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梅(中国传媒大学戏剧电影电视学院副教授)
自2000年第一部小剧《水先马》首演以来,经过二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如今小剧场剧已逐渐成为规模剧次。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每年举办"小剧团歌剧节""小剧团优秀节目演出"等展览活动,也吸引了更多各类戏剧、戏曲从业者、戏曲推广平台纷纷加入,2020年11月,举办了五届"中国(上海)小剧场剧演出",正式更名为"中国小剧团剧场", 可以看到小剧场剧的发展趋势。

小剧场淮剧《孔怡记》图片的戏剧素材
河北怡子《幸福归来》小剧场的图片
梨园剧情《皇家纪念碑亭》图片素材图片
小剧场 京剧"确认"了画面的戏剧素材
将讲故事与时代相结合的戏剧更受欢迎
虽然小剧的发展生态继续保持良好,剧目数量逐年上升,但能够得到观众认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数量却没有随之上升。许多戏剧在展览期间才闪过,然后就无影无踪地过去了。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剧本创作没有做到"量身定做",无法形成小剧团歌剧观众的吸引力。
与传统的"剧迷"相比,小剧戏的"年轻"观众明显。这里的"青春"一词不仅指年龄,也指歌剧的曝光和体验时间。由于歌剧《歌舞故事》的特点,年轻观众对歌声的接受需要一定的过程,对字幕的依赖性还是比较沉重的,因此,那些破坏剧情完整性、淡化甚至取消"后现代"剧本故事情节的人,虽然具有很高的思考价值和探索意义, 但不能成为小剧场的"爆炸性钱"。从过去几年的演出数据可以看出,演出赢得热烈掌声,演出后反响强烈,在公众号或微信群中津津乐道,连续演出和观众对小剧场剧的热情,如小剧京剧《水先马》、小剧《河北怡子的快乐归来》等, 小剧场粤剧《再生边缘》、梨园剧《皇家纪念馆》、小剧场淮剧《孔一基》、小剧场京剧《确认》等等,都既有故事,又有时代的美。
这些剧一般用时一个小时左右,最多不超过九十分钟,主线清晰,冲突集中,剧情完整,很多熟悉经典IP或著名历史事件的观众以此为基础,从一个场景或事件开始,不把痕迹带入现实生活中的观景和反思, 如"马前溅水""幸福归来""皇家纪念馆"呈现的婚姻爱情问题,"再生"中女性的地位,"孔一基"在智力生活和尊严的选择问题......在熟悉情境背景和人物关系的前提下,观众更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情势"的后续上,从而产生强烈的从属感,从而主动押注情感和理解进入剧情。
不同的观景空间需要它们适合的方式
在戏剧演进和发展的过程中,舞台空间的设计随着时代、文化、理论观念甚至地理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观影与表演关系的变化导致了戏剧美学的变化。
虽然歌剧艺术自诞生以来的大部分表演活动都是在"狭小空间"上进行的,但无论是在亭堂里,还是在彩绘船上,传统的歌剧表演都是"演员到观众看"的单向交流方式。《小剧场剧》致力于利用独特的空间尺度和舞台技术,近距离甚至取消"舞台"与"观众"的距离,灯光、音响、舞台装置、演员、人物和观众进入"剧场空间",有选择地安排组合,以期创造新的戏剧效果。例如,小剧场湘剧《吴宋之踵》、《王波》在逃避吴宋的追击时向观众乞求庇护;然而,观众与舞台"近距离"甚至"零距离",也会带来不可预测的负面影响:例如,观众突然被灯光的声音或演员的"启动器"动作吓坏了,影响了剧院的秩序;事实上,小剧的观影模式已经向其从业者提出了"自我提升"的要求:演员需要根据空间尺度调整表演范围和表演规模,做好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的心理准备和提前规划;探索符合小型剧院歌剧风格特征的舞台演示的构建。
用艺术的真理和观众达成审美共识
《舞台人生四十年》中的梅兰芳先生深有感触地说:"演员永远离不开观众。观众的需求不时变化。演员在剧改的,必须配合观众的需要去做,否则就是闭门造车,出门就行不通了。"小剧在艺术形式和传播方式上不仅不同于现代戏剧戏曲,也不同于以往的殿堂庭院、茶馆演出,在观众心理和期望视野和影响上,西方小剧场产生的"小剧场运动"是不同的。作为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舞台概念的结合,"新"戏曲的表演形式、小剧场剧的空间尺度及其伴随的观影关系值得关注和关注。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必须以自己的"艺术真理"与观众达成审美共识。在歌剧从古至今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种虚幻化、风格化、意大利化的表演风格,但其本质依然没有脱离现实生活的逻辑。小剧戏的观众与演员之间的距离变窄,演员的动作、表情和眼睛可以被观众全眼看到,在大剧院或乡村剧场演出时可以忽略的一些细节,比如演员的微观表情和人物的情感错位, 配角的眼神徘徊,绿色连衣裙搭配时尚修指甲,甚至服装妆容上的细微瑕疵,都能被清晰地"挑出来"出来。如果创作人员在小剧场空间上形成,观察与表演的关系还不够,即使演员唱歌读读都做了一部精湛的作品,仍然会使观众因为怀疑而产生抗拒心理,从而削弱了歌剧的艺术吸引力。
戏曲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审美精髓,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从最初的"为场地",到酒吧瓦片、茶馆,再到现代剧场框架舞台,演出团队必须紧密契合演出场地(媒体)、观众群体与演出关系的变化,做出小的调整或重大的改变,这就是剧院(剧团)的生存, 而且歌剧也可以是悠久传承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作为一种新的歌剧表演形式,小剧场歌剧应该取得长足的进步,还要根据观众群体的审美反馈结合自身的艺术特色,探索更符合自身特点的表演模式,增强观众的凝聚力,为扩大戏剧传播的维度和广度贡献。
光明日报(2021年10月12日)
来源:Guangming.com-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