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周航再战网约车江湖,曹操出行能写出不一样的故事吗?

作者:出行范儿

作者丨劢历

编辑丨张硕

出行范儿原创

终究还是意难平,在时隔5年后,易到创始人周航再次回归网约车,担任曹操出行董事长。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周航第一次以职业经理人身份负责一家企业。

周航离开易到这五年,网约车市场依然热闹。

收购快的、合并Uber中国后的滴滴一家独大,成为移动出行市场绝对的霸主;Uber于2019年5月在纽交所挂牌上市,以820亿美元估值创造了网约车的神话;

滴滴去年6月底上市后被监管调查、App下架,网约车市场又掀起新的争夺战,包括曹操出行、美团打车、T3出行、高德在内的新老玩家纷纷加大乘客和司机补贴额度,伺机扩大市场份额;

更早期的玩家神州专车、首汽约车尽管存活下来,但已不再活跃;而易到更是早已“名存实亡”,目前仍面临超3万人“排队”提现。

在成功、失败各一次的创业经历和5年的投资人身份加持下,重回网约车江湖的周航,这一次能行吗?曹操出行能弥补周航折戟易到的遗憾吗?

周航再战网约车江湖,曹操出行能写出不一样的故事吗?

01

从“网约车鼻祖”到“创业不能太周航”

从成立时间来看,易到算得上“网约车鼻祖”。

2010年5月,易到成立。5个月后,Uber才在以打车难著称的旧金山上线第一版App(事实上,Uber2009年已经成立) 。用周航的话说,“彼时,我们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易到是完全的原创”。之后成长为出行巨头的滴滴,开始推出打车业务时已经是两年后的2012年底。

周航曾经很自豪地说过:“2014年以前,整个中国叫车领域都是我们的,其他人都是跟在我们后面才做起来的。”在长达18个月的时间内,易到没有竞争对手,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先发优势。一直到2013年底,易到一直保持着80%的市场份额。

不过,这样的先发优势并没有让开创者持续保持领先。在滴滴、快的以及Uber中国掀起的补贴大战中,拒绝补贴的易到直接导致市场流失。不仅如此,资本也开始转向新玩家,融资储备不够的易到不得不开始裁员。

到2015年9月,乐视入股前一个月,易到的日订单量只有2万,而彼时的滴滴合并快的后已经占据超过80%的市场份额,日订单超过700万。这一年,也是周航“最痛苦的一年”,面对竞争弹尽粮绝,“已经依稀闻到了死亡的气息”。

周航再战网约车江湖,曹操出行能写出不一样的故事吗?

直到2015年10月乐视以7亿美元入股,获得易到70%股份。

据了解,易到在2015年与优步中国和神州专车都谈过合并计划,但因为估值分歧未能达成一致。“外界总觉得我是在N多选择中,做了一个失误的选择。其实那会儿明知道它(乐视)不够好,乐视也是我最不愿选择的,但是其他人没有选择我,我也没得选择。”周航将乐视视为当时能抓住的唯一一根救命稻草,“当初,我一定是做了我认为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这个当时“最好的选择”也成为易到命运的转折点。

既是从濒临死亡到重生的转折,也是走向万劫不复深渊的转折。

因为乐视,易到一度重回高光时刻。凭借“100%充值返现”等一系列补贴活动,易到的日订单在2016年6月已经突破100万。也正是因为乐视一系列资金危机,易到成为了被“处理的股权资产”不得不再次易主。

周航,在失去控股权后也逐渐淡出管理层,直至易到被曝出司机提现难、乘客无车可打。2017年4月17日,周航在一则公开信中称乐视挪用易到13亿元资金、喊话贾跃亭妥善处理,彻底将双方矛盾激化。而乐视否认挪用资金,指责周航“恶意诽谤”,并表示这是“农夫与蛇的现实版”。

双方的“口水仗”更像是互相推卸责任。随后,周航与易到两位联合创始人杨芸、汤鹏发布联合声明,宣布辞去易到所有相关职务。

周航的这次创业以失败告终。在当时的创业圈,甚至开始流行一句话:“创业不能太周航”。

两个多月后的2017年7月,新的接盘侠出现,易到作价40多亿元抵债给韬蕴资本。此后的易到陷入长期的司机提现难困境,并逐渐从主流网约车市场淡出。

02

易到做错了什么

创办易到之前,周航与哥哥曾有过一次成功的创业经历,两人创办的天创数码据称是当时国内最大的专业音响公司,作为一个创业公司赢得了与大中电器、万科两个强大对手的竞争。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天生的创业者。

但是易到这段创业经历让周航严重受挫,产生了严重的自我怀疑,“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对,什么也没做好”,甚至“自己的战略能力是不是最差的”,“那种失败和过度否定自我的情绪始终笼罩着我”。

易到的失败,是诸多因素共同导致的,外界总会首先归因于乐视,包括周航自己也称易到“最后的结果其实是被乐视拖下水的”。

对于乐视作为股东到底给易到带来了什么,周航在2017年8月一次公开论坛上称:都是负面的,乐视就是一个“没有信誉”的代名词。

周航同时提到“如果没有乐视注资,易到会有不一样的命运”。他还补充道,“如今网约车行业也有了变化,神州专车、首汽约车等都回到了易到早期的轨道上来,他们也获得了很好的发展”。

命运会有本质的不一样吗?如果没有乐视以及之后的一系列操作,如果当时有其他资本方愿意伸出援手,易到就能沿着“小而美”的路线一直走下去吗?

答案似乎也不是肯定的。

在乐视入股之前,易到已经严重掉队。对于当时的易到来说,某些失败的因子已经刻在了创始人和团队的DNA里。换个角度来思考,易到又是怎么走到要选择被乐视接盘的地步?

在易到早期投资人、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的建议下,周航深度剖析了这次失败的创业经历,并在2018年10月出版成书《重新理解创业:一个创业者的途中思考》,“把自己的每块伤疤揭开给别人看”。

相比成功的说教,失败的探讨往往更有价值。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易到如何从一个先行者一步步被市场淘汰。相比一年前刚离开易到时的心有不甘,当时已经成为顺为资本投资合伙人的周航,在见识了越来越多创业者和创业项目后,对易到的复盘更加理智和深入。

其中最不能忽视的一点,周航在书中提到,“易到A轮融资的时候,一个投资人跟我们谈过,当时签了投资意向书,可还是没投。后来他评论说,易到所做的事情和我这个人的特质不太匹配。当时我听了不太服气,现在我必须得承认,他说的是对的”。

注重细节、追求完美、有情怀又很文艺的理想主义者,这些特质都集中体现在周航身上。作为一个创业公司的负责人,身处当时野蛮生长的移动出行行业,这也直接导致了易到在战略定位、融资、面对竞争时不能做出正确选择。一位易到早期高管也提到,“周航是那种宁愿优雅地输,也不想狼狈地赢的人”。

比如融资,作为一个先行者,易到在2015年之前一直是被投资人追捧的对象。2014年上半年易到的C轮融资,原本可以拿到3亿美元,这也是当时非上市公司融资中最大的一笔。但周航最终只要了1亿美元,全球私募史上最大一笔融资反而落到风头正盛滴滴头上。

周航再战网约车江湖,曹操出行能写出不一样的故事吗?

2014年9月,风头正盛的滴滴获得7亿美元D轮融资,投资方包括GGV纪源资本、腾讯投资、DST Global等。之后,整个市场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周航回忆,“在那个时候,其实已经game over(游戏结束)了。”

周航反思,易到没有趁着好时机融进足够的资本,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没有想清楚融资的钱用来做什么。虽然我知道要这笔钱用来补贴用户、发展业务、投放广告,但并没有仔细地算过到底要花多钱,更没有预见竞争环境可能出现的最坏局面”。

从这个角度来讲,易到并不完全是被竞争者拖垮的,本质上,易到压根儿没有正面应对竞争。从摇摇招车、大黄蜂,到后来快的、滴滴相继成立,出行领域的竞争早在2012年就开始了。而易到一直声称“自己做的是专车”,别人做的是出租车打车,看似是差异化竞争,实际是以“鸵鸟心态”回避竞争。

有了出租车业务的积累,当滴滴从零开始做专车时,只用三个月就超过了易到。

对于出租车业务,易到“三上三下”,成立初期,易到就上线了一键呼叫出租车的产品——“打车小秘”,半年后被叫停,因为周航不看好出租车的商业模式。2013年,易到再次上线“打车小秘”,由新的独立团队专门负责,不过已经无法抵御快的和滴滴的补贴大战。周航决定还是专心做好专车,“打车小秘”再次被下线。

正如雷军对周航把易到做失败的回应:“本质上是你没有看穿,没有看穿这件事情(移动出行)的本质。”

这或许才是周航遗憾收场的核心。

03

曹操出行如何写出新故事

周航在《重新理解创业》书中的最后提到,“创造使我快乐,我依然想再次创业。如果我再创业,应该能从上一段创业中学到些什么,自己在认知和心态上也会有所改变”。

令外界没有想到的是,周航没有选择再次创业,而是选择曹操出行,担任董事长。

在去年6月结束顺为资本投资人生涯后,周航一定有很多选择,重新回到曾经失败过的网约车战场,终究还是心有不甘吧。即便在当时,网约车也不是周航最想做的创业项目,成立易到之前他还考虑过移动支付、电子阅读、基于通讯录的社交等,“只不过通过理性地判断,在想干、能干和可干之间,我找到了一个交汇点”。

相比创业时期的易到,或者一个新的创业项目,如今的曹操出行也许更适合周航的特质。

曹操出行是吉利汽车旗下的出行公司,成立于2016年(当时命名“曹操专车”),由当时吉利新能源板块负责人刘金良带队内部孵化。2019年“曹操专车”升级为“曹操出行”,业务线也从专车扩展至出租车、顺风车、同城配送等业务。截至2021年年底,曹操出行已经覆盖了全国超过60个城市,拥有超过60万注册司机。

去年下半年以来,曹操出行高管层出现多次变动,据悉原创始团队基本全部离职。企查查工商信息显示,曹操出行主体公司杭州优行科技有限公司近期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周航为董事长、张权为董事,原董事长刘金良职位变更为董事,原董事李东辉则退出董事职位。

《出行范儿》了解到,去年12月底,刘金良已经离开曹操出行,出任吉利旗下公司出资设立重庆幸福千万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幸福千万家”)董事长。“幸福千万家”定位聚合平台,打造出行运力服务生态,为司机群体从业提供培训、考办证、车辆销售、车辆租赁、车辆维保、金融解决方案、订单赋能、能源补给、餐饮生活等一站式服务。

此外,曾在滴滴负责过代驾、专车、区域网约车业务的龚昕,已于2021年5月加入曹操出行,出任CEO。

无论是周航,还是龚昕,都在网约车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前者参与了网约车市场的萌芽和发展,后者见证了补贴混战中成长起来的滴滴如何一家独大。这对于后滴滴时代急于抢占市场的曹操出行,无疑是极其宝贵的资源。

自去年7月滴滴App下架以来,曹操出行的订单量有了明显提升。去年9月,龚昕透露,仅三个时间时间内曹操出行订单量就翻了一倍,在一些较大城市,曹操出行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20%。

不过,曹操出行承担的使命不仅仅是占领更多市场。特别是在各地加强网约车合规化进程,交通运输部对网约车平台抽成比例等行业问题进行整治的背景下,野蛮无序扩张已经不是关键词。

对于吉利来说,曹操出行是其“新能源汽车共享生态”的重要战略之一,吉利曾对外宣称将以全球领先的车联网、自动驾驶技术以及新能源科技,创新应用于共享出行领域,全方位赋能曹操出行。

在稳步扩张的同时,进行服务、体验的提升和商业模式、技术的创新,才是曹操出行接下来的重点。

这正是周航的强项。

事实上,易到曾经做过很多创新,比如试驾,比如通过网约车平台探索汽车电商。再比如跟汽车产业链的合作探索,包括跟海尔金融成立海易出行,跟奇瑞合资成立易奇汽车,生产、开发电动智能的共享汽车。还有车上读书、跟河狸家合作搞美甲车等创意营销。这些想法和举措在今天看也非常有价值,当然大部分已经被滴滴实现了。

不过对于当时的易到来说,这些都是锦上添花、不紧急也不必要的事情。周航曾经反思,(一个新点子)如果只是把事情从9分变成了9.5分,这就是花很大力气去做小数点以后的事,没什么太大用处。

而现在的曹操出行,正是走到了需要不断去丰富小数点以后的时期。

就在4月13日,曹操出行在重庆举办了“曹操出行N³战略落地暨产品升级发布会”,“N³”(N立方)分别是指New Car(定制车)、New Power(新能源)、New Ecosystem(生态体系)。

周航再战网约车江湖,曹操出行能写出不一样的故事吗?

从这个新战略以及“幸福千万家”的成立不难看出,接下来的曹操出行会将重心放在司机端,围绕车辆和运力布局产业生态。

二次创业失败,周航遗憾离场;投资人周航是否按其预期做到了“卓越”已经不再重要。重新出山的周航,解锁了“职业经理人”的身份,而且是在自己惨败的领域。

“那些杀不死你的,使你变得更加强大。”

属于周航和曹操出行的故事将开启新的篇章。期待一个不一样的网约车案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