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轻松创始人周航:只有大众、高频、低成本的产品才值得购买流量

作者:菲菲七

面对交通,我们该怎么办?事实上,通过从产品角度重新理解流量的关键问题,我们可以得到新的答案。

一、产品特性决定流量价值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流量,什么是有价值的。

通常,当涉及到流量时,您谈论DAU(每天的活跃用户数)和MAU(每月活跃用户数),但这些数据真的代表流量吗?另一个问题促使我想知道为什么同样的1000万天寿命产品的价值完全不同。

我们可以看几个例子。

首先是关于天气的应用,比如MJ天气每天活动数千万,数额很大,但如果要把这么大量的流量兑现出去并进行分配,其实是很难做到的。这不是一个营销问题,而是一个产品本身。因为虽然用户每天都需要注意天气,但他只需要花费0.5秒,不会再停下来。

轻松创始人周航:只有大众、高频、低成本的产品才值得购买流量

二是适用相关违法行为。这才刚刚需要,切中了用户的痛点。大家在乎自己是否违法、扣分、不需要付钱,但为什么要检查违规的流量也是没有价值的呢?后来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心理,在检查这件事情时,用户永远不会主动打开,他一定不能这个应用程序一年不出现。所以这个使用场景是完全被动的。

第三个例子是MT,其全网用户的渗透率也非常高,但为什么MT的流量值不是很高呢?因为人们仍然把它当作一种工具。一个女孩,花了半个小时修好一幅画,看完后必须立即退出。虽然机器翻译会鼓励你"更清楚地直接分享",但很少有人会直接分享它,谁会愿意分享一张一目了然的修复图片呢?用户的操作一般是保存,关闭应用,然后打开微信,访问相册。所以它很好,它只是具有工具属性,这导致有限的商业价值。

因此,要判断一个产品的流程是否有价值,我们首先看以下几个要素:一是用户数量,即DAU;判断公式:流的值是 DAU ×持续时间×事务系数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转过身来,看看为什么微信如此成功。为什么它的流量如此有价值?微信拥有10亿用户,平均每个用户每天90分钟就是这么糟糕的数据。为什么今天的头条新闻很好?如今的头条新闻共有超过5亿用户,一个用户每天的阅读时间是60到70分钟,这也是可怕的,所以用户时间非常重要。最后一点是交易属性,这很容易理解。具有可以直接产生交易的交易属性的产品,流量自然更有价值。以淘宝为例,虽然从网络总量来看,淘宝的流量不如微信,也不如百度,但它产生的每一个流量都有交易属性,所以淘宝的流量非常有价值。

二、产品需求的实力决定购买流量的成本

产品的特性决定了流量的价值,而产品需求的强度直接决定了购买流量的成本,毕竟不同产品购买流量的成本是不一样的。流量的购买成本不反映在流量的价格上,而是反映在转化率上。如果一个产品本身只是需求旺盛,那么购买流量的转化率一定很高,流量的成本也比较低。

比如打车,产品本身就是为了解决打车用户的旺盛需求,那么广告,即购买流量的转化率高,相应的成本得到的比较低。当然,打车并不是获得流量的最低成本,最低的是微信。微信从诞生的第一天起,除了内部QQ引导的流量外,从未买过外部流量。

轻松创始人周航:只有大众、高频、低成本的产品才值得购买流量

那么,人们究竟需要什么呢?社交是一体的,内容信息是一体的,外卖这样的生活服务是恰到好处的。大多数人至少有一部手机,无论安装了哪个信息客户端或外卖平台。这些产品的内在价值属性决定了它们支付的流量成本是不同的。

让我们再举一个负面的例子。当时有一批奢侈品电商,现在只有一个寺庙图书馆在线市场。奢侈品电商本身就是一个利基、低频、高价、决策繁重的领域,这样的产品属性决定了它们购买流量昂贵,因为转化率低。

不仅是奢侈品电商,整个垂直电商的流量成本都高于平台电商。需要明确的是,虽然购买相同的流量,比如一美元一次点击,但平台电商转化率可能是10%,而垂直电商转化率可能只有1%。

从上面可以看出,购买流量的成本从根本上是由产品特性决定的,而不是由交付策略决定的。既然产品特性直接决定了转化率,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只有大众化、高频化、低成本的产品才值得购买流量。因为底层流量的购买价格相似,所以真正决定流量成本的不是购买价格,而是转化率,它决定了接收客户的成本。

我经常看到小众、低频、高价、重决策的企业,也在以购买流量的方式拉动新客户,这样的转化率肯定是很低的,最终可能不可行。我的建议是,可以从产品形态入手,开发一些流行的、高频的、低成本的产品,以便拉动潮流。例如,宜家为什么卖1美元的冰淇淋?显然它赚不到任何钱,但宜家非常欢迎利用这一点。因为家具是一种低频、高价位的产品,宜家需要销售的家具,比如衣架、毛巾架、拖鞋和那些价格非常低廉的食品,这些家居用品必须更频繁地消费。通过高频、低成本的商品来拉动流量,也为了其他方面的利润,很多精明的企业都会采用这种策略。

三、产品的核心功能决定了流量的二次分布

如果产品本身有一定的流量,是否要做流量的二次分配?有一定流量的产品,都想尝试做流量的二次分配和转化。

为什么今天的头条新闻对广告不愤慨,微信对广告非常克制?这是不同层次的道德吗?当然不是,因为这两个产品的核心属性是不同的。今天的头条新闻本质上是内容产品,核心是内容分发,但微信最基本的功能是沟通,社交沟通是它的基础。换句话说,任何流量的转化和分配都不能以牺牲产品的核心价值为前提。

轻松创始人周航:只有大众、高频、低成本的产品才值得购买流量

流量的二次分配必须有这样的判断,看看它是否会影响用户体验和平台的核心功能。微信是如此谨慎,以至于它拼命地试图保持其作为社交通信平台的价值,任何具有一定流量的产品也应该如此,这样流量的二次分配不会影响产品的核心功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