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教宗的承继”——那些沉寂时刻

作者:澎湃新闻

莫伟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

在2019年圣诞节,在北美上映的备受关注的电影《教皇的继任》(The Pope's Succession)大获成功,赢得了三项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男配角和最佳剧本)。这部电影基于一个重大而真实的历史事件,关于教皇本笃十六世(由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他在教皇豪尔赫·马里奥·贝尔戈利奥(Jorge Mario Bergoglio)的领导下,在2000年代初天主教会丑闻爆发后当选为新教皇(现为教皇弗朗西斯)。当贝尔热里奥主教穿着一件特殊的白色西装走进中央阳台时,第一位来自南半球的教皇诞生了,他是第一位担任教皇的耶稣会士。教宗方济各继任为"圣彼得宗主教",是罗马天主教世界最戏剧性的权力转移之一。

中国香港版将影片片名翻译成《圣座的白烟》,主要是在影片中教皇当选时,圣座烟囱升起"白烟",以特写方式展现新当选人物的形象,所以翻译也可谓精致。影片色彩斑斓,西斯廷五颜六色的壁画、红衣主教的红袍、闪回形态的黑白碎片等等,色彩的碰撞似乎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深层含义。故事的很多主要情节都经过了艺术处理,色彩的冲突有很大的影射,反映了多方事件和现实在宗教力量影响下,世界现代史上历史张力的逆转。

“教宗的承继”——那些沉寂时刻

教皇继任的照片

除了色彩,白色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两位教皇已经做了几个"对立的戏剧",包括关于神学观点的争论,教会发展的差异,以及个人历史的披露。从这个剧情来看,作为观众,我们都能想象出历史上真实的对话场景在"刀光剑的影子"。但笔者所关注的恰恰是影片的白皙,那些陷入沉默的差距,是教皇继位发生的关键。

保守主义和创新的接踵而至

但丁的《上帝之歌》驳斥了教皇的退位是懦弱的。纵观教会的历史,教皇宣布退位是极其罕见的。在神圣统治运作的近两千年中,只有一个案例发生在中世纪。1294年的塞莱斯廷五世。-1294)在85岁时当选为教皇,六个月后被强大的红衣主教和继任者教皇博尼法修斯八世(1234-1303)强迫担任该职位,因为他无法应对罗马教廷内外的事务。当然,历史上曾有过真假教皇之间对抗的时刻,往往是因为持有相反的观点,而不是在教廷中。至于主动造就贤的教皇,本笃十六世是自古以来的第一个人。

2005年,教宗若望保禄二世(1920-2005)和分散在52个国家的112名枢机主教(红衣主教,也被称为"红衣主教")聚集在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参加教皇选举,至少有三分之二的选票,即77票。不出所料,在第一轮投票结束时,它变成了黑烟,德国主教约瑟夫·阿洛伊斯·拉辛格(Joseph Alois Ratzinger)的选票最多,为47票,其次是阿根廷主教贝尔热里奥(Bergerio),为10票。拉辛格是一位备受推崇的神学错别字,是红衣主教的首脑,是约翰·保罗二世的主要支持者和得力助手,也是保守派的代表。另一方面,贝尔热里奥是一位具有改革思想的耶稣会士,他向人民伸出援手,认为教会应该适应时代的变化。午餐时,拉辛格游说红衣主教解释他的理念,希望能在第二轮投票中取得结果。果然,在第二次投票后,白烟从烟囱中升起,拉辛格主教以"本笃十六世"的名义当选。

“教宗的承继”——那些沉寂时刻

红衣主教投票支持新教皇

然而,本笃十六世的任命是不合时宜的。随着信息革命的到来,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婚姻自由、堕胎自由、性取向自由等等,成为社会的常态,而本笃十六世是来自旧社会的精英主义者,使银行家、政治家,坚持权力结构和规则,而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人们的愿望却相去甚远。他延续了前任约翰·保罗二世的立场,后者不支持避孕、堕胎、同性恋等,认为一切与圣经相悖的事情都是逆转,他的当选挫败了天主教会改革的势头。此外,教廷内部的众多派系斗争、银行丑闻和猥亵儿童案件进一步加剧了教会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冲突。

2012年,来自远至南美洲的阿根廷主教贝格里奥特(Begliot)前往梵蒂冈辞去教皇职务。多年来,两位昔日的竞争对手一直充满了银发的再见。老本笃十六世需要心脏起搏器的支持。在通常的寒意之后,教皇对贝格莱里奥的辞职非常不满。丑闻缠身的罗马教廷如何回应一位改革派代表的辞职,可以被视为对罗马教廷保守派的直接抗议。貝格萊奧也毫不掩飾自己對教會的失望,在他看來,教會現在與現實世界脫節,失去了可信度,主教和神父就像向信徒出售過時商品的推廣者。本笃十六世认为教义应该是静态和恒定的,而贝格里奥则认为教义应该与时俱进,两人再次争论。

贝焦是本笃十六世最严厉的批评者之一,自上任以来拒绝住在阿根廷主教的豪华住所。在本笃十六世所代表的保守派人士眼中,他简单、亲民的生活方式,只不过是一种针对其他主教的行为,认为他们的生活是奢侈的。此外,Begrio接受同性恋,再婚等,他经常向人群讲道并亲自分发食物,包括向非信徒分发食物。因为在他看来,圣礼的意义不是奖励圣贤,而是为那些挨饿的人提供食物。在本笃十六世看来,这些解释是强硬的话语,是"惊奇中的狭隘相对主义"。如果教条的解释因为立场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那么教会就有任何权威。本笃十六世曾经警告说:"如果教会嫁给了这个时代,它必须在下一个时代丧偶。"作为保守的本笃十六世和创新者,贝格里奥似乎很难说服对方。

几天后,本笃十六世私下通知贝格吉奥,他准备辞职,并指示贝尔热里奥接任。"上帝希望下一任教皇纠正上一任教皇的错误。Beglerio感到震惊,因为教皇的退位在天主教会的悠久历史中很少见。在罗马教廷受到质疑的时候,它必然会导致更多的猜测,最重要的是,导致难以接受它。所謂的教宗是耶穌的繼承者,人們相信耶穌因人類所有的罪惡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正是历任教皇的讲道、苦难和牺牲保证了宗教权力的合法性。如果教皇辞职,甚至可能被视为背叛,这将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合法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贝尔热里奥的担忧自然被教皇考虑在内。但现在,教廷的外交困难,旧的秩序和经验,已经无法帮助他管理。教廷面对的是12亿信徒,只有解决教会与时代的矛盾,完成这一过渡,教廷的权威才不会被信徒颠覆,所以他需要一个合适的继任者,尽一切可能完成这种权力的转移。在本笃十六世看来,这个人就是贝格里奥。

次年2月,教宗本笃十六世在一次演讲中宣布,他决定因个人和身体原因辞职,他告诉信徒,他将不再是天主教会的领袖,而是一名朝圣者,他将进行最后的朝圣。同年,贝格里奥当选为新教皇,名为弗朗西斯,他是第一位以弗朗西斯的名字命名的教皇。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变成教皇精心制作的披肩和缎带,而是以简单的方式出现在世界面前,接受了新时代的欢呼和期待。自上任以来,教宗方济各一直致力于纠正本笃十六世的一些错误,打破天主教的围墙,容忍避孕和同性恋等问题,并更加关注贫困,儿童,移民和经济不平等。他是信息时代的使徒,新天主教秩序的捍卫者,耶稣会的成员,耶稣会是罗马教廷最精英的辛特人之一。

"黑衣教皇"和弗朗西斯的黑色记忆

黑衣教皇是对耶稣会总统的生动隐喻。耶稣会的服装统一为黑色,与教皇的服装形成鲜明对比。由于耶稣会士在拿破仑统治期间在宗教事务中获得了影响力,他们通常是国王的忏悔祭司,甚至崇拜教皇。1814年,在耶稣会复辟后的时期,他们很快回到了教廷事务的中心。因此,随着教会权力的增长,耶稣会的领袖经常被视为真正掌权的"黑衣教皇"。一位法国耶稣会士也将这个名字应用于小说(Le jésuite,1865年)。到19世纪末,"黑衣教皇"一词已成为整个欧洲大陆的惯例,但它也包含了对耶稣会使命的偏见负面内涵,这意味着耶稣会士似乎有阴谋活动,而前台的白衣教皇则受到铁丝木偶的摆布。这种偏向阴谋论的猜测,遭到了新教牧师以书籍的形式的攻击。当然,这些陈述不是与生俱来的,但它们不能以单一的方式解释,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的确,耶稣会士通常经过长时间的学术训练后,具有优秀的知识和能力,他们的陶成通常需要15年的时间在各种人文学科的培养中,而教会具有相对灵活的流动规律,助手可以根据当地情况进行传教活动,不受过度限制,如明朝晚期到中国耶稣会士采取"补儒意夫"来迎接中国文化, 打开讲道的"上线"。耶稣会士在欧洲以敏锐和智慧进入社会权力的核心,他们听取了王子公爵的忏悔,逐渐成为封建国家的权力人物,既有宗教权威,又有世俗影响。它被罗马教廷镇压,当时教会的权力正在扩大。

“教宗的承继”——那些沉寂时刻

教宗方济各与耶稣会会长(左)

如果教宗方济各2013年的胜利可能被认为是1773年耶稣被法令宣布解散时教会与罗马教廷之间和平时期关系的最和谐的标志。但在电影中,贝格里奥面对本笃十六世的禅宗,但犹豫不决。因为他仍然有未洗净的罪孽,这在他心中是一个艰难的,并没有完全记录在教廷档案中最黑暗的一页,这与他作为南美耶稣会省长的经历密切相关。

自大航海时代以来,耶稣会士就开始在拉丁美洲进行传教之旅。该协会在拉丁美洲的逐步形成和重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耶稣会士与该地区土著人民之间关系的深化和发展。拉美国家的政治文化力量将影响会议使命的发展,学生人数将与之密切相关。当地居民的活动需要熟练的语言技能,多种语言,未使用的语法和词汇要求,以及对国家历史的熟悉理解和对当地文化的研究,这通常是耶稣更擅长的领域。因此,该协会还利用这一机会建立了高等院校,以协助拉丁美洲人才的发展,同时理事会的影响力和声望正在增长。

“教宗的承继”——那些沉寂时刻

阿根廷在1976年的"肮脏战争"中屠杀平民

1973年,Begrio被任命为耶稣会拉丁美洲省的负责人。三年后,阿根廷臭名昭著的"肮脏战争"一直持续到1983年。军政府推翻民选政府的军事力量,以及许多敢于发声的人无端失踪,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据信,耶稣会士在这场战斗中一直站在穷人一边,被边缘化,面对国家恐怖主义,他们一直是当地人的敌人。但贝尔热里奥是当时该地区的耶稣会领袖,为了保护他的下属,他向军政府打招呼,并告诉他的下属停止对抗。然而,耶稣会士并不理解他,认为他已经转向军政府,不再服从他,并谴责他是一个懦夫。Beggio非常愤怒,将那些反对他行为的人赶出了耶稣会。那些失去教会庇护所的士兵被政府军带走,等待他赶去拯救他人,为时已晚。然后军事独裁政权垮台,民主回归。贝格莱里奥被流放到一个偏远地区,在那里他度过了他生命中最黑暗的两年,但正是在他平凡的职业生涯中,他学会了倾听。他試圖反思,反思暴政的危險,反思自己年輕時的武斷,向間接殺他的耶穌會士悔改,認為這一切都是他自負的結果。因为自负,会在自己和他人之间筑起一道高墙,并导致更多的人受苦。军政府的暴政也是自负的一种表现,因为自负和傲慢,把人的生命当作草芥末。

1998年,贝尔热里奥回到阿根廷,将他多年的思考变成了一种吸引力。贝尔热里奥国际会议在平民人口中一再发声和鼓吹。2003年,被任命为阿根廷主教的贝尔热里奥坚持自己的风格,没有成为一名高层神职人员。他经常走进公开布道,亲手向人们送食物,他认为这是一种艰苦的工作。因为忏悔和赎罪使他更加意识到苦难的意义。似乎只有受害者才能看到他人的痛苦。

"聚焦"教皇的沉默

在《教皇的继任》中,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无声效果。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听完贝格里奥的忏悔后,也试图告诫自己为自己所犯的罪孽,他本该在众生身上受苦,却因为他无法面对真正的苦难,躲在一堆书里,为了维持教会的大本营,以无罪为由。正是这些推动使信仰远离了他。这里的沉默是对自21世纪初以来天主教神职人员虐待儿童案件日益增多的回应。

“教宗的承继”——那些沉寂时刻

电影《聚焦》的海报和口号"打开故事,打破沉默"

2002年,《波士顿环球报》的深度报道专栏报道了神职人员猥亵儿童的情况,这些神职人员多年来一直在接受调查。事实上,这样的"丑闻"已经流传了很长一段时间。最令读者震惊的不仅是神职人员的可耻行为,还有那些被认为知识渊博、众所周知的主教或教会领袖故意掩盖这些罪行。他们未能保护无辜的儿童和未成年人,导致人们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救赎使命,教会和教会的管理感到非常失望。该活动被翻拍成电影《聚光灯》,并于2015年上映,赢得了许多备受瞩目的奖项,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就Focus而言,在北美,此类丑闻实际上早在1985年就爆发了,当时路易斯安那州的神父被指控有11起儿童猥亵案件,这些案件蔓延到美国各地,最终吸引了世界级的关注,但主教们回避它并保持沉默。一些犯罪的神职人员接受了药物治疗,但绝大多数人只是被转移到他们不再与未成年人接触的职位上。《焦点》中提到的一些针对儿童的大规模侵权行为是由北美的耶稣会士犯下的。2011年,俄勒冈州的耶稣会士被指控在阿拉斯加州犯下了几项罪行,该省最终向700多名受害者支付了高达2.5亿美元的赔偿金。受害者主要是美洲原住民或阿拉斯加原住民家庭的孩子,共有57名耶稣会士犯下了罪行。由于巨额赔偿,该省也破产了。最臭名昭著的耶稣会罪犯被判处25年徒刑,并被赶出教堂。但在最终判决之前,他的惩罚主要是在各省之间移动,省长甚至总统都没有正面面对过这样的问题。

多年来,这种耸人听闻的案件已经消失,教会主要通过掩盖来处理它们,将犯罪的神职人员转移到其他教区。因此,在许多情况下,这些神职人员无所畏惧,令人憎恶的罪行正在重新点燃。教会在自己周围建造的高墙不仅挡住了人们的心,也掩盖了罪孽。貝格萊奧曾經聽到一位主教說:「我寧願九個孩子受苦,也寧願九百萬人對醜聞失去信心。"看着教会走向他无法容忍的法律,贝格莱里奥不愿意成为一名推销员,向他的追随者兜售一个自封的,不假思索的教会。本笃十六世无言以对,陷入了沉默。"忏悔可以消除内疚感,但它们对受害者没有帮助,"Beglerio告诉教皇。贝尔热里奥本人是耶稣会士,他对这种行为并不友好。自2013年成为教皇以来,教宗方济各帮助制定了一系列旨在解决神职人员虐待儿童问题的措施,这些措施被称为"希望与治愈:捍卫儿童和青年"(希望和治愈的工具:保护儿童和年轻人)。以美国耶稣会士为先行者,美国所有耶稣会士必须每三年接受一次预防、应对和监测此类事件的专门培训。在欧洲,罗马的宗座格里高利大学(Pontifical Gregorian University)领导了这一运动。2019年2月,教宗方济各在梵蒂冈举行了为期四天的峰会,主题是"在教会中保护儿童",以根除天主教会神职人员对儿童普遍存在的性虐待。同年年底,教宗方济各宣布废除教宗的《保密法》,删除了以保密法为借口掩盖神职人员所犯罪行的言论。没有人能在信仰的旗帜下再作恶。

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网络上滚动浏览《波士顿环球报》电子杂志的专栏,作为耶稣会士的一个例子,教会在其公开的作品中直面这一曾经看不见的历史现实。正视它是迈向希望的重要一步。个别如此,教会如此,教廷更是如此。

“教宗的承继”——那些沉寂时刻

两位教皇的会晤

在他去世后不久,本笃十六世回到梵蒂冈生活,他的影响力仍然很强。面对丑闻和自我怀疑,本笃十六世勇敢地召唤并面对他最严厉的批评者,并劝说罗马的继任者。在梵蒂冈的高墙内,传统与进步、罪恶与宽恕的对话开始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主題,理性和勇氣的本笃十六世,開明和仁慈的方济各,面對各自的過去,默默地試圖推倒內在膨脹脹的障礙,打開教會加入世貿組織的門,為全世界十億信徒開啟未來。教皇的地位可能象征着权力,但为了确保权力成为另一种权力,信徒的信任是信仰生存的关键。经过默默的反思,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升起。

责任编辑:于淑轩

校对: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