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木头
当腾讯的《创意营2021》和爱知的《青春有你3》同时上线时,预示着他们将成为微博热播榜单上的常客。我们对选秀节目可能并不陌生,从湖南卫视开张的《快乐少女之声》至今,才艺表演依然是很多带着梦想进入娱乐圈的重要途径。而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消费的多元化而形成了一批不同的审美和消费群体,人们对偶像和明星的不同类型、风格和形象的需求或说法爱情似乎也在日益增多。此外,推广和培养新面孔的潜在好处使许多商业和明星经纪公司看到了商业利益,不遗余力地参与创造新明星。但更重要的是——与《超女》等"第一代娱乐才艺节目"不同,如今出现在各种网络视频中,目标似乎已经从选择新人来推出,转向在整个选秀过程中吸引观众。
这并不是说选秀将不再选择新人(所有选秀节目最终都会推出以选择个人或团体),而是说选秀过程本身的商业价值,其娱乐潜力以及吸引和邀请观众的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入和重要。娱乐圈不仅要创造新的偶像,还要让观众陪伴和参与到这个新偶像的创造过程中。与前者不同,现在伴随着大众消费时代的崛起,观众、粉丝和餐厅圈子的参与者已经成为偶像创作的重要推动者和力量。即便如此,当然,资本和商业的力量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创意营2021"
一。从偶像到偶像
如果将2009年的《超女》与2018年的《创意营101》进行比较,前者选择新一代偶像歌手与后者选择新偶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李宇春,这位从《超女》中走出来的歌手,是《青春有你3》的导师,或许通过谈论歌手、演员和偶像的区别,启发了我们:
"我不认为'偶像'是一种职业。当一个歌手或女演员时,这首先是她自己的职业,因为她在这个职业中表现出来的东西—— 你说是才华,或者她的技能,或者她的魅力——被一些观众喜欢,所以她成为别人的"偶像",这是别人给她的,而不是作为"偶像"。"
传统的"偶像"因为自己的职业能力被别人喜欢,成为别人的偶像,这是一个头衔,而现在选秀出来的"偶像"不再是一个头衔,而是一个事业,也就是说,"偶像"不是事业"而是"当'偶像'是这些选秀作品的时候"在这些看似微妙的变化背后,是整个当代娱乐业与大众消费之间关系的新转折。美国娱乐和粉丝文化学者詹金斯在他的《文字偷猎者之书》中发现,目前粉丝消费能力增加的力量直接影响着他们传统娱乐业与消费的关系,即从曾经被动的消费者到具有强大决策权的主动和创造性消费者,他们开始影响娱乐业的内容制作, 偶像和明星形象,甚至其作品内容。詹金斯称其为"文本偷猎者"。
无论是在《创意营2021》还是《青春有你3》中,整个才艺表演对观众参与的关注程度都到了没有复合的程度,而这一切如果我们对现在的餐饮圈或者娱乐圈有一点了解,可能并不陌生。如今,偶像的很大一部分运营需要作为粉丝或消费者来完成,比如各种刷、刷流量或代言活动和品牌、参与作品或节目才能有相应的支持。而这些原本漫无边际、个人化的支持,现在已经随着成熟的开发和运营而系统化,比如粉丝组或加固。围绕偶像形成的运营团体之间的互动,矛盾和冲突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除了自己的团队和公司,以及一群粉丝。而粉丝群体本身的紧张感也会导致其双刃剑,在给自己的偶像带来利益和流量的同时,也可能成为一股不可控的力量和吃偶像。这些现象近年来在国内娱乐圈中已经出现。
正是因为《偶像》从爱或钦佩的称号,变成了今天被称为"爱豆"的职业,后者更依赖观众、粉丝和消费者。周杰伦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行为或形象而失去"偶像"这个称号,但对他影响不大,因为他通过歌手的角色涉足娱乐圈。但目前很多偶像或者爱情豆子,可能是因为他们的一些言语或行为不符合粉丝的要求,而完全"粘贴"掉,失去了"偶像"的资格,从而失去了职业。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豆類愛好者所面臨的壓力,他們被做偶像工作的粉絲和觀眾評判。这不仅对个人爱情豆有效,而且直接影响其背后的整个商业利益,如品牌代言、程序和作品,甚至公司本身。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更清楚地看到「偶像/愛豆」這個職業的限制和要求,以及支配它的力量之間的戰鬥和鬥爭。
既然"当偶像"这么难,为什么选秀中那么多年轻帅气的男人和女人呢?在"青春有你3"的媒体采访环节中,会有媒体问到青春选秀,是不是性爱豆的门槛很低?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如此。在"创意营2021"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各大专业明星公司的年轻选手,还可以看到演员、网红、校长、电商、奶茶店店员甚至鬼屋工人等众多选手。当他们带着两三个月训练的歌曲和舞蹈走上舞台时,他们的敏捷和有限的表演是显而易见的。但正如创意阵营创始人悄悄表示的,"最帅鬼屋NPC"有着一张迷人的脸,一张嘴气质已经不复存在,但可能还有粉丝喜欢这颗爱情豆。
因为"做偶像"首先是"做",也就是说,跑一张赏心悦目的脸几乎是所有选秀的基本标准,不言而喻,但总是很重要。而"做"往往不需要唱歌和跳舞的技巧。无论是《Youth Have You 3》还是《Creative Camp 2021》,他们都希望豆子能够以小组形式出道,所以他们也在强调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实力水平。但对于个人偶像来说,需求并没有那么多。而唱歌跳舞兼顾这些能力,都是为了"做偶像"加砖,但实际上并不是爱豆子的必备技能。这也与开创娱乐业的日本模式截然不同。
赞多
二。造星行业
2021年夏令营创建中有许多国际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自日本,此外还有泰国和欧洲和美国。而当日本选手在舞台上表演出才华和技巧四人时,弹劾是演奏"国际朋友教"或"我们完蛋了"的声音。我们在看学生才艺表演时,不得不有一点感觉,几个月后,表演俏皮而匆忙,然后看到来自日本和泰国的年轻学生的表演(两个年轻的泰国学生不仅在两三个月内学好了中文,而且唱歌跳舞也很好)。除了个别学生的能力外,这种差异与他们背后整个娱乐业的提升及其运作方式密切相关。
在"创意营2021"中表现出色的几位日本学生(如Zando,Limaru和Haneda Owuo-Amu)拥有自己的扎实的歌舞技巧,例如Zando和Lima,他们都从小就学会了跳舞,而Amu是Janis的早期艺术家。在导师的试训环节,他因演唱和演唱一首名为《莫妮卡》的歌曲而受到称赞,对Janice稍了解该节目的观众一眼就看出,阿姆的舞蹈模式(所谓的"J-House舞步")来自日本最知名的星光熠熠的公司。
Janice由艺术家经纪公司Shidokawa于1975年创立,之后它培养和推出的艺术和偶像团体在20世纪后期几乎主导了日本娱乐业,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而我们熟悉的如木村俊村、山下智九、汤泽秀明、第二宫和松本润等演艺明星都是自成一体的。随着艺术家在东亚的名气,Janis培养艺术家和偶像的模式也逐渐被邻国研究和模仿,其中最重要的是它的"选择模式"。
珍妮丝手下有多达几百种年轻的"原材料",但经过大量的努力,他们中只有少数人最终首次亮相。加入社团的孩子(珍妮丝曾接受过女生训练,但后来只训练过男性偶像和团体)大多是精心挑选的年轻美籍,大约十三四岁,经过几轮面试,开始进行漫长而严格的训练,其中唱歌、舞蹈、表演、主持、写作、作文甚至空拳和格斗武术技巧以及高空特技的舞台表演将成为训练的内容。因此,经过这样四五年的训练和包装,形成的年轻人往往会成群结队地走出来,达到"偶像与实力"的完美结合。
Jenis现任员工前田由纪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日本的娱乐业正在走向3.0时代。在他看来,1.0时代是电视的时代,艺术家们通过电视平台来呈现,去吸引观众。正是在这个时代,Jenis的偶像组合成为一种趋势,主宰了日本娱乐的大片地区,并直接影响到周边韩国(如练习生培训体系),中国港台地区的娱乐模式,进而进入中国大陆,成为影响中国当代娱乐产业模式的重要因素。
在前田先生看来,1.0时代偶像与粉丝的比例可能是1:1百万。这就是珍妮丝成为一个非常奇特的规则的原因,偶像是"牵强附会的"(英语偶像不仅意味着偶像,还意味着"崇拜"和"幻觉")。如果你对Janice管理艺术家的方式有所了解,Janice不允许他的艺术家开设个人在线帐户或与粉丝进行私人互动。所有互动均通过Janice网站进行。到目前为止,这种模式只是略有松动,但变化有限。
Janice的造星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日本创意产业的许多特点,即追求偶像的力量与形象之间的平衡,而不是明星只是"偶像"。这也与电视时代的特点有关,在观众对偶像的了解都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偶像的才华表现能力是最直观的表达形式。但随着娱乐进入2.0网络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明星"的趋势,导致大面积的粉丝转移并形成不同的圈子层,随着互联网互动性的增加,也使得曾经"只有远道而行"的偶像不得不走下祭坛,开始进入互联网,娱乐市场日益多元化。
在这种情况下,珍妮丝那套四五年的造星训练和管理方法逐渐开始显现出弱与弱势,而伴随着娱乐业移动性加快的某种快餐式偶像消费,也开始导致"偶像与实力"模式被淘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或许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前中国大陆娱乐业的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偶像的局限性。
国内练习生制度受到日本和韩国的影响,如目前占据国内娱乐圈顶端的大量偶像明星都在韩国的练习生公司接受过培训。但无论是日本的珍妮丝还是韩国的实践学生制,随着目前娱乐和消费市场的加速发展,不得不缩短其艺人的培训过程,但即便如此,一些基本能力是可以保证的。然而,国内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机制存在问题,一方面,有数百家券商公司涉足实践学生市场,但另一个问题是,除了一些大型券商可以开展相关专业培训外,一些企业往往难以采取传统培训的老方式, 其中大多是"半成品",将黄金推向市场,希望黄金迅速被吸收,导致好坏,最终形成鸡毛。
但资本市场在这方面发现了新的商机,即才艺表演本身就是收获流量、获得收入的重要途径。因此,近年来国内才艺节目的出现,但最终都大同小异,最后幸运能够出道的偶像们并没有充分享受到刚刚获得的关注,新的才艺表演和新人的出现吸引了观众的新关注......就这样,资本市场最终为它的枯燥而捕鱼,从而陷入了恶性循环。
这可能不是中国的唯一情况,但在日本和韩国等地,由于多元化娱乐和消费市场的加速,"偶像"商品的新陈代谢比过去快得多。但即便如此,成为偶像、恋人还是很多年轻人的理想。在《创意营2021》中,两名来自泰国的学生,他们原本是演员,但由于泰国没有实践生培训公司,所以想通过选秀来到中国成为爱豆。在前田先生所说的娱乐3.0时代,艺术家的多样性迫使他们发展出更加多样化的能力,以赢得不同层次的粉丝和观众的喜爱,从而增加他们的影响力并获得流量。
尽管我们对爱情豆或偶像有一系列的批评或抱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职业 - 在今天的娱乐业中 - 确实是最容易为另一个品牌打响名声的。许多偶像可能会挣扎多年,最终偶然或幸运地获得机会 - 根据最近的观察,男性偶像一夜之间变红或快速获得流量的最佳方式是制作大型IP作品,或者拥有高度热门和女性观众。这种"捷径"在近几年在日本、韩国、泰国,以及中国大陆和台湾都频频出现,对于美国作品来说,似乎是最容易跨越国界的,而且往往在整个东亚都有一种流行的趋势。对于艺术家或偶像来说,这可能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投资。虽然大陆由于外部环境造成的美国作品迟迟不上映,但由此产生的耽搁剧依然能够赢得一批偶像明星。这样一个高回报的故事,或许永远是娱乐圈最引人入胜的神话之一,也让不少年轻人蜂拥而至。
青春有你 3
三。残差理论
2002年,日本艺术家明仁明仁担任首席制作人,并成立了一个大型女性偶像团体AKB48。这个团体之所以特别,不仅因为它的人数众多,还因为每个成员在团体所有公共活动中的地位完全取决于其粉丝为他们热爱它而投入的选票和金钱。如果粉丝花更多的钱,他们的偶像可能排在C位,否则就不得不被边缘化。
AKB48以这种全白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偶像职业的赤裸裸的商业性。
"偶像"现在是商品繁荣世界的一员,拥有一套完整的业务流程来培训,包装和展示它。在回答初中生追星的问题时,他提到了偶像的超然诉求,即粉丝可以用偶像作为目标,也可以激励自己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但当下的偶像早已褪去本可存活下来的"神力",在这个完全世俗化、商业化的世界里,成为"假神"。在《志志妍》中,熊皓将他们比作日本阴阳大师文化中的"风神",他们服从于自己的主人,虽然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但并不总是自由的"神"。这不是他们可以决定的事情,这是他们选择进入这个行业时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创意营2021》中,导师刘轶云强调,最终选拔男队能够具备扎实的歌舞能力。这与她自己在韩国的训练有关,在那里,作为女子F(x)的前成员,她获得了起源于日本并在韩国迅速发展的练习学生模型。韩国似乎也是第一个强调国际化的娱乐产业,通过吸收其他国家的成员来扩大偶像团体的发展,相比之下,Janice在日本土地上不断存在(要成为Janice的会员官方网站必须有一个日语地址),这限制了其后续的发展。2021年Camp Creation的最后一组11名成员中有三名是为国际成员保留的,似乎是为了增加他们的国际化程度(另一个问题是是否可以因此在其他国家开发)。
此外,在这些才艺节目中,我们还发现,审美多样性的出现,男女两者都能以不同于传统主流的形象出现。这背后与女性观众的崛起和由此产生的女性气质感密切相关,而娱乐和市场都热衷于接收这一信息并把它演好,虽然它可能导致新的统一性(虽然选择一直强调个体的独特性),但也是传统性别气质和形象的微妙转变和重建。
当我们谈论"偶像"时,在这种有限的个体或现象背后,有一些复杂的因素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这些因素相互纠缠,或合并,或冲突,或碰撞以产生新事物或完全限制它并枯萎,都是可能性之一。试图理解并希望理清变化和新的可能性,而不是用棍子杀死它们,这是我们想要努力的方向。
负责编辑:梁佳
校对: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