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全国人大代表王天宇三份建议为中小银行呼吁:补充资本、降低税费、不良处置

作者:王琦 785
全国人大代表王天宇三份建议为中小银行呼吁:补充资本、降低税费、不良处置

近年来,中小银行的风险引起了更高的关注。"继续通过多种渠道补充中小企业资本,加强公司治理,"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称。"

在今年的两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郑州银行董事长王天宇作为全市商业银行代表,提出了三项关于中小银行的建议,即加快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金,降低中小银行税费。

在资金补充方面,王天宇呼吁,大量中小银行面临不同的资金补资压力,不同程度的风险敞口,需要采取差异化、多渠道的资本补资方式。

他还认为,疫情期间,中小银行对社会收费的让步导致自身经营压力较大,部分有利于中小银行发展,减少税收政策到期。因此,建议在中小银行努力降低中小企业费用和利息的同时,有关部门应能够降低其税级,并可能降低或降低中小银行存款保险费率标准。

<h4>中小银行资金补资压力与建议</h4>

在王天宇看来,近年来,中小银行已经拓宽了资金补资渠道,资本补资压力有所缓解。但是,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新的制度安排不完善,仍受诸多因素限制,资本补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一) 通过留存利润补充资本的途径已经缩小

首先,净利润增长放缓。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中小银行加大信贷力度,资本消耗迅速增加。然而,净利润增长低于总资产增长,利润保留不足以填补资金缺口。同时,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实行降费优惠中央决策部署,导致中小银行净息差趋窄。

其次,不良资产继续侵蚀利润保留。受经济低迷影响,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企业风险不断暴露,中小银行不良贷款出现双倍上升,信用风险管理压力加大,拨备增加,不良资产处置注销规模增加,利润侵蚀加剧。

(2)中小银行外部资金补充渠道有限

首先是单一且效率低下的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工具。核心一级资本是银行最重要的资本水平,也是中小银行最需要补充的资本水平,但补充渠道较少。发行是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常见方式,但在当前经济背景下,发行债券在寻找合格投资者方面面临困难。可转换债券以债权形式存在,转换后股份大致正常,票面利率低,现金压力小,可以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但可转换债券不能直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通常在发行完成后进入转换期,适用于目前核心资本压力不大的中小银行。地方政府专项债集资金认购可转换债券 即使能补充中小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也存在可转换债券补充资本效率低、地方专项债发行成本可能与可转换债券收益率不匹配等问题。

其次,其他资本补充工具的作用有限。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水平参差不齐,可用的资本工具有限。2019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出函,取消了非上市银行应申请公开转让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份的要求,为中小银行开辟了新的资金补充来源,但这种资金补充方式尚未付诸实施。可持续债券和二级债券的发行程序简单,成本低廉,在迫切需要填补资金缺口、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情况下,是更多中小银行的选择,但仍有不少中小企业不符合发行条件或发行困难。

关于中小银行增资,王天宇代表提出以下建议:

对中小银行发行资本补充工具的区别监管。大量中小银行面临不同的资金充值压力,不同程度的风险敞口,需要采取差异化、多渠道的资金补充方式。大多数监管政策和准入标准都是"一刀切"的,导致一些小银行在资本补充方面面临准入困难。首先,建议考虑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等指标,对中小银行的分类进行进一步细化。其次,建议针对同一资金充值工具,针对不同类别的中小银行,设定不同的发行标准和审批要求,引入更具体、更适用于中小银行的运营。

在资金补资工具方面,王天宇先生认为需要进一步优化。例如,CBS可以运营的可持续债务合格主体的条件将进一步放宽,使大多数中小企业能够满足准入条件。适当提高中小银行自投资本补充债券限额,扩大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债券的投资主体和投资规模。完善中小银行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市场安排。支持中小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降低风险加权资产。

去年,该国发行了2000亿美元地方债券,以补充银行资本。王天宇呼吁,今年要扩大地方债券发行规模,解决中小银行资本问题,帮助中小银行快速化解风险负担。同时,要均衡配置地方债发行规模,不能只建议补充农村商业银行风险较高的,民营、小微企业有支持能力,城商银行的风险可控性,也应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

<h4>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h4>

202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资产3.02万亿元,2017-2020年处置不良贷款金额超过前12年的总和。

王天宇认为,中小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以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为自身定位,受制于区域经济发展和自身规模、资本实力,盈利能力出现了下降、不良资产规模明显增加的趋势。截至2020年底,市农银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89.77%和122.19%,低于五大国有银行的215.03%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196.90%。城市银行和农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3,660亿元和7127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81%和3.88%,远高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商业银行的整体水平。

王天宇代表表示,中小银行处置不良贷款处置手段主要表现在催收、诉讼、注销、转移等方式,批量转移最为常见,现金催收较为困难;同时,银监会最新发布的《不良贷款银行转移试点实施方案》规定,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消费信贷(担保)贷款、个人经营性按揭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个人贷款不得批量向外转移。作为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主要方式,司法处置存在备案、诉讼、执行困难等现象,诉讼周期长、偿债率低等诸多问题,影响处置效率,对不良资产最终价值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

为推动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王天宇建议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放宽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化准入标准。建议调整本地资产管理公司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允许其跨区域开展业务,允许符合条件的无牌资产管理公司承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包,积极开展不良资产跨境转移,引入外资参与不良资产处置。

他还建议监管部门引导中小银行以市场化的方式参与不良资产处置,降低不良资产证券化准入门槛,推动中小银行发行安全、拆分、交易、回购、一次性不良资产证券凭证。

不良贷款转移试点银行延伸至中小银行,缓解不良贷款处置压力,加速资产价值实现,建议允许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个人消费抵消(担保)贷款、个人经营性按揭贷款、个人经营性按揭贷款、个人经营性抵押贷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 汽车消费贷款等,提高不良贷款处置效率。

同时,王天宇还建议,推进金融法制改革,提高不良资产司法程序效率。具体而言,金融案件的出台和有关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的落实,完善标准执行,简化诉讼程序,缩短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周期。

他还建议,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应率先制定不良资产互联网处置国家统一标准,将其建设成为不良资产处置、信息发布和交易匹配的综合平台,将不良资产变为宝;

<h4>减少中小银行的税费</h4>

王天宇还认为,目前,小企业在经营上面临较大的困难,风险不断暴露。中小银行是服务小企业的主力军,发展受到明显影响,盈利能力下降,资金充值压力较大,不良资产规模明显增加,经营发展面临一些困难。

在他看来,中小银行对社会费用的让步导致自身经营压力较大。其次,一些有利于中小银行发展的降税降费政策到期。因此,建议在中小银行大力降低中小企业的收费的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能够降低其税收水平。

王天宇呼吁,2023年12月31日前继续对小企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征增值税(2018)91号税。《金融业金融机构和小企业、小微企业(2017)77号税》延长贷款合同豁免印花税政策至2023年12月31日。继续实施财税(2018)164号一次性奖金全年,自2024年12月31日起不纳入综合所得税征收优惠政策。

此外,他建议分阶段降低或降低中小银行的存款保险费率。中国人民银行将商业银行的存款保险费率分为八个等级,每10,000人的存款保险费率从2-16级不等。中小银行受客户基层结构和管理水平影响,评级较低,因此存款保险利率也较高,成为重要的成本支出。

为提高中小银行服务当地实体经济的能力,结合中小银行的实际费率情况,王天宇建议,中小银行的费率标准应分阶段下调或下调,存款保险费率应根据各行经营状况动态调整。

详情请下载21金融APP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