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们把缝制的手套放在箱子里苏晓丽照片
"村集体掩护车间,我和村集体签订了协议,从自己的家里搬到这里,不仅管理方便规范,而且经济效益翻倍,带动更多的人上班赚钱......",说到集体车间,吴强县吴沙华村手套加工厂厂长吴海船滔滔不绝。这只是吴强县"村企联欢、互利发展"新模式的一个缩影。
工人们正在缝制手套,苏晓丽
近年来,吴强县大力抓党建、推进乡村振兴,探索树立"村集体、个体企业、农民"的模式,实现村企联的互利共赢发展。村党支部主导,以乐器、手套、乐器等特色产业为基础,引导村集体灵活运用政策、资源、资金、人才等要素,按村制度建设集体作坊,出租给村内小作坊、村内企业,实现村集体经济创收, 企业发展、群众工作收入等双赢局面。
一家乐器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调试吉他
县委组织部门按照典型引领、先行先导的原则,在地缘相近和产业相近的基础上,筛选确定43个传统产业集聚村为试点,争取上级财政扶持资金1000多万元,募集社会资金6亿元以上,按照"村集体个体企业和农民"发展经营模式, 村集体"筑巢",建设集体产权车间,企业"筑巢"利用集体车间生产经营。由村集体按年度合同管理费全部入村集体经济账户,同时,企业近吸纳广大农民到田间劳作,实现收入和财富。近年来,先后建成了谭凤庄乐器加工、吴沙淮手套加工、鼎庄乐器加工等工业车间62个,在建车间16个,农民工2600余人,人均年收入1.2万元。
一家乐器公司的工人正在组装萨克斯管
为了充分发挥居民企业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模范引领作用,村党支部以工业为核心,认真制定村建设规划,引导实际经营者集体车间以"带富共荣"为己任,以"先锋军"姿态高高在上, 高层次进村建设,实现安全生产、守法管理,充分保障村集体和农民工合法收入,推动产业向高质量精细化、集约化、高效化方向发展,促进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村党支部为企业发展"保障",积极落实相关政策法规,协调处理相关事务,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力有力的保障。截至目前,43个试点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平均增长3万元,其中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5个村,年收入超过10万元。
为进一步壮大"村企互利发展"模式,县城以转变为契机,选拔133名优秀企业家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和集体经济领导"肩并肩"干部,将895名富有能干的选拔入村"两委"队伍,每个村实施富干能力强的项目负责人, 培养集体经济"领军人物",实施新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和农村富豪领袖培训,进一步增强以富为主导能力,使村企户与互利发展链条更加稳固,在推动产业振兴、共同描绘农村振兴道路上更优美的路面,步伐更加稳重稳实。(来源:中国网-a-中国李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