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用行动诠释担当——记静宁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技术中队指导员王一

作者:萧峥向你展示了潮流
用行动诠释担当——记静宁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技术中队指导员王一

王毅于2016年荣获甘肃省"十大人头人"称号。

田丽源,《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光天化日之下从你家偷来的?"你是什么时候发现盗窃的?损失了多少金额..."5月6日17时,正在开展痕量分析鉴定工作的荆宁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技术中队教官王毅接到报警,迅速集结人员,搬运设备,赶到现场开展侦查工作。

驱车近一个小时到雷达镇和义村村民张家后,王毅一行人立即投入到紧张有序的现场勘察、巡视和摸排等工作中。经过2个多小时的深入调查,他们发现被盗现场的院墙、门窗均未破损、无破损、翻转痕迹,但5处放置的现金共6267元未飞。

"立即详细检查相关人员的支出记录。王在棺材里钉了一根钉子说。同时,他告诉张和家人不要四处说话,加强防盗安全意识。

用行动诠释担当——记静宁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技术中队指导员王一

王毅在案发现场。摄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田丽源

用行动诠释担当——记静宁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技术中队指导员王一

21点钟,取证完毕,回到县城,王毅匆匆吃了一顿晚餐。"从事犯罪工作,我们必须坐以待毙,坚持不懈,通过物证的痕迹仔细检查和识别,才能找到有价值的线索。他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年46岁的王毅在刑事调查前线战斗了23年。他经常盯着物证仔细研究比较,一看大多是半天,很多时候到最后的时间都没察觉。

在同事们眼里,王毅几乎痴迷于自己的工作。"每次接到案子,王某都像'魔术'一样开心,有时候是通宵达旦,加班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王毅的同事、荆宁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技术中队警察、警务技术三级主任杜卫新说。

对于王毅来说,用技术手段破案,为诉讼提供证据支持,是他一贯的追求,"每当我用物证的痕迹破案时,都会有一丝成就感。"

2005年,王毅在一宗盗窃案现场调查中,当场提取了一份物证,并通过此物证锁定并抓获了嫌疑人,一系列盗窃案侦破了48起案件,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惊喜,也让他的技术案件"陶"成为"第一桶金子";

2009年11月14日,王某与第一对夫妇在靖宁县干沟乡望川村对周边一起变相死亡案件进行现场调查,发现被倾倒在医院外一个隐蔽角落的面条形物体,从而让一宗中毒故意杀人案浮出水面......

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

"数十万次查询比较意味着至少有100万个组逐个过滤图像。我相信已经发现了1,100多起案件,这是从这100多万组比较图像中"精细抠像"出来的。"一个"好"字,包括王毅对刑事技术工作的严格态度。

用行动诠释担当——记静宁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技术中队指导员王一

王毅正在进行现场物证检查。摄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田丽源

用行动诠释担当——记静宁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技术中队指导员王一

王毅部署外观试剂。

用行动诠释担当——记静宁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技术中队指导员王一

王毅正在开展痕量分析和鉴定工作。摄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田丽源

近年来,王毅在现场调查了1000多起案件,提取了3000多份各类物证痕迹,在80多起重大疑难案件中现场勘查和搜寻证据,固定证据发挥了关键作用,利用从现场提取的痕迹直接识别出物证100多件地方案件。

2016年12月,为了培养痕迹、当前测绘等新的专业技术人员,"王毅工作室"正式成立。近年来,在王毅的指导下,工作室在现场共调查了2000多起案件(事件),利用现场物证痕迹破解了190多起地方案件、14起死亡案件和210起八类重案和大案现场搜查工作。

23年来,王毅因实际行动被"公安模范"、"英国国家公安机关二级模范"、"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甘肃省道德模范"、"人民满意公务员"等称号。

"我的知识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给予的,忠于党,为人民服务,用工作来诠释!""王毅坚定地说。(本文中的图片由我提供,除了签名)

用行动诠释担当——记静宁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技术中队指导员王一
用行动诠释担当——记静宁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技术中队指导员王一
用行动诠释担当——记静宁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技术中队指导员王一
用行动诠释担当——记静宁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技术中队指导员王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