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广州首座跨珠江人行桥 既是“艺术桥”也是“科技桥”

广州首座跨珠江人行桥 既是“艺术桥”也是“科技桥”

阳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艳华 孙伟曼 唐伟

位于广州新中轴线上的广州首座跨珠江人行天桥,25日正式启用。

人行天桥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所和广州市工程设计研究院的两个团队共同设计,广州市投资集团投资建设,以及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的建设。桥的设计以"歌舞,岭南花船"为概念,极具岭南特色。同时,桥梁无处不在地融入"科技",我国桥梁建设史上首次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新材料耐压技术,树立了时代科技桥梁建设的标杆。

打开广州新中轴线的行人障碍

"珠江两岸修建的跨河大桥越来越多,但这是珠江上首次修建跨河大桥。广州城市投资集团副书记、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强表示,近年来,不少市民和游客纷纷提议修建连接海心沙、碧沙岛和广州塔的人行天桥,以打开新中轴线的行人障碍,提升两岸旅游体验的无缝衔接,完善区域配套。 为城市空间增添活力。

陈强介绍,人行天桥的规划建设充分考虑了珠江两岸慢移系统在新中轴线上的互联互通,具有四个突出的功能——

一是提高安全性。同时,有利于海心沙岛和广州塔景区人流的双向快速疏散。

第二,改善环境质量。在打造无缝的两岸观景走廊的基础上,为市民和游客提供独特的通过和观赏体验。

第三,提高城市活力。在改善华城广场、海新沙、第二沙岛、广州塔环境质量的基础上,珠江新城CBD商圈向江南延伸,广州塔文旅综合创新示范区向江北延伸,成为经济新环节, 珠江两岸的商业、旅游和文化发展。

第四,提高湾区活力。新中轴线不仅是广州市的客厅,更是湾区城市的客厅,可以在海心沙、广州塔、人行天桥上举办湾区城市乃至国际文体活动,与滨水环境、河两岸灯光和音乐氛围互动,形成城市活动的生动展示。

完成抗风、抗震等多项技术难题

广州首座跨珠江人行天桥不仅是"人民心灵之桥""艺术之桥",更是"科技桥""创新桥"。作为该桥的联合设计单位之一,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团队通过创新设计,克服了结构系统新颖、局部结构复杂、制造精度要求高、施工控制难度大等关键技术难点,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超跨度曲梁斜拱桥结构各阶段的静态分析, 人体振动,抗风设计,抗震设计,耐久性设计,着陆平台,排水和防洪。

这座桥的建成,也离不开过去一年勤劳、汗流浃背的施工人员。记者了解到,大桥施工成建筑工人和技术人员近500人,克服了一些施工困难。

中国铁路广州工程局党委书记、董事长唐云表示,这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斜拱梁人行天桥,具有主梁结构呈弯曲、拱肋水平倾斜、桥跨度三大特点,梁拱生产安装精度高、线路控制要求高、运输升降风险大、 建筑水域及周边地区复杂四难难。因此,这座桥也是一座科技之桥。

以唐云为例,由于桥拱肋约13000件构件形状大小不尽相同,施工人员选择性能最佳的拱肋钢梁原材料,采用3D成像技术和BIM技术,保证截面之间完美匹配,并采用3D成像系统,保证空间位置的精确对准, 精准实现毫米级工程质量控制,实现质量与美学的统一,着力打造一座美丽的珠江艺术桥梁。

相关链接 http://www.scots

跨珠江人行天桥工程设计十大创新

1.超大跨度曲梁拱多组合结构体系

作为世界上跨度最大、桥面最宽的弧形梁拱形人行桥,主拱桥向东倾斜10度,拱跨度198米,拱高56米,主梁为弧形梁,中跨桥表面宽15米,东侧步道长度约273米, 小径西侧长251米。桥梁有23个吊臂,主梁采用整箱段,抗扭曲性能好,在拱梁的交界处用梁将拱门粘合起来,并将荷载通过吊臂和拱门带到地基,具有结构刚度大,防倾倒能力强,抗风抗震性能好等优点。

2.新型大直径钢坩埚防推桩

桩基直径3米,钢筋混凝土桩顶部加钢,承受巨大的剪切力,提高桩基抗推能力,保证结构安全。

3.超高性能混凝土包裹钢箱混凝土组合结构

拱肋下10米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层增强了拱肋的局部刚度和防舰碰撞性能,并将拱肋钢板与水隔离,从而解决了钢结构在水下和飞溅区域的防腐问题。

4.新型人行天桥铺装结构

在自行车道和坡道上布置了2.5 cm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层,增强了薄层铺装和主体结构的变形和抗裂性,并利用超高性能混凝土超韧性能提高了钢梁的耐久性。

5. 大跨度曲线人行天桥振动抑制技术

总重量为25.6吨的电动涡旋TMD阻尼器已经设置,以满足高峰假期期间行人交通的舒适性要求。

6.部分组合钢箱拱肋结构

在混凝土的拱肋压力区注入混凝土,形成部分钢管混凝土拱桥系统,提高结构刚度和行人舒适性。

7.拱脚和拱梁结合节点精细设计

拱脚和拱、平台和拱梁两个节点的结构极其复杂,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性,使用局部模型对两个节点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设计。

8.骑乘横截面亲水路堤平台施工

搭建横截面亲水堤平台施工,实现了东西向导桥和路堤建设,同时满足了无障碍设计的需要,大大降低了对路堤的破坏,避免了围栏的设置,降低了工程成本。

9.在新桥面上拉动吊索的锚拔板施工

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锚拔板张拉结构,减小了锚拔板结构的尺寸,便于施工和运行后维护。

10.桥式隐形无缝伸缩装置

桥梁隐形无缝伸缩装置用于满足桥梁结构的自然和三维动态变形要求。

"广州阿伯丁"主打设计横跨珠江人行天桥

"我希望这座桥被人爱上。

王曼,《阳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广州首座跨珠江人行天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最宽的弧形梁拱形人行天桥,也是广州中轴线核心段由当地设计师完成的第一座地标性建筑。25日,广州首座连接珠江两岸的人行天桥开通,大桥主建建筑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邱建发说。

从去年5月到完工,珠江横渡人行天桥的建设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桥梁以人类行为为主,因此我们的设计是从人类行为习惯开始,尽可能为公众提供安全舒适的步行环境。邱建发表示,城市建筑应以人为本,跨珠江人行天桥的设计更加强调人性化,无障碍坡道、地面防滑处理、圆角防撞设计、休闲坐步等都是为了方便市民出行,遮雨棚、凉风喷淋和立体绿化也能有效应对广州炎热多雨的天气。

在邱建发看来,广州首座跨珠江人行天桥也是连接城市南北轴线的纽带,连接着周边的广州塔、海心沙、博物馆、艺术公园等重要设施和景点。未来,不仅可以承载传统节日庆典、观龙舟、欣赏国庆烟花、春节桥花市等,还可以策划创意新时尚,参加广州光节演出。

"广州跨珠江人行天桥的建设尚无先例,团队在大桥的设计和施工中面临诸多技术问题。邱建发坦言,也正是因为如此,跨珠江人行天桥诞生了很多开创性的技术和工艺,如综合光伏、遮阳篷、喷涂、照明设计遮阳篷、信息智能桥梁系统等。

邱建发还提到,横渡珠江的人行天桥的形状是全立体表面,对结构计算、精度控制要求较高。在设计中,仅模型和结构计算模型就有近1000个。此外,为了适应施工现场条件的变化,很多工作甚至被推了回去。

"我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亲眼目睹了广州跨河大桥的建设。邱建发说,看着自己设计的刀桥从设计图纸变成实实在在,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一样,希望它能被爱上,成为广州美丽的风景,成为广州人民幸福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广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宝宝

来源:金 Sheep.com