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她与陈凯歌、田壮壮是同学,30岁就拿威尼斯奖,沉寂多年终于归来

作者:奇遇电影

1993年,一部拥有73万年历史的中国电影《嘴巴》与基尔斯洛夫斯基的《蓝色》和罗伯特·阿尔特曼的《银色性爱男女》一起入围了第50届威尼斯电影节。

它最终获得了"议会议长"金奖,该奖项受到彼得·威尔(《死亡诗歌协会》、《楚门世界》)的称赞,他当时是评委会主席。

她与陈凯歌、田壮壮是同学,30岁就拿威尼斯奖,沉寂多年终于归来

这部电影的导演叫刘妙苗,当年31岁,但一直和陈凯歌、张艺谋、田庄等同龄人在一起。

16岁,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刘妙瑶,与陈凯歌、田庄、张俊轩、彭晓莲、吴子努、李少红、胡梅等同学。

当时,她不仅是班上最年轻的学生,也是学校里最年轻的学生(最年长的学生是摄影系28岁的张艺谋)。后来,这个群体相继成名,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著名的"北权78号"。

她与陈凯歌、田壮壮是同学,30岁就拿威尼斯奖,沉寂多年终于归来

北电78级导演系统,星光熠熠。左边的第二排是刘妙苗

1984年,"第78版"的陈凯歌制作了《黄土地》。一年后,刘妙瑶还执导了处女作《海洋轶事》,这是一部关于航运业的电影。

她与陈凯歌、田壮壮是同学,30岁就拿威尼斯奖,沉寂多年终于归来

海洋轶事,1985年

1987年,刘妙瑶带领团队在川藏高原拍摄了一部故事片《马蹄铁破响》,用独特的视角,细腻地展现了红军长征中的几位女兵追赶大部队。

时代为她堆放鲜花铺平了道路。

1993年在威尼斯获奖后,她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电影制片厂宁夏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并制作了故事片《丑陋的家》,这使得当时负债累累、法规和设备不足的宁夏工厂开始制作故事片并投入运营。

她与陈凯歌、田壮壮是同学,30岁就拿威尼斯奖,沉寂多年终于归来

《丑家》1994年,王志文、何冰等主演

这一切对于刘苗苗来说,一帆风顺。不过,这或许是命运的戏弄,让未来好的刘淼开始遭受一系列的挫折。

1994年,她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后来亲人的去世对她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她患上了躁郁症,被送进了医院。

疾病的痛苦一再折磨着她,药物反应让她的手发抖,精神状态的不稳定使她的创作断断续续。

2018年,刘妙苗将带着他的新作《红花绿叶》再次出现在观众面前。

对她来说,这是一次真正的回归,她从未放弃过艺术抱负。

她与陈凯歌、田壮壮是同学,30岁就拿威尼斯奖,沉寂多年终于归来

2003年,刘妙苗提出了"回到西海谷"的思路。

宁夏作为她的第二故乡,西海谷这个地方让她有了与父亲、哥哥和童年亲密联系的感觉,所以成为她的情感支撑;

而且因为她在西海区拍了《嘴》,所以代表了她事业巅峰时期的一个象征。

她与陈凯歌、田壮壮是同学,30岁就拿威尼斯奖,沉寂多年终于归来

《嘴巴》,1985年

在这些想法的基础上,她想回到西海谷,重拾信仰,治愈自己的心。

通过导演朋友的介绍,刘妙妙结识了宁夏著名作家石淑清,后者当时凭借短篇小说《刀在水里》成为鲁迅文学奖得主。

从此,刘妙苗和石淑清开始合作。他们一起创作了史淑清的两部小说,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没能拍到最新的《红花绿叶》。

她与陈凯歌、田壮壮是同学,30岁就拿威尼斯奖,沉寂多年终于归来

《红花绿叶》改编自史淑清的短篇小说《表哥》。

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年轻人对爱情婚姻失去信心,意外娶了一个能干漂亮的儿媳妇的故事。这让导演很吃惊。

特别是在之前的两次合作之后,这一次导演和编剧从一开始就建立了一条角色塑造的道路——这正是导演所看到的。

创作好的写实电影,塑造人物是最重要的。

人们关注的现实问题也很好,呈现出的情感困境,或者矛盾事件的张力,都是基于人的。

只有塑造人物形象饱满,事件才能站出来,才能更直接地唤起观众的共鸣。

所以影片从一开始就决定是一部角色生存状态的展示,描绘角色生命流淌的情感关系的电影。

她与陈凯歌、田壮壮是同学,30岁就拿威尼斯奖,沉寂多年终于归来

从小到电影,没有小的变化,首先是整部电影的调性。

原著小说《表姐》的故事可以说是比较苦涩,影片让它趋于温暖,甚至更幽默,既不甜又油腻的人,却不苦涩。

刘妙苗决定将其发生的背景放在现在的时代,它决定了它的调音,没有那么悲伤。

原本对爱情年轻的库珀失去了信心,在约会遇到温柔美丽的阿西安特时,他们每个人都有"隐藏"的过去,却出乎意料地进入了"包办"的婚姻。

原本陌生而疏离的两颗心,因为黑夜在一起,慢慢合拢。此时,他们隐藏的秘密被揭开了...

整部电影并没有出现太多强烈的戏剧冲突,而是会在人物关系中更多的水墨着色,以及人物的情感表现,给人一种轻盈质朴的感觉。

她与陈凯歌、田壮壮是同学,30岁就拿威尼斯奖,沉寂多年终于归来

导演刘妙吋从剧本舞台和编剧史淑清身上找出了这样一种基调,希望这部电影尽可能地像生活本身,而不是一波三折而出的这部戏剧性特别明显的电影。

当然,这也是出于成本和演员的原因。

这部电影在短短27天内以有限的成本拍摄完成。所有演员都是从未接触过电影的非专业演员,需要避免那种情感表达很多,需要表现出紧张感的非专业演员,这样做符合电影的气质。

更重要的是,它不会让事件从电影中偷走角色的"头"。

她与陈凯歌、田壮壮是同学,30岁就拿威尼斯奖,沉寂多年终于归来

在观看的过程中,观众从一开始就被故事的悬念所吸引,慢慢进入对夫妻情感关系和内心塑造的关注。

正是因为意外的邂逅,也促成了一种相互吸引的感动爱情,这是影片主要表达的希望,那就是:面对生活的苦难,我们仍然对美好充满希望。

影片中有一句非常感人的台词:

"即使它是一只破碎的麻雀,它也都是美国人。

这句话,或许是导演想通过影片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情感,对现实的理解。

尤其是在经历了自己生活的艰辛之后,这些问题变得更加容易获得和满足。

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不完美,是世界的哲学。

虽然生活中的苦难和磨难不是我们可以决定和控制的,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尽可能多的改变,走向更美好、更现实的境界。

整部电影都是从主人公库珀的视角出发,融入到他大量的叙述和独白中,他对一个女人从吸引到赌博,从深思熟虑到执着状态的刻画最为生动。

她与陈凯歌、田壮壮是同学,30岁就拿威尼斯奖,沉寂多年终于归来

厚重荒凉的西海之地孕育了这样一种细腻动人的平凡情怀,在宏大的区域背景下又展现出一丝情感层面的力量。

库珀和阿西安特的爱情,就像这片西北黄色土地上绽放的红花绿叶,相互支持,属于对方。

呈现美而不是批评痛苦,正如文章前面提到的,也是导演选择感叹自己内心对真善美追求的一种力量。

浩瀚的海人,也许只有找到彼此才能有勇气继续前进。至于生活中那些不完美的碎片,谁能说出来呢?

她与陈凯歌、田壮壮是同学,30岁就拿威尼斯奖,沉寂多年终于归来

有意思的是,作为"第五代"群体中女导演的中坚力量,李少红、胡美、刘妙呖今年都迎来了她们的新作品,而巧合的是,这三位女导演也登上大银幕多年。

刘妙瑶的《红花绿叶》依然坚持自己擅长的情感关系问题,用普世的传统价值观,温柔地包裹着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理解。

无论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三位导演都通过新片传达了对时代的反响。

她与陈凯歌、田壮壮是同学,30岁就拿威尼斯奖,沉寂多年终于归来

这部电影去年在平遥电影节首映,也在今年的北方电影节上亮相。对于这位长期受苦的前任级导演,业界还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田庄庄说:"杰作。拍得太好了,恐怕我能爱的人不多了,我们不再了解电影了,我们只记得电影院。

凭借长片处女作获得最佳影片奖的《八月》导演张大雷在平遥露天观看,"我很久没看过这么简单、经典深情的电影了,没有任何算计或聪明,尤其是在这个乱七八糟的时代。

古典、质朴,是大多数人对它的评价。刘妙苗正带着这些久违的气息,回来了。

她与陈凯歌、田壮壮是同学,30岁就拿威尼斯奖,沉寂多年终于归来

当我们谈起"第五代"时,我们总会想到家乡、民族、痛苦的宏大叙事和情感体验,但刘妙瑶的作品似乎没有这些标签,更充满了独立的个体情感表达。

对此,刘苗苗导演说,一方面因为他比其他导演年轻。

她与陈凯歌、田壮壮是同学,30岁就拿威尼斯奖,沉寂多年终于归来

彭晓莲和刘妙苗在大学期间。导演彭小莲在人生之前也看过这部电影,评价是:安静不拖拽,非常有效

文化大革命时代,班上那些男生开始心智成熟,开始对整个社会有一个了解的阶段,以至于在创伤之后,他们更加注重批判的本质和对现实的反思。然而,由于她年纪轻轻,历史的进程还不足以完全影响她对世界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她自己作为女性导演的原因,她更关心的是一些与个人生活相关的维度。

我记得侯孝贤说过一句话,他说不要批评,批评是没用的,毫无意义的。我完全同意这一点。

批评就好像我们想通过批评来改变一个人,我认为这没有多大意义。

要变得更好,这个社会依赖于这个社会中每个人的自我修养。我认为我们有一个艺术家作为艺术家。太多的批评是没有道理的。

因此,她选择用感叹号代替批评来表达情感。

就像导演刘苗苗的性格一样,她一直保持着强烈的独立思考和对当今许多世俗评价标准的警惕性。

如果你说我很时髦,那么我也不喜欢"与时俱进"这个词,如果按照当代的理解,它是短视的,咆哮着一种状态。

但中文是如此的模棱两可,也许在某个固定的语境中,这些词才会有确切的含义。

这种矛盾,或者说是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刘苗苗对很多事情的态度和看法。不容易被标记而不用担心被定义。尤其是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之后,刘妙苗面对生活,面对创造变得更加轻松。

她与陈凯歌、田壮壮是同学,30岁就拿威尼斯奖,沉寂多年终于归来

去年10月,刘妙苗(左四)和"红花绿叶"组员在平遥

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引领中国电影市场"大局"热潮。之后,一部又一部高投入的大场面商业大片开始走向市场,而她坚持走小成本的文艺电影创作路径,看来学生们两个方向都大相径庭。

究其原因,当然是受身体状况的影响,但更可能与导演的性格有关。在她看来,这是个人的选择。

很多文学家在文艺史上,恐怕有一半以上选择了一种非常自然、舒适、朴素的生活方式,这也与他们的创作息息相关,这种生活方式也决定了他们作品的风格,而他的作品传达了生活的态度和思想感受。我认为这都很正常。

但她说,当谈到她是否会尝试走上商业道路时,她害怕将来尝试太多的生意。

"现在拍电影的成本越来越高,市场压力越来越大,我老实实做一些中低成本电影,所以我在市场上压力不大,可以做一些风格独特的东西,还能保持作者的电影路径,这很好。

即使她在写作中面对"女导演"和"少数族裔导演"的身份,她也没有太大的压力,也没有过多地思考身份给她带来的"创作局限"。

我之所以这样,今天因为早年在电影院校接受教育,而且是要赶上改革开放,中国电影人才是绿黄不回暖的时候,再趁着这个机会爆发出来,其实我和慧不相干。至于是不是因为他们的性别、种族等身份需要为相应的群体大声疾呼,我相信九个字:

"这是情绪化的,文字充满了意义。

活在里面。

她与陈凯歌、田壮壮是同学,30岁就拿威尼斯奖,沉寂多年终于归来

作者✎无脑

本文在冒险电影cinematic中首映

请继续关注冒险电影,解锁更多电影和电视干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