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观察者网一周外军评论:拉姆斯菲尔德的错误或许在于领先时代两步

作者:观察者网

温/观察员.com专栏作家习近平

本周,美国前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Rumsfeld)在建党一百周年前夕去世,他没有看到15架歼-20编队飞越天安门广场。这让我想起了美国现在正在抛出新一轮军改的事,会不会重蹈拉姆斯菲尔德军改的覆辙?

让我们来谈谈它。

本周国际媒体对中国军事发展的报道达到了另一个高潮,《华盛顿邮报》报道称,最近的商业卫星照片显示,中国建造了119个密集排列的洲际导弹发射井,这将大大提高其核威慑能力。

另一方面,卫星照片显示,江南造船厂备受瞩目的3号舰已经完成了岛屿升降,并且已经很清楚它配备了三个弹射器,两个升降机配置,即其飞机的起飞和着陆效率很可能已经达到了与美国核动力航母相同的水平。

到7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仪式上,15架歼-20战斗机抵达,向世界展示我们最现代化的空中力量。

前一天,两届美国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Rumsfeld)死于骨髓瘤。

观察者网一周外军评论:拉姆斯菲尔德的错误或许在于领先时代两步

《华盛顿邮报》公布的卫星照片称,该地点是中国正在建造的洲际导弹发射井。

观察者网一周外军评论:拉姆斯菲尔德的错误或许在于领先时代两步

展出15架J-20

正是因为拉姆斯菲尔德的去世恰逢这一轮的高潮,才在中美网络上出现了大量无所顾忌的评论。

在中国方面,愤世嫉俗集中在他在国际军事事务中的鹰派风格,毕竟他参与了阿富汗战争和入侵伊拉克,以及他一生的强硬反共主义,以及他最终对特朗普的强烈支持。

所以家里有个笑话,拉姆斯菲尔德说:"只要我活着,我就不会让一个共产党庆祝它的百年华诞......"

在美国方面,对拉姆斯菲尔德的愤世嫉俗集中在他的军事改革上,尤其是他第二个国防部长任期所推动的改革。

毕竟,这次军事改革让美国放弃了一系列已经接近完成的先进、强大的新型武器,转而企图用打击能力取代常规作战能力,花了很多钱研制出一系列甚至不那么华丽、既不华丽也不真实的武器装备, 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前一个时代的军事力量,而拉姆斯菲尔德领导了一系列军事力量的发展,完全变成了鸡肋骨。

但公平地说,拉姆斯菲尔德的军事改革并不像现在受到批评的那么糟糕。而且有很多事情,比如停产F-22的"罪行",真的不指望这个家伙。

要看到拉姆斯菲尔德军事改革,我们仍然要排除美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错误,以及由于财政、技术限制而打的"回程机票",回想一下,拉姆斯菲尔德军事改革的"第一心"。

至于拉姆斯菲尔德在两届国防部长任期内的所作所为,《观察家报》专栏作家陈峰昨日发表了一篇文章,"拉姆斯菲尔德改革了美军,但也打倒了美军。你可以看看它,在这里不多说。

事实上,通过他推动的项目,我们可以发现拉姆斯菲尔德军事改革的真正内在逻辑。

这是"火力优先"和"不对称打击"。

在拉姆斯菲尔德看来,未来战争的理想状态是美国总统按下发射导弹的按钮,问题就解决了,至少如果问题得到解决,只需要少数灵活的轻型部队来完成占领任务。

观察者网一周外军评论:拉姆斯菲尔德的错误或许在于领先时代两步

FCS系统实际上只是美军在军事改革中"牺牲"的一部分

事实上,打常规战争是按照核战争的逻辑进行的。

这并不难理解。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站在大规模精确打击时代的门槛上,美国和苏联的一批军事理论家指出,大规模精确打击行动的作战效能已经达到了与冷战时期使用战术核武器相同的水平。 甚至不仅仅是战术核武器。

而时代的精确打击武器,主要是各种巡航导弹和飞机发射的精确导弹药,都是那种能快速穿越山川、突破敌人重重防御、在军队中拿第一层的东西。

不知道有没有朋友记得之前的火车长和一位设计国际象棋的朋友谈"近战"计划,当我们提到一件事,那就是根据美国陆军的战斗理论,"近战"仍然是美国陆军理论的"决定性"阶段,也就是说,按照这个理论, 远程精确打击无论如何只是削弱敌方作战能力的一种手段,最后双方仍要进入近战阶段,依靠步枪、坦克炮、反坦克导弹。甚至手榴弹和刺刀来做出最终决定。

观察者网一周外军评论:拉姆斯菲尔德的错误或许在于领先时代两步

自美军提出以来,信息战已成为所有人讨论的中心。

观察者网一周外军评论:拉姆斯菲尔德的错误或许在于领先时代两步

但根据美军的战斗理论,"近战"仍然是决定成败的关键阶段。

但在拉姆斯菲尔德看来,随着大规模精确打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全面进步,从逻辑上讲,当这两种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时,"近战"可能不再是"决定性"阶段,这不再是决定性阶段,而只是收尾行动的"清理"。

冷战结束时,由于苏联继任者在相关领域停滞不前,这种逻辑基础得到了加强,它不再仅仅是一种合乎逻辑的可能性,而是一种真实的可能性。拉姆斯菲尔德的军事改革就是要使这种合乎逻辑的可能性成为现实,从而与对手拉开根本的差距,而这是一个"永久"的优势,美军不会因为对手在现有武器装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而失去优势。

因此,我们应该看到,拉姆斯菲尔德的大多数"截断"项目,无论是十字军自行火炮、科曼奇直升机还是CG-21巡洋舰,都是冷战时期"罗马斗兽场"思想的产物。今天备受诟病的"拉姆斯菲尔德无用玩具",如史崔克旅和LCS乱扔的战列舰,正是在这场军事重新构想浪潮中会削弱的东西。拉姆斯菲尔德的愿景是削弱这些方面,以换取加强他真正关心和推动的方面。

在拉姆斯菲尔德的愿景下,装备史崔克旅(当然,应该说是史崔克之后真正需要装备的FCS未来战车家族)和濒海战舰,切断一系列冷战遗物并节省大量资金,将真正加强美国军队,一个基于信息的网络系统,将加强"上帝般"的视角,为指挥官提供近乎无所不知的视角,以应对一切。在战场上近乎实时 地另一种是完全增强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在拉姆斯菲尔德看来,美军将凭借F-22战斗机获得绝对的空中优势,届时大量F-35战斗机将能够以接近零的损失率高效、准确地将制导弹药物投射到敌人的头上,当然B-2将消除敌人影响深远的后方后方的目标。

陆军的主力作战力量,其实取代了现有的野战炮兵"网火"导弹,在40-120公里的射程内,这种导弹可以直接摧毁任何敌方地面目标,无论是坦克、步兵车、阵地、指挥,只要它装备了"陆军战士"系统的美步兵标出,就会有"净火"导弹飞来摧毁它。

如果敌方拥有强大的防空系统,而一些目标使F-35和B-2难以突破,那么美军就可以利用陆军的战术导弹和新一代空射巡航导弹来防止破坏。在拉姆斯菲尔德的愿景中,美国军方正在开发陆基,海基和空射高超音速导弹,以一劳永逸地实现这一目标。

在如此强大而灵活的远程打击系统的支持下,美国地面部队轻量化和特种部队是有道理的,美国海军放弃CG-21发展濒海战舰是有价值的,美国空军已经有可能放弃三代飞机。

观察者网一周外军评论:拉姆斯菲尔德的错误或许在于领先时代两步

所以问题来了,不要搞CG-21,在更换了濒海战舰之后......

观察者网一周外军评论:拉姆斯菲尔德的错误或许在于领先时代两步

节省下来的钱不是用来开发"快鹰"导弹,而是用来建造更多的濒海战舰......最后。。。。。。

然而。。。。。。

不幸的是,拉姆斯菲尔德是如此有能力,以至于他已经完全压倒了美国军方的保守派声音,他们对拉姆斯菲尔德的军事转型感到不安,认为他的愿景太先进了,美国高级军官不能被旧人扫地出门,或者被迫改变主意,他的计划是美国军队未来无可争议的前进方向。

但事实证明,"保守派"对拉姆斯菲尔德军事改革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网络通信技术,无论是通信能力还是可靠性,都离设计目标还很远,而高超音速导弹进入实用阶段也需要巨大的资金和人力投入,而电磁炮等更具革命性的武器,更不用说当时了,直到今天还没有实际应用条件。所谓领先时代一步就是天才,领先两步就是......拉姆斯菲尔德走了。

因此,经过十年的发展,这些旨在大幅提高美军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关键装备,没有一个已经实现,而当时用技术开发的新一代战术互联网在经历了十年的失败后已经失败了,需要用新技术重新推出。

另一方面,拉姆斯菲尔德军改的"牺牲"部分已经突飞猛进,毕竟可以省钱,技术难度比较小,国会愿意批准吗?

更有甚者,在这种趋势形成后,拉姆斯菲尔德随后担任美国国防部长的任期进一步主动加剧了这种"自毁长城"式的逆向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是取消了F-22的后续生产和开发计划,并大规模推广了史崔克旅。

毕竟,拉姆斯菲尔德军事改革的前提是,世界上再也不会有另一个强大的对手可以像苏联那样,在各个领域与美国一起博弈,所以这些决定虽然不是拉姆斯菲尔德直接做出的,但确实是他政策的合乎逻辑的延续。

众所周知,当美国再次面对"点对头对手"时,拉姆斯菲尔德军事改革的前提并不存在——新对手很清楚,拉姆斯菲尔德军事改革的大方向其实并没有错,而是美国自身的实施存在问题。

因此,这个新对手的发展逻辑有两个调整,一是这个新对手不追求这种虚无主义目标的"永久"优势,在他们的逻辑上,"强敌"永远不会落后于自己——至少不会落后太多......

观察者网一周外军评论:拉姆斯菲尔德的错误或许在于领先时代两步

在美国的对手眼中,这就是它必须的样子......

观察者网一周外军评论:拉姆斯菲尔德的错误或许在于领先时代两步

即使真正的美国军队已经变成这样......

这也是有道理的,毕竟这个新对手因为技术落后而从天上到上层国家都受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历史的打击。

因此,这种新对手的逻辑不会出现在"近战"退出"决定性"阶段的概念存在,即使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如何进步,面对强大的敌人仍然要准备用刺刀战斗到胜利的阶段。

其次,新对手的发展重点牢牢地钉在了远程精准打击和网络化上,不难理解,既然这是未来的方向,那么自然应该把发展放在增量的优先位置,而不是先考虑如何"去库存",这是任何销售经理都会告诉你的。

十年后,当太平洋两岸基于对新军事变革方向的类似理解,评估过去十年来所做的改变时,谁更好是没有争议的。问题只是,在未来十年内,美国是否能够摆脱这种以拉姆斯菲尔德命名的军事改革,但不会像最初设想的那样,以及美国的竞争对手将如何进一步加强其现有优势并弥补其短期问题。

因此,从本周外媒对中国军事发展的报道,以及美军的最新发展来看,我们可以说几点。

第一,核力量。中国的核电对美国来说绝对处于劣势,现在无话可说。我们预计未来不会通过核威慑或核查取得最终胜利,但随着美国将我们作为"大国竞争"的目标,我们不能再假装看不见。

中国核力量的加强程度可以讨论,但我们目前的核力量加强水平肯定不足以达到真正确保我们实现战略目标的水平,这是我们在未来十年需要完全补充的一个教训。当然,也有人不得不说,发展核武器的劳动和人是钱的伤害,但作为国家尊严和国家安全的最终底线,我们现在投入核武器的每一分钱,都是值得的!

第二,航空母舰。其实,航母只是一个代表,即"传统"军事代表,也可以将这种逻辑延伸到常规陆军、空军,我们目前在这方面对美国处于劣势,离真正的"够"还有相当的距离,既然是要"追赶",那么我们的发展速度就一定比对手更大。所谓十向下降,即使我们今天已经发展到这样的程度,美国仍然可以依靠常规军事力量的优势给我们施加压力,这样我们未来的发展,不仅不能放慢速度,而且会继续加快。

第三,歼-20战斗机代表了先进的军事实力。在过去十年中,我们不仅缩小了与美国在这一领域的差距,而且在高超音速等远程打击武器领域获得了优于美国的优势,而且美国现在意识到他们过去所犯的错误,并将努力纠正这些错误。 所以我们当然不能放慢脚步,继续努力,决不能松懈。

也就是说,结论很简单,要实现强军的目标,要实现世界一流的军队,我们远远不能在各个方面放松,党的百年只是打开了通往下一个百年征程的大门,革命还没有成功,同志们还需要努力!

观察者网一周外军评论:拉姆斯菲尔德的错误或许在于领先时代两步

我们的目标,必须实现,我们的目标,必须能够实现!

在美国方面,美国空军最近提出了他们的"马赛克战争"理论,与之前的"海对陆"和"空对海一体化战"理论相比,可能是第一个反对"同等力量"对手的新概念,而美国海军的"分布式杀伤"理论在方向上是一致的。

根据这一理论,未来美军将进一步实现"去中心化",对抗对手强大的"点"能力,美军将打乱自己的脉络,不再拥有全身战役战术节点,从而降低远程精确打击的有效性。迫使你的对手与自己进行消耗战。

其实这还是拉姆斯菲尔德的军事改革思路,但现在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和实际需要来实现。

然而,虽然提出了该计划,但需要时间才能实现。未来十年,无论是"马赛克战争"还是"分布式杀伤",都只是一个概念和方向,美军其实还是要靠传统的战役战术来让自己动起来。在此期间,美国军方实际上已经承认,它处于相对脆弱和易受伤害的劣势,正如今年的美国军费开支辩论所证明的那样。

换句话说,美军在这段时间将被迫采取防御立场,因此对于美国对手来说,如何利用这个窗口来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将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不仅如此,美国的对手还需要在这段时间里尽可能多地积累优势,为调整完成后美国未来可能发动的军事攻势做好准备,毕竟没有人知道十年后双方的整体国力会是什么样子。

不过,在现在美国的实际情况下,恐怕美国未来十年的发展并没有那么乐观,从经济角度来看,美国和这个主要对手的对抗一定是自己造成的,如果未来这种对抗更加激烈, 美国失去的主要竞争对手目前提供的是廉价消费品,那么美国的社会矛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这是意料不到的。

但让我们不要去想这个不可预见的事情,如果双方在斗争中保持最后一条战线,即没有经贸往来,但在一些美国仍有优势加强对对手的限制的领域,反过来,美国的对手也继续与美国在国际金融等领域保持低水平的合作,而美国则是美国的命脉。国家。那么美国经济也有可能仍然无法突破其固有的缺陷,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发展速度不会支持全面实现新的军事变革的最高目标,只能按照某些优先事项,部分实现。

就目前而言,美国并非不可能争论哪个是其未来的优先事项,新的错误正在出现。

当然,我们仍然期望敌人在这里广阔,假设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不会有大错,十年后,新的美军将拥有高超音速武器、低轨道卫星基下一代战术通信指挥网络和侦察预警系统,以及符合时代方向的新一代海军部队。

那么价格是多少呢?陆军实力很可能进一步下降,海军陆战队将在很大程度上失去进攻能力,空军第六代战斗机的研制将进一步推迟。

到那时,距离的暴政将是美国最大、不可逾越的短板,这是我们老生常谈的课题,美国西太平洋只有星光熠熠的岛屿,而我们又有了一个大陆,这将是美国无论如何都无法克服的问题。

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下,即使美国军事发展到位,也无法回到原来的两岛链给我们带来巨大压力,更不用说,到那时,第一个岛链一定是假的,甚至可能成为西太平洋大国的第一道防线。而第二岛链,本身并不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只是少数零星的基地,无法支撑新的战略攻势,即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政策已经完全破产,已经预料到了。

至于未来,也许我们没有办法详细讨论,但有一点可以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一百年后成立时,我们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本文为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在WeChacn上关注观察者的WeChacn,每天阅读有趣的文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