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追忆叶永烈——附梁实秋夫人韩菁清致叶永烈的第一封信

作者:南方周末
追忆叶永烈——附梁实秋夫人韩菁清致叶永烈的第一封信

叶永烈先生来到上海图书馆

上海的月桂花仿佛一夜之间绽放。

去年的这个时候,上海图书馆的年度展览——馆藏名稿展,正进入最后的筹备阶段,叶永烈先生情况严重,但坚持与我保持联系,是微信中反应最敏锐、最能提供建议、最能发表意见的作者之一。

国庆节前夕,他接受了手术,然后病情进展得如此之快,以至于他和他的家人都没想到。手术后,他坚持为上海图书馆录制两张音条,将他两部作品的手稿介绍给读者,然后制作成二维码,供读者在展览和绘画中聆听。

2019年11月初,"奇迹笔辉——上海图书馆收藏手稿展"开幕时,我特意在展厅里拍下了叶永利先生的展示柜,并在微信上与他分享,但发来的所有视频和文字都在海里,没有回应。

追忆叶永烈——附梁实秋夫人韩菁清致叶永烈的第一封信

叶永利手稿

<h3>当他听到"手稿"这个词时,他睁开了眼睛</h3>

2020年1月22日,上海图书馆带头拜访了长海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叶先生,并送他一份展览目录。叶先生有气管插管,脸肿,几乎认不出来。叶太太轻轻地叫了他好几次,眼睑和手指都没有反应。她对我们说对不起,"也许她睡着了。叶先生的两个儿子都在海外,每天都有叶太太的妻子杨慧芬女士陪同。长海医院为了照顾她年老体弱,出差不便,特在一楼的重症监护室里为她和保姆临时入住。她的耳朵力量很差,打电话和日常沟通有困难,需要保姆在她耳边大声转达她朋友的问候。

2017年9月30日,叶永利先生携手参观了叶永利收藏的数字化作品,我为他们拍了一张照片。回国后,叶先生立即写了一篇《捐献后》,后来发表在《新民晚报》上。"从上海图书馆回来后,国庆节假期期间,我整理了10箱创意档案,并捐赠给上海图书馆,"他在论文末尾写道。"

陈超主任走近叶先生的床边,对他说:"你可以放心,你捐赠的手稿和档案会保存完好,你会不辜负你的信任。"声音刚降下来,叶先生居然抬起了眼皮,眼睛微微睁开,望着床边站着的陈超导演和周德明副主任,仿佛期待他们说的话,仿佛不情愿。叶太太惊讶地说:"他听到了,他听到了!他认出你来了。"那专注的目光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叶先生去世的那天,老太太很久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在微信中对我说:"谢谢。老爷还在医院里,医生正在尽力救他。不知何故,出去说他已经去世是一种误解。你的诚意,我和老叶子领导,谢谢你。"我哽咽了,有那么一瞬间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四天后,她再次写道:"老叶子不见了。人们已经隐藏了好几天来安慰我。纸不能遮住火,我终于明白了。我爱老叶,深爱!"

如今,月桂花的香气已经一去不复返,叶先生也突然去世了。上图中手工保存的最后一份文件目录尚未送达,他匆匆离开。去年八月他最后一次入院时,我知道他正在考虑这个问题,并建议将文件送到病房,以便他可以安心接受治疗,他拒绝了,认为他很快就会出院。后来,目录被送给了叶太太,但叶先生却没能亲眼看到她,我深深地怨恨自己。

追忆叶永烈——附梁实秋夫人韩菁清致叶永烈的第一封信

叶永利先生聆听《叶永利收藏》数字化作品成果

<h3>上次、上次录制</h3>

叶先生于2019年2月15日首次被问及展品的选择。一周后,2月21日,他寄来了信件和手稿的照片,其中包括华洛轩,沙河,秦稀鸥,夏伟和苏碧清等名人的照片,他说这些照片是"为了手稿的展览"。显然,这是计算机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结果。他还重新包装了自己的个人资料。从那以后,我问他是否可以展出三部科普作品的手稿,比如《小精灵漫游未来》,他回答说:"我可以选择代表作为手稿吗?用《红色三部曲》或《四人帮兴衰》,陈博达、邓小平变中国,陈云传记等"我略显惊讶,因为在很多读者的心目中,最早接触和熟悉叶先生作品的,可能是《千万为什么》《小灵漫游未来》等流行作品, 在他自己的心目中,被称为"代表工作"还有另一部分。他将《红色起步》手稿描述为"非常有价值",并提到正在制作一部电影,以纪念建党一百周年。他自己为这部作品的手稿写了一张纸条:

"红色开始"创建于1988年。1991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为对建党70周年的致敬。当时,上海市协会举办了研讨会,得到了党史专家和文坛的认可。

此后,《红色起点》出港、台湾、英文、法文版。

"红色起点"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代名词,在媒体上不断出现。

《红色起点》不断重印和重印。仅在过去三年中,就印制了18幅印刷品。

编剧多年来一直担任电影编导。曾两岸合拍《中国五千年》电影《红绿灯下》导演)和电影中国观察奖(《中国五千年》)。1976年,他担任上海"内幕电影"集团的负责人和导演,为重病的毛泽东制作了近十部舞台纪录片。此后,他为电影《大天宫》(张建亚执导)和《遵义会议》写了剧本。上海电影节上,中国电影总公司就《红色开始》电影召开新闻发布会。作家叶永利和著名导演田玉新应邀出席。这部电影将由一家中国电影公司搬上银幕。

这些是叶先生在病床上,一字一句地拿着手机。当他完成时,他补充说:"生病了,一个简单的答案。"

叶先生对信件展品的选择提出了许多建议。他指出,科茨先生的一封信"可能不是亲笔签名,但秘书对笔的高度钦佩",建议"最好带个人信",并指出我选择了秦先生薄古的信"如果附上秦老师手绘自己的地图,更精彩",欣赏"夏伟的毛笔信特别珍贵"。在选择信件的最后,他突然对我说:"我还有陈旺道等信件,我手术出院后,捐给了你们的博物馆。"

2019年9月8日,他告诉我,我要做手术。"这不是一种坏病,手术即将到来。主要是忙着写字,耽误了病,直到大病,才住院六次。他特别要求在显示这些信件时"信封上的地址模糊不清"。10月8日,我转达了上面画廊负责人的问候,他很快回复:"谢谢你的很多担忧。国庆节前夕,我做了一次大手术。手术困难而复杂,持续了长达三个半小时。这一次几乎危及生命。"当时,手稿展览和图纸被设计为包括QR码内容,邀请手稿作者录制或录像带,向读者介绍更多的手稿及其背后的故事。叶先生一直关注这个展览,我还是给他留言汇报了工作的进展。谁知道呢,一天过后,他居然用手机为《红色开始》《四人帮》录制了两段语音介绍。每一段都以"我是叶永利,某部作品的作者"开头。在最后两张录音中,他仍然抱着严格认真的态度,即使演讲明显软弱,甚至有点生气,但仍然坚持告诉读者作品创作的背景,令人敬畏。10月31日,我把我敲定的所有文字图片都发给了他,他回复了"谢谢"。这是他留给我们的最后一件事,从那以后,所有的消息都没有被听到。

"韩玉清的第一封信,人才不一样了"

在选择信展品时,叶先生推荐了几位候选人,只对信的内容进行了一次评价:"韩玉清的第一封信,只有感情很重。"正如叶刘淑娴提到展览已经进入制作的最后阶段,手稿已经开始修改校样,所以最后没有添加。

近日,在调研工作中,对韩女士写给叶先生的信进行了全面复查,该信写于1990年2月15日,在这批捐赠的信件中,叶先生在信的文件夹内附上了一张便条,要求在稿件上注明:"梁世秋夫人韩玉清给叶永利逐页扫描。叶先生在《历史笔——名人信背后的历史剪影》中整理并披露了这封信的内容,与原信相比,对中文单词和段落进行了略微删减和调整。由于Yee先生已明确表示他希望展示原信,因此根据他对内容的判断以及他多年来对韩女士的了解,这封信向公众开放。信函全文原文现转录如下。

追忆叶永烈——附梁实秋夫人韩菁清致叶永烈的第一封信

韩给叶的第一封信

永利:1990.2.15

感谢您寄出初稿,文字流畅的文字和短语动人,值得当代作家,今后我想请大家多学一些。

这位教授遇见我时73岁,她去世时86岁。T3年的爱情,虽然较短,但留下了一首可歌、不可磨灭的回忆和一页美好的文字和历史。我没有白费的生命。直到今天,我仍然沐浴在爱中,因为他永远在我心中。

1月4日是他的生日。我带着朋友亲戚到北京庆祝他的生日,还想在内政部街为他烧一些元宝,但文溪说,小巷交通繁忙,不能点火,所以在文溪的住所楼下带着孙子孙女三代烧香。另外一半的金银纸钱留给了文溪,告诉她到庙末焚烧给教授,过年我不知道她有没有?虽然"迷信"有点粗俗,但没那么修行,我就是受不了。我们是一对麻烦的夫妻(当时,各方都指责,简直就像一场大灾难,那几个月两个人的精神刺激,不是普通人能理解的,没有钱过上艰苦的生活!有困难,有美好的大自然可以享受。他给我留下了《亚舍尔的小品》的版权,我自己也享受不了,所以每个月在坟墓上两次,鲜花、蔬菜、糖果、金银和蜡烛,一定要带给他。人!"做一个知己,无悔地死去。除了夫妻的爱,忘掉当年的爱情,我觉得我们是最知己的。世界上要找到一个懂得的人并不容易,就像我和他之间的"理解"和"知道"一样,我看到,在迄今为止的几代人中,没有太多的正确之处。现实是残酷的!但我可以忍受。我心里有他,有一股力量,我能忍受很多女人无法忍受的痛苦!我认为这是"纯爱"和"爱的力量"?有一次在镜子里我写"世界上没有真爱",现在我有了真爱。镜子上的字已经被教授抹去了,房子早早地转手了。

自从上个月14日回来,忙碌的新年,至今一直很冷。一整天一个人两只猫,冷寂不下的话!当你在上海遇见你时,你会看到我家的子孙在一起,只是成反比。将来,我会在两端奔跑,过着安静的一天,也过着热闹的日子。人生苦短,在我有限的岁月里,"云游四重奏",多是去见老朋友,也认识几个新朋友。你上次提到那些我尊敬的文人画家,我一定要去拜访他们,当然,你忍不住陪着。

我会把婚礼的一年日记,慢慢整理好,让你看,交给你出版。在支付有用的费用之前,应尽可能多地争取手稿费。慈善家我不够好,我经常喜欢做一点心,为社会,为人类做点什么。虽然我从歌的影子里,当年对于老小众的鄙视,认为是"娱乐""不是大乐器"!但我认为本能地这样做并给人们健康的娱乐是不好的吗?做一个人有多辛苦,生来就是哭,死时要哭,要活在世上给人类一点幸福,是很可爱的。除了这个行业的少数败类,大多数人,还是很有贵族气质的。各界人士有好有坏,我不明白封建时代在电影的歌行上,为什么这么不尊重?在我嫁给教授之前,人们反对,因为我"走错了路"。但是他们提到了江教授的死,而这个女人是一名中年公务员,在她结婚之前已经恋爱多年了。他们的婚姻是"盲目的爱情""理解分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人比人多死人"。我不明白为什么那种(阶级)识字的Yashi会有庸俗的想法!它很远。是时候把笔放到纸的末尾了。忘了先问你安。你和你的爱人都很健康快乐,不是吗?她是那个听到电话里甜美声音的人吗?还是女儿?向我问好,并致以崇高的敬意。我祝你一切顺利。

清朝

看着原信和整理文字,感觉完全不同。整封信完好无损,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叶先生在《历史大笔》中将其描述为"一篇美丽的散文",而在给我的微信中,他将其简单地描述为"天赋的总和"。我更愿意同意后者。叶先生捐赠了韩女士的一些信件原件,在信中,然后用一张复印纸衬里以保留自己。叶先生还捐赠了一些副本。此外,韩女士写给梁教授的信也有几份。

韩女士很珍惜自己与梁教授的通信。当叶先生问她:"你们之间的所有通信现在都保存下来了吗?"她回答说:"不缺一个。这是我们爱的宝贵记录,我一直小心翼翼地保存着。后来,我想和保险公司一起租一个保险箱,永远保存这批珍贵的信件。这些包括我们在恋爱时写的情书,我们结婚时写的家庭书籍。台湾《联合报》想挑一部分梁教授的情书,曾派一名工作人员与她联系,韩女士挑选了二十多封信,连同工作人员到《联合报》大楼,"她抄袭,我当场找回原件"。"(1990年11月24日晚,叶永利对韩玉清的采访被收录在1991年10月出版的《梁士球韩玉清情书选集》第7、4页)叶先生于1990年底编纂了《梁士球情书选》,当时被编成梁士球情书80,韩玉清情书只有一封。在1991年2月16日给韩女士的一封信(上海图书馆馆藏,副本)中,他写道:"教授的情书已被上海人民出版社作为重点书籍抄袭。江苏文学出版社已起草了稿件复印件(与原件直接制作),期待与您签订出版合同。只有这样,才能用上所有的原文——联合报刊发表的情书原件,也期待带来。他们打算用书名,梁士秋情书实选。这样,随着这些书的印刷,将掀起这位大陆教授的"情书热"。"这个'真选'还没有找到资料,不知道最终是否出版。

追忆叶永烈——附梁实秋夫人韩菁清致叶永烈的第一封信

此后,在叶先生的"反复动员"下,1991年3月底,韩女士把梁教授的情书"几乎全部",还有许多家庭书籍,最后"把一大摞她原来的情书"交到了叶先生的手中,说"这些信可以出版"。有一些,我留下来,我稍后再谈。

关晖先生捐赠给上海图书馆的韩女士给梁教授的信的几份副本,除了一封在付款当年没有掉下来的,写于1978年,本应由韩女士在1990年底编纂《柳士球情书选》后提供。1991年4月23日,叶先生回忆说:"她带来的信件(1991年3月底)是用繁体中文写的,是手写在信纸上,必须用简体汉字在方格纸上复制和书写,然后才能在工厂印刷。"(《情书选》由梁士秋韩玉清著,1991年10月出版,第669页)初步推测,韩女士带来的原情书被她抄袭并加到文案中作为替代。

在1990年8月24日的一封信中,韩女士告诉叶先生,"我从未想过,在今天这个文字稀疏的世界里,我会幸运地结交到你们像贤镇这样的朋友,让我在这个世界上感到温暖,同时也让我得到你的精神支柱在我身上。在我生命中的三分之一时间里,一定有更多的东西可以和你一起走来走去,去学习更多的东西来增加你的祝福。"今天,写信人和收件人都是古老的。叶先生一生的愿望之一,现在已经如指示而实现。叶先生和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永远留在读者的脑海中。

刘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