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来,有不少关于"煤炭超风"的报道,从一个煤的难度到期货合约的下跌,短短几天,市场变化如未来三个秋天。
从中长期来看,自去年3月以来,煤炭价格上涨了190%以上。从今年8月17日至今,动力煤期货价格从800元/吨开始一路上涨到1982元/吨,单价涨幅高达1.5倍,实属罕见。
煤炭价格近乎疯狂的上涨,直接影响着中国的经济运行、电力供应、冬季供暖等,对经济和民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对此,国家高度重视出台一系列政策,严格防止煤炭市场无序发展。10月20日,处于景气期的煤炭"三兄弟"瞬间崩盘——炼焦煤下跌8.99%,焦炭下跌8.99%,动力煤下跌8.01%,动力煤期货全部合约下跌。

一夜之间,这些变化堪比过山车的快感。
<H1级"pgc-h-right-arrow"数据轨道""6">基本面,供需失衡是煤炭价格上涨的核心原因</h1>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煤炭储量丰富。目前,已经发现,世界煤炭的储能能力约为1.4万亿吨,其中10余台储煤量在中国,其规模与美国和俄罗斯的比例相当。
按原因看,我国煤炭产、供需平衡,不应该是由于供过于求而引发价格飙升,今年煤炭价格走势异常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对行业相关新闻报道和进出口数据进行仔细分析,发现此次煤炭价格波动背后有三大根本原因:
1、多种原因制约煤炭进口,诱发市场供需失衡
虽然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煤炭生产国,但人口众多,市场需求也很大,煤炭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能源。2008年以来,我国从煤炭大出口国转变为煤炭大进口国,煤炭进口量逐年增加。
事实上,近年来,欧洲频繁的能源短缺,导致国际煤炭市场难以满足中国的进口需求。今年的疫情加剧了国际煤炭市场供需失衡,导致中国煤炭进口量因海运价格飙升而大幅下降。
海关进出口数据显示,从2020年7月至今年11月,我国煤炭进口量减少5000万吨,同比下降36%。
2、落后产能加速淘汰,新能源短期难以填补能源缺口
"十三五"以来,淘汰落后产能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我国积极淘汰5000多家中小煤炭企业。面对当前的"碳中和"目标,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严重浪费煤炭行业部分资源。
在大量煤炭中小企业退出市场后,短期内,我国新能源置换量较大,难以弥补,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开始平衡失衡,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煤炭价格的上涨。
3、资本趁机炒作,"黄"囤煤奇异导致煤缺货
国际和国内市场煤炭价格的上涨为投资者通过瞄准煤炭的特定产品来赚钱开辟了新的机会,等待囤积煤炭的机会,希望在煤炭飙升到高水平后出售,以赚取巨额利润。
到目前为止,在国际和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失衡的双重影响下,再加上资本的肆无忌惮,最终导致煤炭被市场抢购,真正的煤炭上下游企业买不到煤炭,进而煤炭价格疯狂190%的异常情况。
<h1级"pgc-h-arrow right-right"数据跟踪"19">煤价的未来走势在哪里?</h1>
煤炭价格的稳定和煤炭供应的安全不仅是市场问题和民生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中国的经济安全和能源安全。
时间在冬天临近,北方升温迫在眉睫,这次国家严厉打击"保证价格稳定",准入群众拍手快说。因此,各种政策细节的操作,以及最终的市场效应,当煤炭价格能否回到正轨时,引起了很多关注。就目前情况而言,市场充满信心。
一是政策组合冲击效果立竿见影,从根本上遏制了煤炭价格上涨。从10月21日起,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决心整顿和规范煤炭市场,坚决不允许煤炭价格异常飙升。
例如,煤炭交易所全面升级了对煤炭交易的限制,动力煤期货合约的涨跌调整为10%,效果见效——煤期货价格和二级市场价格大幅下跌。
二是合理调度煤炭生产供应,在短期内解决煤炭供需矛盾。自9月底以来,我国已批准增设一批新建生产煤矿,严禁擅自关闭煤炭生产企业,以保证能源供应。
目前,日均煤炭产量较9月增加120多万吨,10月18日超过1160万吨,为今年最高水平。同时,目前全国统一电厂储量近8800万吨煤,可用16天,比月初900多万吨,煤炭市场有望尽快实现供需平衡。
这一系列调控措施将全面遏制"煤炭超风"的重新出现。
写在最后:
煤炭价格的异常波动大大推高了下游行业的生产成本,对电力供应和冬季供暖产生了不利影响,社会反应强烈。国家一再强调,煤炭不应该囤积用于恶意投机,但仍有人怀着幸运的心理顶风犯罪,整个市场都烟消云散。
煤炭安全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国家的重拳不仅不会缺席不会迟到,而且必须无情。综上所述,从国家态度和市场环境综合来看,老百姓不必太担心煤价持续上涨,任何扰乱市场的恶意行为都会受到社会主义铁拳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