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郭延丹 作为911袭击事件的幸存者之一,陈思进自20年前从纽约世贸中心80层办公室的楼梯上跑下楼梯以来,一直对高层持谨慎态度。遇难者家属的邮件界早已沉默,对于陈思进来说,他觉得应该给这件事画个停车牌,但潜意识不会褪色,还是会永远和他在一起。

2011年9月11日8:46、9:03、9:37、9:59、10:03、10:28,六个时间点,分别是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上双子塔,撞上五角大楼,两座建筑物倒塌的悲惨时刻。
事件发生前没有任何警告。2011年9月11日上午8点15分.m,陈照常来到纽约世贸中心北塔80楼8067办公室,煮咖啡,查收邮件。大约半个小时后,陈思进突然感觉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向前推,然后整个建筑开始摇晃。
.m 8时46分,陈思进北塔世贸中心成为第一个恐怖分子目标,飞机和大楼发生火灾,大家开始逃离。
跑出去的人慢慢地走下楼梯,楼梯很窄,我们旁边有意识地分成两部分,女人和老年人走较短的车道,强壮的男人走在外侧的车道上。从走廊窗户向外走,对面的世界贸易中心2号楼(南塔)已经着火了。
"有300多人和我一起跑下来,我想给我的妻子打电话,但我的手机上没有信号。到了18楼,我们遇到了消防队员,他们带着灭火器上楼。陈思进的手表和文件还放在办公桌上,他以为很快就会回到办公室,却不知道大楼很快就会倒塌。
大家花了将近一个半小时才终于下到一楼,警察对着门口大喊大叫,朝北的门可以通行,每个人都在尽其所能地奔跑,跑出大楼几分钟后,北塔倒塌了。陈思进说,倒塌的建筑物"像一块巧克力一样融化了"。耳朵里传来坍塌的咆哮声和人群的呼喊声,全神贯注地被瓦砾覆盖,黑烟从天而降,大约四五十层楼高。陈思进再也进不了这栋楼了,他的很多朋友也出不去了。
二十年后,当《环球时报》记者问陈某年从80楼跑下来会对自己说些什么时,陈思进说:"当我跑出去两三分钟后,大楼倒塌了,对那场奔走和死亡的自己,我想说声谢谢。这一天对我来说是重生。"
9/11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恐怖袭击,也是自1941年珍珠港事件以来对美国大陆的首次袭击,造成近3000人死亡,造成直接或间接数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相比之下,陈思进足够幸运,不仅活得好,而且活得更好。9/11的爆发并没有对陈光诚的职业生涯产生负面影响,他一直在金融行业工作,职位从助理副总裁,副总裁,合伙人到董事总经理不断上升。
从911恐怖袭击幸运逃生的场景来看,让陈思进提醒自己实现梦想要加速,"我从小就想成为一名作家,原本计划在行动后退休。但9-11事件的爆发让我意识到,明天不一定会按计划进行,并立即考虑应该做些什么。2004年,他的第一本书《打破北美》出版,记录了他在北美十多年的斗争,包括9月11日的事件。迄今为止,陈思进已经出版了三部系列小说,目前正在制作一部科幻小说系列。
2012年,陈选择在加拿大多伦多定居,因为美国让他失望了,"美国不是20年前,更别提30多年前我刚来美国了。例如,美国多年来一直过于政治正确。"
离开后,陈光诚分别于2016年和2019年回到美国,"2019年回到纽约时,我去世贸中心网站看到池边写着遇难者的名字,非常激动人心。但毕竟,已经过去了20年,我认为是时候结束它了。"
看来20年已经够长了,遇难者家属的邮件界已经沉默了很多年。"通过电子邮件联系了受害者的家属,并在袭击发生时经常交换信息。在最初的四五年里,我们会不时发一些信息,每年元旦互相问候。然后慢慢地没有通信,甚至有些人的电子邮件地址都无效了。"
但对于那一天的经历,陈思进真的能完全忘记吗?陈思进记得,附近地区被烟雾笼罩了数千米,持续了几个月。许多从大楼逃出来的人、附近的居民等相关人员连续几年进行肺部检查,陈思进在检查中没有发现异常,但是,在潜意识里,无论是在酒店还是参观景点,陈思进在20多层楼的高度都有些紧张, 酒店会特别注意位置的紧急通道,平时可以走楼梯尽量走楼梯,他认为这是下意识中一些小的变化造成的。
同样失踪的还有中美关系。关系,作为在华尔街工作的资深金融从业者,陈思进对中美关系的变化有着第一手的经验。关系,"20年前乔治·W·布什上台时,中国刚刚加入WTO,中美关系就像胶水一样。但布什政府当时的态度是"中国可以发展,但不能比美国强",也就是说,美国已经对中国的发展持谨慎态度,部分原因是911事件的爆发推迟了中美对抗的出现。"
来源:环球时报全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