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9项一等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赛中再创佳绩

作者:人民产经观察

8月22日至24日

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

在线举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表现良好

共获得九项一等奖

十项二等奖

九项三等奖

获奖总数居江苏大学第一

9项一等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赛中再创佳绩

学校于去年12月开学

进行比赛的选拔和组织

今年5月举办校内选拔赛

共输入了596个条目

共有2,774名学生参加了比赛

我校十分重视,组织严密

全省复赛后净评价

我校18个项目晋级省总决赛

跟着小楠看

这个屡获殊荣的项目

9项一等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赛中再创佳绩

项目名称:源技术:B5G/6G时代的光信号源

竞赛组:高等教育硕士课程本科生创意组

项目成员:潘朝阳、李萍、杨峰、吴仪凡、詹家涵、石伟、吴青、孙思伟、王爽、蔡玉祥

导师:潘世龙、刘一平、张亚梅

项目介绍:

依托雷达成像和微波光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致力于开发用于5G/6G基站的高性能超低相位噪声光电信号源。目前,国家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该产品得到了中国工程院的推荐,也赢得了中兴通讯、华为等5G研发行业的高度认可。基于移动通信领域的源科学技术,将逐步占领射频系统信号源市场,市场前景广阔。远盛科技将与战略合作伙伴一起开拓合作,共创5G新未来,引领6G时代发展。

9项一等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赛中再创佳绩

项目名称:高机动性无舵两栖车辆推进系统

项目成员:彭媛、李伟、杨竹轩、黄太峰、太阳丝绸之路、董伟、蓝玉松、李毅、刘玉轩、刘亚琪、张瑞轩、蔡乐

导师:徐启磊、马静、葛建辉

"盈龙"两栖推进系统启动团队由能源与动力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的12名本科生组成,致力于为水下航行器创造灵活高效的推进系统。团队针对现有导航舵面控制方式阻力大、噪声大、机动性差,经过近两年的研究,成功掌握了核心技术——控制气泡、控制分离被动流体推力矢量技术,即通过流量控制产生推力矢量,从而取代舵面姿态控制,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导航阻力和噪音, 进一步提高飞机的机动性,增加飞机的飞行时间、速度和航程。相关产品和关键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

9项一等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赛中再创佳绩

项目名称:智联NOVA - 网联数据融合感知创新者

项目成员:彭伟杰、王淑墨、王鹤薇、朱赛英、魏磊、张冰冰、华玉清

导师:宋晓琴、雷磊、杨洋

2020年,世界智能网汽车大会已经为自动驾驶的未来发展定义了时间节点,预计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将在2025年实现。针对当前网联自动驾驶对超高可靠性、超低时延的需求,NOVA项目组整合计算、通信和传感技术,开发了一套路云协同融合感知通信系统,包括路边雾计算设备及配套的视觉智能云控制平台,计算能力强,可靠性高, 具有低时延和多融合技术优势。目前,团队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16项,致力于网联自动驾驶赋能。

9项一等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赛中再创佳绩

项目名称:9月1日数据 - 智能活动数据标签领导者

组: 高等教育主赛道研究生创意组

项目成员:唐英鹏、谢明坤、宁一鹏、孙峰、宗晨晨

任课教师:黄胜军、叶海波

本项目依靠主动学习技术开发智能数据筛选软件,利用该技术自动挖掘高效样品,对贴标机查询监管信息,在贴标前过滤大量低成本的样本,可以降低平均标注数据量,为客户每年节省数百万美元的标注成本。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华为、优酷等多家公司的实际AI产品,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团队以成为活跃的标签行业领导者为目标,为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可靠的数据服务。

9项一等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赛中再创佳绩

项目名称:新型高效混合励磁电机系统——绿色动力先导

项目成员:陈旭、张伟秋、孙伟、薛晗、李艳辉、吴伟、于佳琪、韩建斌、王晨、高华敏

导师:张竹然、张卓、于莉

发展电动汽车是打造交通强国、推动中国"双碳"愿景的重要战略举措。电机系统为电动汽车提供核心电力。市场上广泛使用的永磁电机系统存在成本高、效率小、可控性差等问题。经过几年成功研发的新型混合动力励磁电机产品,该团队可以显著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安全性和移动性。结果经过江苏省交通厅权威鉴定,由车辆动力系统专家严克茂高度评价,成功应用于中国陆军首款全地形电动变速器战车和多辆新能源特种车辆。公司致力于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打造全球领先的国产电动汽车电机系统自主品牌。

9项一等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赛中再创佳绩

项目名称:3D导管数字化成型解决方案——国内唯一制造商

项目成员:杨秋成、黄琦、郭佳新、杨伟格、王伟、潘超

导师:沈毅洲、程成、李珊

作为航空航天器和汽车的动脉或生命线,具有复杂空间形状的三维导管部件对于确保关键设备的高效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国内导管成型工艺不能一次成型,需要多次焊接。本项目突破了模具延伸技术、多轴联动精密控制和工艺分析技术、工艺数据库建设三大核心技术,实现了国内三维导管一体化成形设备的自主研发,产品通过省级机械检测中心权威检测,与国内外竞争价格相比均低且精度高。目前,项目技术已在成飞、航天八院、金马森等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完成了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布局。该项目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团队创建,已建成一支多学科、跨学科的精英创业团队,并以引领国内导管制造业升级为目标而奋斗!

9项一等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赛中再创佳绩

项目名称:星辰科技—— 超声波电机的全球领导者

参赛组:HighEr Masters Track Start-up Group

项目成员:王国庆、韩林昌、李学清、李金梅、唐晨月、曹新欣、李兴明、朱玉良、王家乐

任课教师:赵伟生院士团队

超声波电机是一种利用超声波振动进行动力传输的新型微电机,与电磁电机相比,它具有重量轻、定位精度高、电磁兼容性好、断电自锁、结构设计强等优点,是高端设备动态系统性能提升和替代的理想选择。赵宇生的团队瞄准了这一技术转型,开发的超声波电机已成功应用于月球探测器、激光通信卫星和核磁共振系统等系列,其中一些性能已超过日本最先进水平,为我国航空航天、精密仪器和生物医学设备的广泛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9项一等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赛中再创佳绩

项目名称:蓝色探索者——航天科技赋能农村教育

比赛组:青年红梦巡回赛赛道创业组

项目成员:李晨阳、陶伟、乔庵、葛春雨、黄佳达、傅伟、刘尚、唐晨月、李伟、刘家璇、蔡思思、金米雪、王家辉

任课教师:徐伟轩、韩楚、曾建江

针对农村科普教育中"政策不下行、资源不平衡、师资不足"等痛点,公司总结多年实践经验,提出"15354"航天科技方案——通过整合五方资源,开发航天教具教材实验室3大科学载体, 全面赋能学校教育。截至2021年7月,公司签订科普服务合同400多万份,服务农村儿童7000余人,培训农村教师100余人,疫情期间坚持为儿童提供公益科普服务一线防疫人员300小时以上。公司已走上联合国舞台,分享在中国开展航空航天科研工作的经验,通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盟中央等主流媒体联合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蓝色探索者正在利用一流的航空航天科学体系,打造一个扎根于农村、辐射全国的航空航天科学教育品牌。

9项一等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赛中再创佳绩

项目名称:梦立方 - 帮助孤儿心理教育的创新帮助模式

组: 青年红梦之旅公益团

项目成员:胡一涵、王哲、徐元元、刘思佳、王静、张一浩、陈冰、甘璐、郭震、赵毅茹、王乐志、王晓曦、蒋辉、郭奇凡

导师:奥山、周兆生

针对孤儿面临的情感封闭、学业困难和缺乏理想的事实,笔者提出了"154模式",即依靠1所学校"梦立方"的长期项目团队,为政府机构、团体组织、公益机构、中小学开展事实孤儿帮助需求研究, 为高校招收培训大学生志愿服务,在5个方面,按需个性化提供4项服务:情感陪伴、学术支持、志向领导、励志宣传。该项目通过学校的长期项目资金、专项资金、社会公益支持、模范课程公益销售等形式,保持项目正常运作,并不断扩大规模。

全省赛胜项目现状

9项一等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赛中再创佳绩

免责声明:文章和图片转载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版权归原作者和原产地所有,发送的内容不代表平台的立场。人民财产观察后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