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1月19日,片名:"地面救援":山东栖霞庐山金矿爆炸救援难点
新华社记者陈伟、刘霞存、张武岳
山东省栖霞庐山金矿爆炸的救援工作,导致22名工人被困在地下,已进入第10天。这是一种"地心救援"——被困工人在地下600多米处,可用于人员上下回井竖井因爆炸严重堵塞,地面钻井面临复杂的地质条件......
1月17日,救援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在被困人员所在的道路上钻了一个钻孔,救援人员与一些被困工人取得了联系。
这一进展并非易事。救援指挥部官员表示,地面钻探面临诸多困难: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岩层裂缝容易造成钻井"卡钻",施工难度大;
事实上,实现3号通过钻井到521米,在测量确认偏差为7.3米后,不得不对新控制边坡的强力团队进行修正。
目前,救援仍面临较大困难,处于原来"遏制"之后的"追赶"局面。
让我们从"遏制"开始。井眼清理可谓困难,进展缓慢。应急救援指挥部披露信息显示,16日12时,后风井井井间隙深度为350米;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井口到这个位置遇到严重的堵塞点,风排水管线、供电通信电缆等交织在一起;
在地面钻井方面,虽然目前已经实现了1号钻井,3号钻井和困人通过巷道,但2号钻井由于皮带卡断裂钻井,5号钻井由于偏差7.3米无法纠正,已被放弃。"据了解,在矿山救援中,达到600米深度的先例并不多,"该官员说。
再看看"追逐者"。应急救援指挥部副司令员、烟台市市长陈飞18日表示,要注意地下水位上升带来的风险。根据钻井数据和五段中间被困人员的反馈,地下水渗透严重,渗透水量约为每小时10立方米,影响被困人员的生活环境。
此前,救援按照"两条腿"并行思考,一方面加快清理风井壁障碍,另一方面加快地面钻井,开辟生命通道。1月19日,紧急救援司令部进一步优化工作思路,明确"三加一"整体救援方案,即"3",即:生命维持监测通道(钻探1号和3号)、生命支持通道(钻井和10号钻井)、排水支护通道(7号和8号钻井);
具体而言,在"突破密闭"方面,应急救援指挥集中提高井筒清理速度,调整井筒清理方案,增加两辆稳定车辆,采用三层盘布局,上板做保护盘,下两层盘做工作盘, 小碎屑用笼子吊装,大碎屑用钩头直接吊起。事故救援专家组成员、风井清理工作组副组长马志敏表示,将用于清井的双层笼改为三层提升盘后,井内各班工作人数从2-3人增加到7-10人,吊装盘往返速度也更快, 而且清洗效率大大提高。然而,350米地下目视有约7米高的障碍物淤积,清理工作仍需一些时间。
同时,新开通的10号钻场作为救援逃生路线,截至19日12时,正在平整现场,力争尽快开挖钻。4号、6号和9号钻探被用作寻找失踪人员的辅助探测通道。截至19日12时,第4钻进555米,第6洞进480米,第9钻进9米。
在"拦截追逐者"方面,钻7孔和8两个孔作为排水支撑通道。截至19日12时,第7钻进28米,第8钻井设计点完成,等待场地的找平。
此外,19日,国家卫健委派出紧急医疗救援队指导庐山金矿爆炸事故。据悉,专家组由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稳定医院等专家组成,在重症医学、营养学、神经外科、职业病和中毒医学、心理干预等方面有5名专业专家。紧急救援指挥部官员表示,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到达后,医疗援助计划将重新优化,以更多地了解每个被困人员的身体状况,建立单独的健康档案,明确吃什么,使用什么药物,提高身体康复的目标。
资料来源:Xinhu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