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主席三次提出訪美,都被這個人拒絕了,美國人恨了他一輩子

作者:曆史客棧

上個世紀下半葉,中美兩國一直是對立陣營,雙方戲谑自擂,互相指責,直到今天,仍有許多刻闆印象。但事實上,在抗日戰争期間,中國共産黨的上司人對美國的印象非常好,1945年左右,毛主席三次提出訪美。

不幸的是,毛主席的三個願望被一個人拒絕了,以至于美國人仍然記得他當年的行為。這個人就是赫爾利,時任美國駐華大使。

在抗日戰争的後半段,通過周恩來的努力,美國駐華使館的大多數外交官都對共産黨上司下的延安感興趣,自然引起了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注意。

當時,羅斯福雖然支援蔣介石政府,但他對蔣介石的無能,特别是國民黨的腐敗深感不安,并對此深惡痛絕,是以,當他聽說共産黨上司下的延安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時,他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經羅斯福準許,1944年7月22日,美國軍事觀察組飛往延安,由布拉德上校率領,美國駐華大使謝偉士、易登等人陪同。

毛主席三次提出訪美,都被這個人拒絕了,美國人恨了他一輩子

(圖檔:毛主席在延安機場迎接美軍觀察團)

通路期間,美方非常友好,提出為延安至少25000名遊擊隊員提供食物、衣服和其他裝備,以及至少10萬支伍爾沃斯單發手槍,并設立專門學校,訓練他們如何使用這些武器。

毛主席還高興地同意延安軍民人員向美軍提供必要的支援,并特别提出他和周恩來将前往美國采訪羅斯福總統。

如果這個計劃能夠實作,以毛澤東的偉大魅力,輔以周恩來的長袖好舞,必将對羅斯福産生重大影響,未來中美密切合作也十分有希望。不幸的是,該計劃遭到了赫爾利的反對。

當時的羅斯福總統的私人特使赫爾利被描述為"一個驕傲、虛榮、無知和傲慢的人"。赫爾利的選擇證明了他的"無知和傲慢"。在他看來,羅斯福總統支援蔣介石的政府,是以我們應該站在蔣介石一邊,不要跟延安扯上關系,羅斯福沒有見過毛澤東。

這證明了赫爾利的政治短闆,他對政治過于不敏感。

毛主席三次提出訪美,都被這個人拒絕了,美國人恨了他一輩子

(圖檔:重慶談判時的赫爾利)

1944 年 12 月 15 日,海爾在美國戰略情報局成員克羅姆利的陪同下再次通路延安。1945年1月9日,克羅姆利給駐華美司令魏德梅發了一封電報,說:"延安政府要派一個非官方團體到美國,向感興趣的美國人和官員解釋中國的現狀和問題。以下是他們絕對秘密的建議:如果羅斯福總統提出以中國主要政黨之一的上司人身份在白宮接待他們,毛澤東和周永康願意立即一起去華盛頓或單獨前往華盛頓進行探索性會談。"

在電話會議開始之前,周恩來也特别告訴他:"赫爾利将軍一定不能被告知這件事,因為我不相信他的判斷。"

在毛主席和周恩來看來,魏德美雖然不熟悉,但這個人自從來到中國後,親延安派的包瑞德、謝偉斯等人都很重,至少在位置上不會像赫爾利那樣偏頗,讓他傳遞下去,無疑比赫爾利更信任。

然而,不幸的是,克羅姆利發出的電報錯過了這個消息,赫爾利知道了。赫爾利對魏德美有意見,魏德美在中國太強大,幹涉了他的行動。特别是,與中國政府打交道應該是中國大使的事情,而不是美軍駐華指揮官的幹預。是以這一次,他抓住了把手,告訴了羅斯福。

毛主席三次提出訪美,都被這個人拒絕了,美國人恨了他一輩子

(圖檔:魏德美和中國飛虎隊隊長陳納德)

在壓力下,魏在一份聲明中說:"美軍在中國的首要任務是支援現任中國政府。于是,毛主席訪美的計劃再次落空。

克羅姆利先生對這一事件感到遺憾,直到晚年,他說是他的不顯眼導緻了一個"嚴重的錯誤"。

1945年3月,謝偉思再次通路延安。毛主席也再次向他提出,希望能親自與羅斯福讨論一些問題,澄清雙方之間的一些誤解。

然而,赫爾利又一次跳出來,堅定地站在蔣介石一邊,反駁了謝偉思向中國共産黨提出好觀點的計劃。謝偉斯不得不遺憾地回到美國。

4月12日,在謝先生傳回美國的同一天,羅斯福總統因突發腦出血去世。

直到今天,許多美國人仍然有很多美國人癡迷于此:如果不是赫爾利成功通路美國,新的中國就不會成為美國的競争對手,世界也會大不相同。

可惜,曆史上沒有"如果",所有的成敗,在曆史上長河成雲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