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毛主席三次提出访美,都被这个人拒绝了,美国人恨了他一辈子

作者:历史客栈

上个世纪下半叶,中美两国一直是对立阵营,双方戏谑自擂,相互指责,直到今天,仍有许多刻板印象。但事实上,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对美国的印象非常好,1945年左右,毛主席三次提出访美。

不幸的是,毛主席的三个愿望被一个人拒绝了,以至于美国人仍然记得他当年的行为。这个人就是赫尔利,时任美国驻华大使。

在抗日战争的后半段,通过周恩来的努力,美国驻华使馆的大多数外交官都对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感兴趣,自然引起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注意。

当时,罗斯福虽然支持蒋介石政府,但他对蒋介石的无能,特别是国民党的腐败深感不安,并对此深恶痛绝,因此,当他听说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时,他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经罗斯福批准,1944年7月22日,美国军事观察组飞往延安,由布拉德上校率领,美国驻华大使谢伟士、易登等人陪同。

毛主席三次提出访美,都被这个人拒绝了,美国人恨了他一辈子

(图片:毛主席在延安机场迎接美军观察团)

访问期间,美方非常友好,提出为延安至少25000名游击队员提供食物、衣服和其他装备,以及至少10万支伍尔沃斯单发手枪,并设立专门学校,训练他们如何使用这些武器。

毛主席还高兴地同意延安军民人员向美军提供必要的支持,并特别提出他和周恩来将前往美国采访罗斯福总统。

如果这个计划能够实现,以毛泽东的伟大魅力,辅以周恩来的长袖好舞,必将对罗斯福产生重大影响,未来中美密切合作也十分有希望。不幸的是,该计划遭到了赫尔利的反对。

当时的罗斯福总统的私人特使赫尔利被描述为"一个骄傲、虚荣、无知和傲慢的人"。赫尔利的选择证实了他的"无知和傲慢"。在他看来,罗斯福总统支持蒋介石的政府,所以我们应该站在蒋介石一边,不要跟延安扯上关系,罗斯福没有见过毛泽东。

这证明了赫尔利的政治短板,他对政治过于不敏感。

毛主席三次提出访美,都被这个人拒绝了,美国人恨了他一辈子

(图片:重庆谈判时的赫尔利)

1944 年 12 月 15 日,海尔在美国战略情报局成员克罗姆利的陪同下再次访问延安。1945年1月9日,克罗姆利给驻华美司令魏德梅发了一封电报,说:"延安政府要派一个非官方团体到美国,向感兴趣的美国人和官员解释中国的现状和问题。以下是他们绝对秘密的建议:如果罗斯福总统提出以中国主要政党之一的领导人身份在白宫接待他们,毛泽东和周永康愿意立即一起去华盛顿或单独前往华盛顿进行探索性会谈。"

在电话会议开始之前,周恩来也特别告诉他:"赫尔利将军一定不能被告知这件事,因为我不相信他的判断。"

在毛主席和周恩来看来,魏德美虽然不熟悉,但这个人自从来到中国后,亲延安派的包瑞德、谢伟斯等人都很重,至少在位置上不会像赫尔利那样偏颇,让他传递下去,无疑比赫尔利更信任。

然而,不幸的是,克罗姆利发出的电报错过了这个消息,赫尔利知道了。赫尔利对魏德美有意见,魏德美在中国太强大,干涉了他的行动。特别是,与中国政府打交道应该是中国大使的事情,而不是美军驻华指挥官的干预。所以这一次,他抓住了把手,告诉了罗斯福。

毛主席三次提出访美,都被这个人拒绝了,美国人恨了他一辈子

(图片:魏德美和中国飞虎队队长陈纳德)

在压力下,魏在一份声明中说:"美军在中国的首要任务是支持现任中国政府。于是,毛主席访美的计划再次落空。

克罗姆利先生对这一事件感到遗憾,直到晚年,他说是他的不显眼导致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1945年3月,谢伟思再次访问延安。毛主席也再次向他提出,希望能亲自与罗斯福讨论一些问题,澄清双方之间的一些误解。

然而,赫尔利又一次跳出来,坚定地站在蒋介石一边,反驳了谢伟思向中国共产党提出好观点的计划。谢伟斯不得不遗憾地回到美国。

4月12日,在谢先生返回美国的同一天,罗斯福总统因突发脑出血去世。

直到今天,许多美国人仍然有很多美国人痴迷于此:如果不是赫尔利成功访问美国,新的中国就不会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世界也会大不相同。

可惜,历史上没有"如果",所有的成败,在历史上长河成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