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律师表示,家长应履行监护人职责,玩具经营者应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
我们的记者,石燕娜
《劳动日报》(2021年07月08日第4期)
阅读提示
近年来,儿童玩具引发的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危害儿童安全健康。零件脱落、违禁物质的非法添加、元素含量等问题使儿童玩具隐患众多安全隐患。
"看看这颗珠子,就像戴着耳环一样。近日,西安某医院消化科主任张超看着一个4岁男孩的肚子说:"这是一圈异物。通过手术,男孩肚子里的珠子被成功取出,珠子是一个普通的玩具,磁珠。
磁珠又称磁球、降压球,依靠磁力可缝制成各种不同形状,有直径3mm、5mm、8mm等规格。正是这种低成本、小巧、色彩鲜艳的玩具,给儿童的健康带来了安全隐患,儿童因意外吞咽磁珠而被赶到医院治疗的病例并不少见。
对此,专家建议,夏天会到来,家长在为孩子购买玩具时,要认清CCC认证标志,不能贪图便宜而购买劣质儿童玩具,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合适的玩具。同时,仔细阅读产品规格、配料表等内容,尽可能防患于未然。同时注意保留购物发票,方便以后的发行权保护。
去年,有关儿童玩具的投诉数量几乎增加了两倍
近年来,国内玩具市场非常火爆。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玩具相关企业446.7万家,其中2020年将注册129.67万家,今年前5个月新增注册企业5.634亿家,同比增长32%。根据中国玩具和婴儿用品协会的数据,中国国内玩具市场从2016年的556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779.7亿元。
然而,在巨大的玩具消费市场的背后,劣质儿童玩具的生产和销售频发,有的甚至危害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除了磁珠,其他一些玩具也对儿童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光滑、有异味的"假水"硼元素超标,过量摄入硼元素会造成中毒;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全国消费者协会2020年投诉分析》,2020年全国消费者协会收到的投诉数量为4,847起,几乎是2019年投诉数量的三倍。
据悉,儿童玩具投诉涉及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机械和物理伤害,如玩具零件脱落、玩具有危险的锋利边缘、化学伤害等非法添加违禁物质、某些元素含量超过国家标准、玩具的年龄与实际使用不符以及非玩具产品误玩造成的伤害。
消费者保护成本相对较高
2021年5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第二批"铁拳"年度典型案例。其中,经北京市市场监督局监督抽查,一种BB叫沐浴玩具的增塑剂不符合国家标准,儿童长期接触,增塑剂可能通过皮肤、食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造成健康损害;
此前,广东省市场监督局对651家企业1035件儿童玩具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发现,184家企业生产的214件产品不符合资格。
除产品质量问题外,商家的误导性虚假宣传还可能导致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损。在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法院审理的王帅帅与黄埔产品销售商责任纠纷案中,皇家普公司因儿童四轮电动车的车龄和承载能力不符而被法院认定退回货物并支付了产品价格的三倍, 这阻止了王帅在购买后正常使用。
北京东威律师事务所律师王伟表示,儿童玩具种类繁多,加工材料复杂。与一般产品相比,低价儿童玩具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相对较高,一些消费者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权利。
闪耀你的眼睛,为你的孩子选择合适的玩具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假冒儿童玩具,普通消费者很难分辨。王总建议在购买儿童玩具时要擦亮眼睛,慎重选择,从正规商场或信誉良好的网店购买儿童玩具,坚决不买没有生产日期、没有厂家和没有质量证书的"三无"产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配料表等内容,并注意保留购物券。
对于市场上仍达不到国家玩具安全标准的不合格品这一现象,CCA提醒大家,不能贪图便宜而购买劣质儿童玩具,在购买儿童玩具时要认可CCC认证标志。
"磁球是小颗粒球,不适合14岁以下的儿童。磁球属于强磁铁,严禁吞咽,如不慎吞咽请立即就医。"在销售磁球的在线商店的产品详细信息页面上,商家提示。不过,商品评价并不缺少"孩子才5岁,挺喜欢玩""孩子有点小不是很好玩,不是几天就丢了很多"等内容。
为了减少玩具年龄和实际使用不合格造成的安全隐患,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出,家长在购买玩具时,必须注意玩具包装上标注适龄,选择与儿童年龄相匹配的玩具。同时,家长也要督促和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玩具,年幼的孩子在玩耍时,最好能陪伴整个过程。
"从源头上看,玩具经营者应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规范生产操作,履行关爱义务,从生产销售全过程为儿童玩具创造更安全的消费环境。王建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