫妻,却已经后悔了自己的选择?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时间机器,没有后悔的药,在错过了难得的机会之后,很难踏上回归的正确轨道。

作者: 不要飞

負責編輯和規劃:《葉星》雜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